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雲山周邊綠樹環繞
開車沿濱河東路一路向北,經柴西公路就能抵達慕雲山腳下。平整的道路,滿眼的綠色,誰能想到一年前,這裡還是黃土裸露、塵土飛揚的採石場。
鎮城村村主任劉滿林每天都要上山查看新栽種的油松。「這些是今年清明前後種的,有300多畝,都活了!」劉滿林說,仿佛為了驗證他的話,一隻小野兔從身旁竄過,消失在樹叢中,「現在環境好了,小動物也多了。」
環顧四周,昔日兩個數十米深的採石礦坑不見了蹤跡,山坡上油松昂首挺立,像一個個倔強的守護者。初夏的慕雲山綠意盎然,經過一年的治理,曾經一塊塊觸目驚心的「傷疤」正逐漸被撫平,重新披上「綠裳」,大山正在恢復往日的生機。
礦山開採累累「傷疤」
慕雲山,海拔1171米,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柏板鄉鎮城村西北,蘊藏著優質、豐富的建築用石灰岩礦。時光倒回到幾十年前,慕雲山每天迴響著開山的隆隆炮聲,「慕雲山採石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柏板鄉副鄉長王偉回憶,「自2005年開始,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開採規模也成倍增長。」
挖出了「金山」,卻毀了「青山」。最興盛時,大大小小的各類「吃山」企業有20多家,供應著太原建築市場絕大部分的石料。每到冬春季,西北風捲起漫天粉塵呼嘯而過,老百姓怨氣不小。慕雲山腳下的鎮城村距離採石場只有一公里,據村民回憶,拉石料的大車經過時,兩邊的住戶根本不敢開窗,「一溜的灰土,好好的青山,就是這樣一片一片地變禿。」
慕雲山生態治理現場,採石坑洞已被回填,並遮蓋防塵網。
壯士斷腕恢復治理
時間進入2017年,尖草坪區提出以「人文生態休閒區」為建設目標,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太原北部城鄉居民的「後花園」。礦山修復迫在眉睫,一場針對慕雲山生態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拉開大幕。
尖草坪區委、區政府在全面摸排的基礎上,依照規劃先啃下難治理的「硬骨頭」——移除供電設備,妥善遣散採石場從業人員。在兩個多月內,累計清理14家採石及石料加工企業,拆除廠房14750平方米,清運廢舊設備5000餘噸,清理機械215台。並對慕雲山實行封山管控,加強礦山及周邊採礦巡查機制,凡發現有私挖亂採行為,立即制止處置。
王偉辦公室里掛著一件迷彩服,這是柏板鄉政府每個工作人員的「戰衣」。「我們和村民在山上奮戰了兩個多月。」談起當時,王偉感慨很多,「那是滴水成冰的冬天,我們從早干到晚,哪怕是就著冷風吃盒飯,也沒人喊苦叫累。」
在實現清場的基礎上,尖草坪區加快了區域生態綠化。在礦區通道兩側植樹4300餘株,苫蓋綠網75萬平方米,對採石深坑進行填埋,整理山上土地130餘畝。時間飛逝,一年後的初夏,昔日光禿禿的礦區,如今滿目蔥蘢,生機盎然。
動員村民共同參與治理
走至山腳下,還可以看到炸山留下的峭壁依然如刀劈斧削,這些曾經刺目的「傷疤」正在慢慢癒合。鎮城村村主任劉滿林珍藏著一疊礦山改造前的照片,「一會兒拿上照片上山對比,能不能看出來是一個地方?」劉滿林信心十足地說,順手塞給記者一個草帽。
平整的盤山路兩邊,是依山勢栽種的樹木,幾輛白色環衛車正在沿路澆水,明凈的藍天和耀眼的陽光讓人產生了錯覺——這裡不是那個千瘡百孔的礦山。「到地方了,這兒就是!」劉滿林舉起照片一一比對,如數家珍,照片上的垃圾場、深坑和斷崖已經難覓蹤跡,取而代之的是蔥鬱梯田,這些圖片記錄著慕雲山從礦山廢墟到綠水青山的嬗變。
