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弟蜘蛛俠為什麼口碑不好?整天說成長成長,六部電影都沒變化

2022-04-24     維賽迪

原標題:荷蘭弟蜘蛛俠為什麼口碑不好?整天說成長成長,六部電影都沒變化

索尼出品的《蜘蛛俠:英雄無歸》這部電影,可以說在商業上是非常成功的,全球票房高達18.9億多美元,成為影史票房榜的第六名,而且這成績還是在沒有世界第二大體量的內地市場支持下拿到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部影片在國內的口碑其實並不好,豆瓣評分僅僅6.8,而且也可以看到很多批評的聲音。

那麼問題來了,《英雄無歸》這部電影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

答案是有,而且還非常明顯,讓人難以接受。

而這個槽點,就是在於男主角,也就是荷蘭弟飾演的彼得·帕克。

由於這版的蜘蛛俠設定年齡很小,所以不管在對自己的能力,還是其他很多方面都有不足的地方,這是很正常的,大家也是能接受的。

所以,最早的時候,當有人批評荷蘭弟蜘蛛俠,就一定會看到粉絲或支持者表示,人家還只是個孩子,他還需要成長。

成長,對於這版本的蜘蛛俠來說的確是如此,然而,這兩個字到後面卻漸漸變質了,甚至已經成為了這個系列的遮羞布。

先來看看,荷蘭弟蜘蛛俠在漫威宇宙里登場的電影,按時間順序來說的話是:

合計一共6部。

那麼,他在其中的故事,相關劇情又是如何的呢?

《內戰》,僅僅是幫鋼鐵俠打了一下美國隊長,純粹工具人,略過。

《英雄歸來》,接著之前的劇情,可以說很好地把一個孩子心性的年輕蜘蛛俠表現了出來。

從一個依賴戰衣,自認為有了戰衣就可以去「干大事」的初出茅廬愣頭青到最後決定依靠自己力量從低做起的小蟲,僅從這部電影來說還是塑造得很好的。

《復聯3》,在校車裡憑藉蜘蛛感應察覺到滅霸大軍降臨,馬上前往市區支援鋼鐵俠,這一下子跟《英雄歸來》的成長方向可以說是完全接壤的: 上一部決定要承擔責任,這一部遇到外星人都直接不怯戰,整一條成長線是非常合理的。

特別是鋼鐵俠讓蜘蛛俠回去,但他那句堅定的回應:「如果街坊都沒了,那我還怎麼做市民的友好鄰居?」也可以看到荷蘭弟版的蜘蛛俠是真的越來越成熟。

後來在外星跟滅霸交手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因為對方戰鬥力很強所以怕得不敢動,而是跟著鋼鐵俠他們制定計劃並安分執行,力求將無限手套給卸下來。

接下來的《復聯4》繼續延續了這正確的路線跟發展。

回歸之後的蜘蛛俠二話不說,跟著復仇者們一起跟數量龐大的滅霸軍團展開大戰,其中不乏遇到險境,更加看到巨大的宇宙戰艦之類的「大場面大陣仗」。

這時候的蜘蛛俠是怎麼做的?依然承擔起自己力所能及的責任,在滅霸軍團當中奮力爭搶無限手套。

可以說,截止到《復聯4》,荷蘭弟版本的蜘蛛俠,一直都是走在正常的道路上的,而且因為不是絕對主角所以本身還有個人系列電影。

此時的蜘蛛俠,觀眾們也是比較認可的,按正常來說,荷蘭弟版的蜘蛛俠也即將走上兩位前輩,也就是老版托比跟超凡加菲一力承擔對付敵人的獨立道路了。

然而,可惜的是接下來由於製作方索尼為了噱頭,或者說為了票房,強行來了個一刀切,直接將荷蘭弟的蜘蛛俠所有成長全部抹除,將他活生生給打回了「小孩時代」。

荷蘭弟蜘蛛俠的第二部個人電影《英雄遠征》,最大的噱頭當然就是鋼鐵俠了,為此還說什麼要他繼承斯塔克的遺志之類的。

這麼一來,除了這個噱頭以外,觀眾會發現這部電影的蜘蛛俠跟前面4部完全扯不上任何關係,就像個新角色一樣。

誰會覺得,《復聯3》里看到烏木侯跟黑矮星跟鋼鐵俠還有奇異博士在戰鬥時毫不猶豫從校車趕到現場助戰的蜘蛛俠,會是《英雄遠征》里那個死活不願意接受任何責任,要把一切任務什麼的都推給別人的懦弱鬼?

