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 × 羽戈:蔡元培、梁啟超與躁動的 1903 年

2023-09-12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許知遠 × 羽戈:蔡元培、梁啟超與躁動的 1903 年

浙江潮:蔡元培、梁啟超與躁動的 1903 年

——《梁啟超:亡命(1898—1903)》新書沙龍 杭州場

1903 年 2 月 20 日,梁啟超在橫濱碼頭登上印度皇后號。美洲保皇會一直催促著他的到來,他也終於有機會去觀察這個世界第一共和國的模樣。在行囊中,他塞進一本《桃花扇》,在寫作了這麼多西方故事後,中國味道似乎散發出一種新誘惑。

——《梁啟超:亡命(1898—1903)》

1898 年 10 月 20 日夜,梁啟超流亡到東京,在這裡他陸續遇到了章太炎、錢恂等浙江人,多年後,一位名叫周樹人的浙江留學生也前來東京。那個時代,學生力量變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政治和社會力量,他們成為梁啟超筆下「少年中國」與「新民」的象徵。1903 年,中國留日學生浙江同鄉會成員蔣百里、厲綏指等人創辦了《浙江潮》的雜誌。而這一年,梁啟超開始了他的世界之旅,「從橫濱、火奴魯魯到新加坡、雪梨,再到溫哥華、紐約、舊金山,他在華爾街拜訪 J.P. 摩根,前往白宮會晤西奧多·羅斯福」,將自己置於世界坐標,擁抱新思想與新感受,反思中國改良的道路。

奇蹟之年

文 / 許知遠

節選自《梁啟超:亡命(1898—1903)》

1902 年 12 月,梁啟超終於完成《三十自述》,它簡短卻過分豐沛,從新會學童到一個聞名世界的政治流亡者,沒有一個同代人如他經歷過如此多的事、去過如此多的地方,不斷死裡逃生。回顧人生也像是重活一次,他對於童年著墨甚多,母親的溫柔與責罵再度回到眼前。他總是感到惶恐,從澳大利亞回到東京,「忽又歲余矣,所志所事,百不一就」。

對於即將過去的 1902 年,他相當不滿意,「惟日日為文字之奴隸,空言喋喋,無補時艱」。但他又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地位,「舍此更無術可以盡國民責任於萬一」。儘管自謙「舌下無英雄,筆底無奇士」,這一年卻是他真正的奇蹟之年。他不僅開始了《中國通史》的寫作,完成了十分之二, 且於春冬兩季相繼創辦《新民叢報》《新小說》雜誌,「述其所學所懷抱者,以質於當世達人志士」。他的理念從筆端噴涌,這些文字將比他總是挫敗的政治、軍事行動,更有力改變了中國。在日記中,孫寶瑄將這位流亡故人與袁世凱、盛宣懷並稱「支那三大奇人」。袁「驟任北洋大臣,其威望氣概, 內凌政府,外壓劉張,一舉一動,皆中外人所注目」,盛「舉全國輪船、電線所有財政之權,歸其掌握中」,梁啟超的變化同樣富有戲劇性,他原本「一區區書生,當甲午乙未之交, 不過康門小徒耳。自充《時務報》主筆,議論風行,名震大江南北。戊戌政變,康梁並出走,朝廷降懸賞名捕之諭,幾於通國人民皆聞其名,莫不震動而注視焉。然康自是匿跡銷聲,蜷伏海外;梁則棲身東島,高樹一幟,日積其怨氣熱腸, 化為閎言偉論,騰播於黃海內外、亞東三國之間,無論其所言為精為粗,為正為偏,而凡居亞洲者,人人心目中莫不有一梁啟超,非奇人而何」。袁世凱用槍炮、盛宣懷以金錢創造了自己的世界,梁啟超以一支筆實現了。