在採石興盛的那些年,當地百姓靠山吃山,辦石場、跑運輸,鼓起了錢袋子。錢包雖然鼓了,但是環境差了,千瘡百孔、遍體鱗傷的慕雲山讓村民們心疼。2018年初,在尖草坪區政府和柏板鄉政府的動員帶領下,劉滿林和3000多名村民開上村裡的30多台大型挖掘機、50多台重型裝載機、200多輛運輸車,一頭扎進了慕雲山生態恢復工程。
令劉滿林沒想到的是,「修個山」這麼「麻煩」。首先是缺水,太原市全年大多數時間的降雨量較少,而慕雲山礦坑深達四五十米,只能選擇難度和繁複度最大的拉土回填方式,進行填埋、綠化。「用回填法的話,就要用運輸車去山下拉土、運水,再一車一車的運上山,填平一個礦坑不知道要跑多少回。」劉滿林說。
對多年開採遺留的山頂鋸齒狀的部分,必須用挖掘機一次性剷除,剷平種上樹苗後,需24小時不間歇地看護,整整一年,劉滿林和村民們都這樣度過的,「我們基本上全年都是植樹節,這3萬多棵樹的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劉滿林自豪地說。
廢棄礦山重披「綠衣」
登上山頂放眼望去,山腳下大片果園染綠了荒山,山腰間新栽植的樹苗迎風搖曳……遠處的採石礦坑被填平覆土後,已重新披上綠裝。
「看到大山一點點變了模樣,我很激動,很自豪。」看著眼前的景色,柏板鄉黨委副書記張斌感慨萬千,礦山修復工作任務重,難度大,採石場區域有數量較多的高陡邊坡,大多數開採邊坡坡度近90度,垂直高度甚至達到110米。「這些孤峰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並且大面積裸露,目前我們還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進行植被恢復。」
據張斌介紹,慕雲山地區可整理出土地2000餘畝,未來規劃建設一個面積大約600畝的觀光農業園,爭取3年內打造出一座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除了見證大山的變化外,建設者們奮鬥的身影也是張斌記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家非常辛苦,常年沒有休假,你看我們個個皮膚黝黑,都是戶外暴曬的結果。」說著,張斌擼起衣袖,他胳膊上露出一道明顯的黑白分界線。
「山綠了,小鳥回來了,偶爾還能看見野豬,周末還有人過來玩兒……」慕雲山的變化,張斌如數家珍,相信過不了多久,這座大山將涅槃重生。
記者手記 期待未來的「花果山」
慕雲山又叫耄仁山,山上有個千年古寺耄仁寺,沿線景點還有天門關、凌井溝,在太原驢友推薦榜上,慕雲山耄仁寺常年「飄紅」。去慕雲山採訪的那天,時間掐得剛剛好。柏板鄉黨委副書記張斌告訴記者,通往慕雲山的快速路即將分路段封路,「晚來幾天就不好上去了。」那天的天氣也恰到好處,藍天白雲、空氣明凈,一路灌木植被蔥蘢,油松樹苗長勢喜人,很難讓人把現在的慕雲山和過去聯繫到一起。
鎮城村村主任劉滿林有一肚子故事,一邊健步如飛,一邊講「王莽之亂」,山上的陽光格外強烈和灼熱,同行的幾位都腳步輕快,不愧是常年奮戰在慕雲山生態治理「戰線」上的「猛將」。行至山頂,視界之內青山環繞,綠樹蔥蔥,山腳下是柏板鄉和鎮城村新建的居民樓,紅頂白牆、整齊乾淨。
慕雲山治山路,如今已半程,昔日寸草不生的「光頭山」復綠讓鄉親們體會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贏得了鄉親們的支持。在不遠的將來,慕雲山能變成山清水秀的「花果山」嗎?能,一定能!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