誰會覺得,《復聯4》里跟滅霸軍團大戰過的蜘蛛俠,會是《英雄遠征》里那個連全息影像投影跟無人機的唬人戰術都看不出來的純粹低級新手?

誰會覺得,打過無限戰爭,消失過5年,親近的導師去世,經歷過這麼多的彼得·帕克,竟然會因為一個見面還不到幾次的人的幾句話,就把足以維持世界安全的科技設備放心交給他?

可以說,《英雄遠征》這部電影徹底讓荷蘭弟版蜘蛛俠的所謂「成長」成為笑話,經過4部電影的塑造跟故事,原來一直還在原地踏步?

從電影的製作方面來看,實際上就是上面說過的,製作方在「例行公事」,用鋼鐵俠來當噱頭,至於蜘蛛俠不需要成長,只需要繼續當個孩子,延續「迷茫-負起責任-迷茫-負起責任」這個無限的成長循環即可。

也是這部電影開始,荷蘭弟版的蜘蛛俠在觀眾里的口碑一落千丈,正式拉遠了跟老版還有超凡版的差距。

同一條時間線的托比跟加菲版蜘蛛俠,經歷這麼多,早就學會了把責任扛在肩膀負重前行了,這跟年齡什麼的還有是否是學生無關,而是跟經歷有關。

大概是由於《英雄遠征》全球11億多美元的成績再次讓製作方索尼心動,於是荷蘭弟的第三部個人電影再次秉承了所謂的「噱頭為主,原地成長」的製作方向,導致它成了一部典型的「只有票房可以拿出來說事」的影片。

首先是電影的噱頭,由於漫威宇宙已經開始推出平行宇宙的概念,加上索尼本身也有組建「蜘蛛俠電影宇宙」的野心,所以這次的影片噱頭就是三蟲同框,把老版托比跟超凡加菲都給拉進來。

可想而知,這個噱頭可以說是一顆超級重磅的炸彈。

當年托比的《蜘蛛俠》一舉打破了超級英雄電影的起源紀錄(直到2017年紀錄才被《神奇女俠》超越)且由於系列質量過硬,成為了大多數人心裡最經典的一個版本。

至於加菲的《超凡蜘蛛俠》系列,儘管整體上不如托比版那麼優秀,但在對角色的塑造上非常討喜,不管是石頭姐的格溫還是加菲的彼得·帕克都擁有相當高的人氣,格溫最後的死亡以及系列缺失了第三部的完結也是大部分觀眾心裡的遺憾。

有這兩個人的登場,已經基本可以說是屬於「躺著勝利」了,輸?不可能的,區別就是賺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製作方給了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成果,跟《英雄遠征》一樣,你荷蘭弟繼續當個需要成長的小孩子吧,你只要繼續闖禍讓人幫忙收拾爛攤子即可。

什麼?有人批評你?沒關係,你就說我還需要成長即可。

遇事不決,甩鍋成長,反正重複這個套路就行了。

於是,在這部《英雄無歸》里,通篇可以看到各種情節的推動完全是荷蘭弟自己各種作死。

原本讓奇異博士正常施展法術即可,卻非要在一旁搗亂導致其他時空的反派都來到了自己的世界。

把所有反派抓到以後,聖母心大發,要給反派們治好自己的問題才放回去,結果反派們不理他,還把最重要的親人梅姨給殺了。

而這個時候,梅姨才說出那句蜘蛛俠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然而,人家托比跟加菲在第一部就已經認識到這個道理了,你荷蘭弟經歷了六部電影都還沒認識到嗎?

可以說,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什麼的完全就是在敷衍,那神奇的邏輯看得讓人難受,這年頭沒有人會喜歡看熊孩子闖禍要別人收拾爛攤子的,更沒有人會喜歡在批評這些不足的時候就說什麼孩子還需要成長成長。

雖然票房很高,但《英雄無歸》實在難以稱為一部好電影。

現在好萊塢的製作方都是如此,只在乎怎麼憑藉各種場外因素,比如政治正確,情懷乃至時事要聞等等,甚至拍部爆米花片都是在例行公事,那個製作態度,也註定了這個世界娛樂中心逐漸走上了它的沒落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25f7462a124d5836e0a4f68d2b831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