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青年走向希望的田野

2024-07-08     鄭州日報

近段時間,一檔農業真人秀《出道吧!科技小院》悄然走紅。節目展現了科技小院中的青年學子紮根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點滴細節。深夜搶收萵筍,自製生態綠肥,自研起壟覆膜栽培技術……一項項勞動體驗,詮釋著「粒粒皆辛苦」,也充分說明廣大農村不缺吃苦的人,缺的是把技術帶進來的人。

以節目為橋樑,科技小院再度進入公眾視野。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及其團隊在曲周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既為農民提供「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科技服務,也為學子們提供一個將理論化作實踐的科研平台。科技小院迅速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千餘個村莊鋪開,成為連結城市與鄉村、學子與農民、校園和市場的有益載體。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是關乎基本安全的鐵律。特別是在今天,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國內糧食供求長期維持緊平衡格局,夯實我們的發展安全感,離不開農業的發展、鄉村的振興、農民的耕耘。這些宏大敘事,最終都會指向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和農業的收益率,而科技正是破題的關鍵。這個意義上,科技小院任重道遠。

農業人才斷層,這是科技小院師生們發現的一個突出問題。尤其是今天的農業發展,不可能關起大門、單打獨鬥,而要依靠物流、營銷、金融等多行業通力合作。當代青年有理想、有學識,完全有能力用智慧造福更多人。當務之急,就在於如何調動起大家心中的意願。農業真人秀等新玩法,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了助農的獲得感,是一張生動的「邀請函」。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打開方式,讓人看到農村的廣闊天地,看到將個人夢想紮根大地的豐沃回報。

「改個行吧,不要搞農業了,干農業太難了。」節目中,有村民對科技小院的農學生「好言相勸」。低頭沉默片刻,一位博士生說出了心裡話,「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們還是希望繼續從事農業相關的工作。」這種堅持,源自夢想的驅動,也是從書齋走向大地後的切身體悟。又到一年畢業季,一批青年學子正站在人生的重要路口,完善政策措施、健全體制機制,才能鼓勵更多青年踏上希望的田野,以汗水與智慧贏得人生的累累碩果。 崔文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21956ed1bc80292820e7a75a47fe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