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開學致辭:本事要在事上練,萬事要求所以然!

2023-08-28     校長傳媒

原標題: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開學致辭:本事要在事上練,萬事要求所以然!

開學典禮現場。清華大學供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2023年8月24日,清華大學2023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舉行,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線下設置綜合體育館主會場和8個分會場。3800餘名新生在綜合體育館主會場參加典禮,新生親友在綜合體育館主會場和8個分會場觀看典禮。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為新生代表佩戴清華大學徽章。清華大學供圖

典禮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為新生代表佩戴清華大學徽章;校長王希勤發表題為「勤而行之 日有所進」的講話。

勤而行之 日有所進

——在202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 王希勤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3000多名同學成為清華園的新主人,美麗的園子因你們的到來增添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培養你們的親友、老師和關心你們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2023級本科生是有著特殊學習經歷的一屆,你們高中三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疫情中度過。居家學習的日子裡,你們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難,收穫了成長,卻也少了一些直接接觸社會的機會。如今,你們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來到美麗的清華園,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我鼓勵你們多接觸實際、多了解實際,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生動實踐,從這裡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放飛更絢爛的夢想。

「行勝於言」是清華的校風,也是清華人「務實」特點的真實寫照。「行」就是做事,就是實踐,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徑。從已有認識出發,經過思考採取行動,再從行動中總結經驗,經過省思獲得新的認識,進一步提升「行」的能力,這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希望同學們少一些空談、多一些實幹,勤而行之、日有所進,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在這裡,我給大家提三點建議。

第一,做事先有方,成事在於有準備。一個人想要把事情做好,首先要學會做人,做個「大寫的人」。做人要胸懷「國之大者」,樹立國家為先、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1935年本科畢業的王遵明學長面對國土淪陷、民不聊生的舊中國,意識到要免受外敵欺侮、增強國力,就必須要生產鋼鐵、振興工業。於是他立志以鋼鐵報國,赴美學習冶金學,僅用兩年半就拿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他自費到美國各大鋼鐵廠實習考察,為國學習先進技術。懷著「一個科學家沒有理由不忠於撫育自己的祖國」的堅定信念,他於1940年毅然回國,將畢生精力投入到我國急需的鋼鐵鑄造事業中,成功研製出球墨鑄鐵並將其應用於大規模工業生產,被譽為「中國球墨鑄鐵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事要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飛天攬月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夙願。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就組織力量研究中國月球探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綜合分析世界各國已有成果與未來計劃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我國科學技術水平和綜合國力,經過專家的多輪反覆論證,制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探月工程。經過近20年的奮鬥,中國航天人穩紮穩打、善作善成,圓滿完成了繞月探測、落月勘察、採樣返回三個遞進銜接的階段性任務,使我國在探月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巨大進步。國家推進宏偉的事業要經過審慎的思考、進行長遠的謀劃,個人做事也要有謀劃、有目標、有策略、有章法。

同學們,希望你們秉持「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傳統,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在不懈奮鬥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第二,做事要有恆,本事要在事上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凡成大事者,必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黃克智先生每天早上4點半就起床讀書看文獻,花大力氣啃最核心、最難讀的文獻,一份7頁紙的文獻曾被他寫下了36頁密密麻麻的筆記。對所讀文獻中的每一個公式,他都親自推導,力求理解透徹,確保準確無誤。這些習慣他一堅持就是數十年。正是這種厚積薄發才使他破解了壓力容器工程設計的世界難題,取得了一系列舉世公認的學術成果。「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只有從當下做起、從點滴做起,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

做事不僅要不避於細,而且要不畏於難。唯有直面挑戰、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才能練就過硬本領、實現青春夢想。7年前,一群清華本科生髮起了極富挑戰性的「天格計劃」,希望通過自行研製並發射納衛星科學載荷探測宇宙中的伽馬射線暴現象。然而,圓夢之旅卻困難重重。他們曾被專家質疑「衛星是國家層面的事,你們本科生做得了嗎?」也曾在首顆載荷交付發射之際燒壞了電路,幾乎功虧一簣。但他們不輕言放棄,連續兩天不眠不休合力完成搶修,如期實現發射。憑著這種百折不回頭的恆心和意志,清華「天格計劃」團隊成員已將5顆衛星載荷送入太空並取得科學成果,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追光少年」。

同學們,希望你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懼挑戰、勇往直前,在真刀真槍的實幹中成就一番事業。

第三,做事須省思,萬事要求所以然。省思是「行」的延續與升華,是對經驗的提煉、對規律的把握、對認識的深化。省思的過程往往需要解放思想、打破成見,在深入學習、親身實踐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質、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1926年下半年,農民運動在全國迅速發展,但同時黨內外對農民運動也存在著諸多的非議、責難,甚至是汙衊。1927年1月,毛澤東同志歷時32天、徒步700公里,赴湖南5縣開展實地調查,獲得大量第一手材料,深思熟慮後寫下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以所見所聞力證農運「好得很」而非「糟得很」,明確貧農是「革命先鋒」而非「痞子」,有力駁斥了對農民運動的非議。這次經歷也讓他認識到動員組織農民參加革命的重要性,為他後來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提供了支撐。

通過省思探求規律是一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經驗性認識上升到原理性認識的過程,讓我們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審美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審美所追求的情感體驗是省思的動力,審美所追求的簡約和諧是省思的目標。天地間的正道、真理往往被大師們以符合美的原則的形式表達出來。從哥白尼的日心說到牛頓三大定律,從麥克斯韋方程組到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無不體現這種簡約和諧之美。「止於至善,方能臻於至美。」審美讓省思更深刻,讓我們在追求至善至美的過程中充盈內心、提升境界。

同學們,希望你們常省思、除偏見、善審美、出真知,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幹事創業,讓人生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清華園是你們人生新的起點。希望你們傳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弘揚「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勤而行之、日有所進,成長為「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

來源|清華大學

延伸閱讀:

我媽畢業於清華大學,對自己的孩子卻無欲無求!

清華大學辦開學典禮!最小新生僅14歲

兩位「非典型學霸」圓夢北大清華,看看他們的高中生涯是如何度過的

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她最想感謝一位已故教授……

「劉清華」就要上清華了,背後是這樣的父母!12張圖帶你認清全部大學專業!

施一公:清華70%的高考狀元都去哪了?這是中國潛伏的最大危機

清華附中領導班子變更,方妍接替王殿軍任校長

李玫瑾家庭教育講座合集(音視頻共200集)

高考差2分無緣清華,母親不甘請求重查試卷,卷上11字讓其清醒

媽媽是怎樣讓「多動症」兒子考上清華的?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聯繫我們加QQ:2636915649

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鬆閱讀更多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10bffd81f3a0ee16689aadee6d8e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