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能真誠對待顧客,用良心換回頭客。我們只能真誠地對待員工,有事說事,遇到問題對事不對人。」在企業管理上,有人說孫鳳雲夫妻倆無意間契合了「無為而治」的高級境界——真誠文化。對此,孫鳳雲笑稱「純屬歪打正著」,若歸結經驗,她把功勞全部推到了老公孫延國身上。
孫鳳雲夫婦。
右臂上至今還有一道疤
孫鳳雲出生在承德偏僻農村,來石家莊打工創業那年才20歲。真正自己當老闆,是和廚師孫延國相戀之後,2000年春他倆在裕華路與富強大街口開了家餃子館。回想起當年白手起家時遇到的困境,孫鳳雲眼圈一紅,「再難也挺過來了。」
「你要生存啊,吃飯啊!這就是我們的飯碗啊,必須做好。」孫鳳雲說,因為本小利薄,白天忙完了晚上還要堅持開夜宵。再苦再累都能忍,她最怕的就是那些來「砸罐」的混混兒,三天兩頭來找事兒吃霸王餐。最可怕的一次是,她被混混兒們用啤酒瓶子扎了一個大口子,至今右臂上還留著一道疤。
出外考察一中午要下三次館子
在餐飲這個小江湖闖蕩久了,孫鳳雲逐漸有經驗了。給飯店立了規矩,哪個服務員受了客人的委屈,能忍則忍,事後給予獎勵。再後來有了監控攝像頭,基本就沒人敢來搗亂了。
就像滾雪球一樣,生意越來越大,越來越有起色。但孫鳳雲和老公孫延國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比如,尊重每一個崗位的員工;依然堅持天天下廚……而且,隨著團隊的壯大,他們更注重「觀念更新」。為了豐富菜品提高管理層次,每隔一兩個月孫鳳雲夫婦就去北京、長沙等地實地「下館子」考察,有時一天中午要吃三頓。回來之後想對策、出方案,一氣呵成,痛並快樂著。
「我的脾胃就是這樣吃壞的,最糟糕時體重只有106斤,最胖的時候170多斤。」孫鳳雲坦言,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她做事執著甚至有些走火入魔。
如今孫鳳雲夫婦已是在石家莊擁有1000多人的餐飲標杆企業的掌門人,而這一切的背後,其實蘊含的是拼搏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態度。
無意間契合了高級境界
孫鳳雲和孫延國都是初中文化,好多場合都不願意講話,生怕露怯。只有說到餐飲的話題上,二人的話匣子才打開,說的也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話。
「餐飲是勤奮的活兒,要想把每個店做盈利,光說不做肯定不行,腳踏實地把當下的事情做好才是根本。」孫鳳雲夫婦每天都堅持到店,和員工們一起忙裡忙外,以身作則,而且每次到店必指出店裡存在的問題,一針見血,毫不客氣。多年的做法成了企業的風格。
「我們只能真誠對待顧客,用良心換回頭客。我們只能真誠地對待員工,有事說事,遇到問題對事不對人。」在企業管理上,有人說夫妻倆無意間契合了「無為而治」的高級境界——真誠文化。對此,孫鳳雲笑稱「純屬歪打正著」,若歸結經驗,她把功勞全部推到了老公孫延國身上。
「他話不多,但好學,有思路有想法,做事靠譜兒,我們的餐飲企業做到如今這份兒,他起了決定性作用。」誇起老公來,孫鳳雲似乎一點兒也不客氣,滿臉洋溢著幸福。
作為標杆企業,孫大廚經常參與公益活動。
「人要善,企業要有正能量」
孫延國實際上初中都沒讀完,但他喜歡讀書,尤其是名人傳記和歷史紀實類書籍。家裡最大的家具就是書架,每次出差,旅行箱裡唯一不可缺的就是書。像《拿破崙傳》《三國演義》等著作,常常能讓他從中獲得啟發和靈感。
「如果劉備不是一個好人,他的團隊里就不會有諸葛亮這樣的人才;每個人都很珍惜自己的個人價值,沒有人願意冒險把自己的事業前途押在一個不靠譜的老闆身上。換句話說,一個老闆如果沒有做好自己,他就失去了對團隊的核心吸引力和人格魅力。」講到成功秘訣,孫延國首肯「做人第一」。
孫延國在家是老大,下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孫鳳雲在家是老小,上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這樣的大家庭,夫妻倆信奉著共同的價值觀「百善孝為先」,這也應用到了他們企業的用人機制上。「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那他怎麼會對顧客好,怎麼能做好工作?」孫鳳雲說,有一個店長因為不顧家、不孝敬父母,又偷偷沾染上了賭博的惡習,被她發現後,二話沒說就給辭退了。
「人要善,企業要有正能量。」孫鳳雲夫婦這麼認為,也這麼踐行,經常會組織員工參與公益活動。那次,看到一個精準扶貧信息說,淶水縣莊窠村深受丑瓜滯銷的困惑,孫鳳雲當即帶著現金趕到村裡收購了13000斤丑瓜。
眼下復工復產,非常時期經營壓力巨大。孫鳳雲夫婦還不忘互相打趣鼓勁,「每天吃好睡好,養肥養壯,小風小浪打不倒。」
(燕都融媒體記者 靜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