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常規挑戰賽混雙決賽,孫穎莎組合決勝局險勝王曼昱和林高遠組合。賽後不少粉絲欣喜於孫穎莎組合讓二追三上演大逆轉,實際上這場比賽王楚欽的發揮格外重要。但是粉絲的關注點還是在孫穎莎這邊,畢竟很多粉絲看不懂比賽過程,不知道哪個選手在比賽當中的發揮最重要。
正是由於王楚欽不斷在接發球主動進攻,才壓制了林高遠組合。這也跟林高遠組合發球過於單一有關係,要多增加一些發球的變化,才能夠限制住王楚欽的接發球搶攻。其實在決勝局的比賽,王楚欽組合本來已經取得了8比3的大比分領先,再得三分就能夠拿下比賽了。
沒想到孫穎莎在發球輪被林高遠連續接發球直接搶攻得分,孫穎莎回球給到林高遠的反手位被其直接反拉直線,從而將比分追成10比10。決勝局孫穎莎成功將雙方拖回了同一起跑線,從而為球迷奉獻了一場經典比賽。
賽後很多粉絲說孫穎莎不愧是大心臟型的選手,拿關鍵分的能力在國乒是數一數二的。其實不光是在混雙決賽出現了類似情況,自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孫穎莎不管是在單打比賽還是在混雙比賽,包括雙打比賽都多次跟競爭對手打到了決勝局。
留給球迷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孫穎莎跟平野美宇的那場比賽,除了平野美宇之外,早田希娜和張本美和也連續跟孫穎莎打到決勝局才分出勝負。當然孫穎莎跟王曼昱、蒯曼這些國乒隊友,也是多次打到決勝局才分出勝負。
孫穎莎現在跟其他選手打到決勝局的次數增多了,當然體現出了抗壓能力。因為粉絲很少思考為什麼會打到決勝局?很重要的原因還是競爭對手實力的增強。沒有一定的實力,是不可能打到決勝局才分出勝負的。通常打到決勝局的兩個選手,都是技術實力比較接近的。
不管粉絲相不相信,特別是日乒主力選手跟孫穎莎之間的技術差距在縮小。這一點不光體現在單打比賽當中,雙打跟混雙比賽更能夠在成績上直觀反映出來。去年亞運會的雙打比賽,張本美和組合就擊敗了孫穎莎組合。
在混合團體世界盃賽張本美和/戶上隼輔組合也是逆轉了孫穎莎組合,這些都是有具體成績來證明的。所以這次多哈常規挑戰賽王曼昱和林高遠組合能夠跟孫穎莎打到決勝局,並且一度取得大比分領先,充分說明競爭對手都在進步當中。
孫穎莎在各個項目上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混雙比賽面臨的挑戰確實更加突出一些。看到孫穎莎和王楚欽在混雙比賽連續被競爭對手拖到決勝局,有些球迷想到了上個奧運會周期的劉詩雯和許昕組合。
因為這兩對組合在奧運會周期的競爭軌跡相當重合,劉詩雯/許昕組合剛開始配合混雙比賽的時候成績相當出色,只不過隨著奧運會的臨近,競爭對手對這對組合的衝擊力加強,劉詩雯組合面對各路競爭對手越來越難打。
2019年的年終總決賽跟2020年初的德國公開賽,許昕/劉詩雯組合面對伊藤美誠/水谷隼組合都是打到決勝局才險勝對手。其實東京奧運會開賽前已經多次出現類似的情況了,劉詩雯組合在開賽前面臨的競爭挑戰是最大的,不過這對組合在奧運會開賽前面對伊藤美誠組合還是保持全勝戰績。
沒想到在奧運會的決賽面對的還是伊藤美誠組合,雙方四年的奧運會周期實在是太熟悉了,只是最終的結果有些出乎球迷的意料之外。孫穎莎組合如今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在粉絲看來孫穎莎組合比當初的劉詩雯許昕組合要年輕,是能夠應對巴黎奧運會的混雙挑戰。
目前看起來的確如此,雖然被對手拖進決勝局,但大部分時間段還是孫穎莎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孫穎莎在比賽落後的情況下確實展現出了很強的應變能力,除了平野美宇能跟孫穎莎媲美應變能力之外,其他選手跟孫穎莎比拼應變能力都有差距。
有些球迷也有困惑,既然孫穎莎的應變能力如此出色,為什麼還會被拖進決勝組?那是因為其他選手的技術實力,在某些方面確實已經超過了孫穎莎。其他選手的硬實力超過孫穎莎,但是在軟實力方面沒有超過孫穎莎,所以雙方才會拖到決勝局才分出勝負。
對孫穎莎來說還是要提高硬實力,彌補自身存在的技術短板。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孫穎莎要面對競技狀態出現的下滑,還要面對年輕選手對她的衝擊。張本美和比孫穎莎小七八歲,對孫穎莎的衝擊力都越來越強。
越是這個時候才越能展現出孫穎莎的綜合能力,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一個選手真正的立身之本還是技術實力,優秀的選手都是軟硬實力結合的,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