《三十自述》也宣告了《飲冰室文集》的正式發售,他在年初的預告實現了,廣智書局的經營者期望它帶來豐厚回報。梁特意撰寫了序言,他過分自謙地稱這些文章,「不演師友之口說,拾西哲之餘唾,寄他人之腦之舌於我筆端而已」;他承認自己的思想多變,因此舊文章「偶一檢視,輒欲作嘔,否亦汗流浹背矣」。只是在何擎一的鼓勵下,他壓抑住不滿,願將這些文章集中展現給讀者,「欲普及思想, 為國民前途有所盡也」,也是檢討自己幾年來思想的進退,「用此自鞭策」。讀者們也將隨文集收到三張照片,分屬時務報、 清議報、新民叢報時代。照片的樣貌折射了他的變化,不過五年光陰,他從一個長袍馬褂、腦後掛著辮子、神情羞怯的儒生,變成了一個目光篤定、西裝革履、頭戴大禮帽的現代紳士。

在這奇蹟之年,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新民說》系列文章。不管是重思歷史、引介西方思想,還是小說創作,他所有的創造皆是圍繞塑造一種新民眾展開。這組結構鬆散、邏輯也經常矛盾的文章,是所有寫作的核心,其思想的集中展現。他相信當今世界的競爭舞台遵循社會達爾文主義,種族是重要的演員。白黑紅棕黃五人種中,白人占據著優勢,擁有好動、喜愛競爭、進取的品行,也富有政治能力。條頓人創立代議制,「使人民皆得參預政權,集人民之意以為公意, 合人民之權以為國權,又能定團體與個人之權限,定中央政 府與地方自治之權限,各不相侵。民族全體得應於時變,以滋長發達」,因此比斯拉夫人、拉丁人更為優秀。此外,個人自治能力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起條頓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又更優秀,「其獨立自助之風最盛,自其幼年在家庭, 在學校,父母師長皆不以附庸待之,使其練習世務,稍長而可以自立,不倚賴他人。其守紀律、循秩序之念最厚。其常 識(common sense)最富......其權利之思想最強,視權利為第二之生命......其體力最壯,能冒萬險。其性質最堅忍, 百折不回。其人以實業為主,不尚虛榮......其保守之性質亦最多,而常能因時勢、鑒外群,以發揮光大其固有之本性」。

#來書店吧

9 月 17 日(周日)15:00—17:00,《梁啟超:亡命(1898—1903)》作者許知遠和青年學者、作家羽戈將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由朱建主持,一同聊聊梁啟超在 1898 年到 1903 年的經歷與轉變,深入探討「浙江潮」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的影響。

【時間】

2023 年 9 月 17 日(周日)

15:00 — 17:00

【地點】

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

杭州市拱墅區麗水路 58 號

遠洋樂堤港 B 座 1 樓

【參與方式】

掃碼報名

【嘉賓介紹】

許知遠

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談話節目《十三邀》主創。

著作包括《祖國的陌生人》《一個遊蕩者的世界》《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等,他正在撰寫五卷本梁啟超傳記,其中兩卷《梁啟超:青年變革者 1873—1898》,《梁啟超:亡命(1898—1903)》現已出版。

羽戈

青年學者、作家。致力於政治學與中國近代史研究。撰有《不為什麼而讀書》《激進之踵:戊戌變法反思錄》等,校注梁啟超《新民說》。

朱建

前媒體人、二頭塢薈館主理人。

【相關圖書】

許知遠「梁啟超五卷本」第二卷,講述走向世界的梁啟超。1898 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被迫流亡日本,卻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時代浪潮,在廣闊的世界舞台上迸發出強勁的生命力。這一時期的梁啟超以日本橫濱為基地,先後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等雜誌,促發了中文世界新知識與新思想的生產與傳播,影響巨大且深遠;同時他遊歷夏威夷、澳大利亞、北美等地,呼應海外華人廣泛覺醒的政治意識,建立保皇會(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網絡。

本書以大量細節還原歷史場景,塑造了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維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並以梁啟超為中心,牽引出嚴復等維新同仁,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以及李鴻章、大隈重信、西奧多·羅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溫哥華的葉恩、新加坡的邱菽園、雪梨的梅光達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他們的熱情與掙扎,演出一部 19、20 世紀之交的全球風雲畫卷。

三十而立的梁啟超,以世界經驗反觀中國困境。他逐漸脫離康有為,獲得智識上的獨立,也走到了思想成熟的關鍵時刻。從「維新」到「新民」,梁啟超再一次推動了「變革」。

單讀 Action 之

「梁啟超:亡命(1898—1903)」

進行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10b6ee7e9da3bc7daee6d9c11aac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