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形容雄才大略,指揮若定。比喻很有才智的人無需上陣指揮,只需做好前期的戰略部署,便能讓事情獲得成功 。
然而,生活中並不是每件事都能像我們事先想的那樣發展,實際行動的情況和細節可能遠遠不是任何人都能預測的那樣。一旦陷入日常實踐的運行中,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全面、系統地思考實際問題。所以,在做每件事之前,不要特別縝密地思考,而是制定一個總體計劃,然後在行動中思考。
社會心理學家卡爾·維克教授在他的經典著作《管理行中思》中對「思考」進行了定義:「思考」不是一個很獨立的動詞,它更像一個副詞,用來修飾動詞或輔助其他動詞,比方「多忙」、「嘗試」等。具體來說,我們每個人不能脫離行動而單純地思考,思考需要通過我們的一些行動來獲得相關的材料和境況。另一方面,當一個人在行動時,如果他對這一行動很熟練,他就可以「不假思索」的行動。
在一次採訪中,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的老闆貝佐斯先生被問到:「你每天大約花費十幾個小時處理這麼多繁雜的工作,那麼你什麼時候在思考問題呢?」
貝佐斯開玩笑地說:「我在洗澡的時候思考問題。你看,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我常常想,我是否應該每天洗兩次澡!」
事實上,貝佐斯的回答揭示了他的思考習慣——在行動中思考。
曾經有人對一些成功人士做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他們成功的關鍵是要有成功的膽量,敢於去思考,不會因為行動而停止思考,而是在行動中思考,然後通過思考改變行動。
研究人員還指出,成功者和普通人之間有著一條明顯的界限,稱之為成功的邊緣。這種邊緣不是因為所處的環境或智商差異的結果,也不是教育優劣或天賦有無的產物,跨越邊緣的關鍵是——「敢想敢做的態度」。
那些胸懷大志,敢想敢做的人,所取得的成就一定會做的遠勝於他人;一個理想高,目標大的人,即使他沒有實現最終的理想,但只要他敢於行動,他達到的成就比那些有空洞理想,只想不敢行動的人多得多。
想賺大錢,成大事,我們要敢想,在想的同時,也要敢做,敢於把自己想的變成現實。也就是說,要思考,也要行動,思考和行動是兩個方面,不僅要在思考後行動,還要在行動中思考。
在行動中思考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的能力,很多人在生活中敢於行動,卻忘記了思考。
生活中的許多例子告訴我們:「富人有錢絕不是偶然的,窮人就算偶然有了錢,也難得長久。」這背後的邏輯是,富人獲得財富是通過他的一系列行動,並通過不斷的思考、總結和糾正,使他能夠繼續獲得財富。窮人很可能一夜暴富,但他不知道如何保存財富,只知道如何漫無目的地花錢,而不能夠在花錢的同時思考讓財富不斷的積累,所以窮人的財富往往不能持久。
一個成功的人很難找到同一個規律,很多時候他與自身的機遇有關。但失敗是有規律的,那就是超越自己的能力。
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吃螃蟹就像在瓮中捉鱉。這樣的人,既有魄力,有眼光,又很有安全感,踏實做事,那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敢闖,但絕對不要亂闖,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人應該以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為後盾,以遠見卓識的眼光和果敢的冒險精神去制定和付諸實踐。只要你能不斷地做,不斷思考改正,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