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關於雙軍人調動的話題比較火。
10月8日,解放軍報《基層傳真》版刊發了這麼一則新聞,標題的黑色大字非常醒目——「我到妻子單位任職啦!」
新聞很短,很是凝練,主要講的是火箭軍一名士官,在今年5月收到雙軍人調動的通知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填寫《雙軍人調動申請表》,沒想到前不久居然成了。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戰友都為這對軍人感到高興,但許多雙軍的戰友也會產生一個疑問:自己可以調動嗎?
說實話,異地雙軍人調動一直都有,但一直都很少。成功調動的自然歡喜,還沒調動的不免會有些失落。
01
還是先看這則新聞,裡面有幾個關鍵的地方,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去了解雙軍人調動這件事。
第一,雙軍人調動成功——對於主人公而言,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卻成了現實」。
這至少說明了兩個點——一方面,雙軍人調動確實太難了;另一方面,雙軍人調動確實是有了制度的規定,可以實現。
第二,雙軍人調動的通知和規定——異地生活心酸,之前就想要調動,可當時沒有政策規定,單位也沒有辦理過。如今出台的規定是火箭軍範圍內的,即可以在軍種範圍內調整。
5月初文書拿來了通知,裡面有規定,「兩地分居的雙軍人士官或有一方為士官的,兼顧崗位和專業要求,可在火箭軍範圍內向配偶所在旅團級單位或駐地附近單位調整交流。」
第三,雙軍人調動的程序和關鍵——主人公先打電話問人力資源科,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之後,填寫了《雙軍人調動申請表》。
其實這段表述里,暗示了雙軍人調動的關鍵,政策允許的條件下,主要看單位。而必備的程序之,是自己提出申請,準備相關材料。
第四,雙軍人調動成功可激發動力——新聞最後提到了調動成功時的感受,主人公覺得這事意外驚喜,表示要好好乾,為部隊作出更大貢獻。
02
這條新聞里,還有這樣一個措辭——手捧火箭軍雙軍人調動的首批 「通行證」。
也就是說,相比於以往個例的自我行為,這是火箭軍第一次進行有組織的雙軍人調動。
而根據哨位君的了解,這項工作,在其他軍種內部,已經有開展了。
今年中秋節,武警機關報《人民武警報》就刊發過這樣一則新聞:
武警湖南總隊吳強是駐守在湘西州龍山縣的一名指導員,他的妻子鄒斐帆是駐守在長沙某機動支隊的一名指導員。兩個連隊主官相隔半天車程,一年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去年底,該總隊黨委著眼乾部家庭實際困難,對符合條件的幹部進行內部調整,把吳強調到了妻子所在的單位。
當然,這只是一個軍級單位的內部調整,從更大的範圍去看,雙軍人調動這件事,確實不太容易。
就像前面提到火箭軍的那條政策里,寫的很明白——兼顧崗位和專業要求,這其實就是單位的具體情況,單位的崗位是不是夠,個人的專業是否與愛人的單位相吻合,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不管是雙軍還是其它情況,工作調動,一般都得滿足兩個條件:本單位同意放人,接收單位願意接收。
有時候想辦成一件事吧,一要看政策,二來也要看機遇。
03
無論現實,還是在一些報道當中,我們都看到不少雙軍人的動人故事。
確實很令人感動。
今年3月,有媒體就推送了這樣一條內容,標題為:相距5000公里,這場「陸空聯合」的雙軍戀很甜。
一名是空降兵的排長,一名是陸軍某通信站的班長。
一位在湖北武漢,一位新疆阿克蘇,這兩個地方有著近兩個小時的時差。
所以,有人把他倆的戀愛稱為「陸空聯合」雙軍戀。其實,這樣的戀愛,跟很多異地的雙軍人類似,相隔距離遠、工作差別大,想碰到一起真的太難。
圖片來自我們的天空公眾號,圖文無關
可依然有人說這場戀愛是甜的,他們自己應該也如此以為。可是,笑容和甜蜜的背後,必然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苦。
雙軍人戀愛如此,雙軍人婚姻亦然。
哨位認識一對雙軍人,男方是武警的一名中隊長,女方是陸軍的一名士官,兩個人跨省。為了要小孩,也為了家庭團圓,女方放棄了繼續留隊轉改四級軍士長的機會,遺憾退伍。
不得不說,還是挺可惜的。
04
雙軍人調動牽扯的各方要素確實太多。
目前來看,在軍級單位內部的比較好解決一點,在副戰區級大單位內部也沒那麼難,在軍種內部也是有可能的(剛剛那則新聞),那些想要跨軍兵種、跨戰區調動的,就真的是太難太難了。
以上所有的可能性大小和難度評價,都不絕對,具體到每一對雙軍人身上需要具體分析。
關於加大雙軍人調動力度的呼籲不計其數,我們也看到一些戰友的問題真的得到了解決。
聽一位陸軍的戰友說,他們戰區陸軍已經連續好幾年開展這項工作,而且確實解決了不少問題。
他們的規定是——在集團軍範圍內的,由集團軍負責解決;在戰區陸軍範圍內的,由戰區陸軍負責解決;涉及到跨戰區級單位或者軍兵種的,則由戰區陸軍協調解決。
不推諉、不避難,該是解決雙軍人調動問題應該有的態度。
至於原因,我們也不想說那些異地、小孩、老人的問題,因為這些是個軍人家庭就都會面對的,大家都不容易。
不過地方家屬還有隨軍隨調的盼頭,雙軍人,就只能盼著雙軍調動政策的有力完善落實了。
新聞素材及圖片來源於解放軍報、我們的天空、人民武警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