俄烏衝突開始後,由於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全球能源價格飆升。原本就能源短缺的歐盟,更是遭到制裁反噬,陷入嚴重能源危機當中。
儘管如此,歐盟還是不願在能源問題上向俄羅斯低頭,多次高喊要對俄羅斯能源「限價」。就在前不久召開的歐盟成員國代表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又提出新的能源措施,繼續呼籲對俄羅斯天然氣限價。
雖然馮德萊恩在宣布措施前,表示「對歐盟團結深信不疑」,但事實卻是,歐盟各成員國心思各異。「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稱,有6位歐盟外交官透露,成員國當天的反映總體上是「分裂」的。
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十幾個國家希望對所有進口天然氣設置價格上限,他們認為這是抑制價格飆升的更好辦法。
但是,考慮到設置價格上限之後,出售能源的國家或許會因為歐盟開的價格太低,而不願意出售,從而導致能源進一步短缺,以德國為首的部分歐盟成員國對此「面露難色」,同樣持反對態度的還有匈牙利、斯洛伐克以及其他至少2個國家。
而9月14日,英國《衛報》、路透社、彭博社等媒體披露了歐盟在能源政策的最新協商進展,這份泄露的草案顯示,由於歐盟各成員國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歐盟或將放棄對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的提議。即既不對俄羅斯天然氣設定價格上限,也不涉及其他地區進口的天然氣。
不過,作為替代,歐盟委員會將對能源企業徵收臨時稅,稅額至少為這些企業利潤的33%,這項稅費被稱為「團結貢獻費」。
《衛報》:泄露的文件顯示歐盟或將放棄對俄氣限價
按照文件的解釋,由於俄烏衝突和疫情時期的需求,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暴漲,能源企業因此賺取了高額利潤,「這些利潤與在正常情況下所獲利潤水平並不相符,足以證明徵收這項費用的正當性」。
並且,歐盟所設定的稅率僅僅是最低稅率,各成員國還可以往上繼續「加碼」。
很明顯,高昂的能源價格已經讓歐盟無力抵擋,甚至試圖從能源企業身上「薅羊毛」。不過,向能源企業徵稅,這些額外的費用最終也會落到消費者頭上,必定會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進一步推高,民眾生活成本持續增加。
早在幾天前,馮德萊恩提出能源限價之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就批評稱,「這是又一個愚蠢的行為,又一個沒有前途的非市場決定」。「如果違背我們的利益,我們根本就不會供應任何東西」。「沒有天然氣,沒有石油,沒有煤,沒有燃油,什麼都沒有」。
而匈牙利國會主席克韋爾·拉斯洛也表示,「歐盟既不能從政治上阻止俄烏衝突的發生,也無力通過外交恢復和平,歐盟屈服於外部壓力,行事與自身的基本經濟利益背道而馳,不管在戰爭前線上直接作戰的哪一方宣布自己獲勝,歐盟都已經輸了。」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評論員蕾切爾·麥斯登則嘲諷道,「制裁難道不是要阻止俄羅斯通過賣能源賺錢,進而將錢投入到烏克蘭衝突上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歐盟完全做錯了,而且完全迷失了方向。因為據西方媒體報道,天然氣價格比去年還漲了85%,歐盟為了對抗俄羅斯,在誤導下對自己施加了制裁,犧牲了自己的經濟和民眾的利益。」
對於限制能源價格的問題,歐盟實際上左右為難。限價則有可能買不到能源,而不限價,則能源價格飆升。無論選擇哪一方,受害的都是歐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