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夜暴跌460億,未來的希望在上海?

2019-07-29     新浪理財師

7月25日晚間,特斯拉股票開盤直接跌超12%,之後不斷下挫,截至收盤下跌,特斯拉股價下跌13.61%,市值蒸發約460億人民幣。

而就在開盤前一天,特斯拉披露了第二季度業績,毫不意外地,特斯拉又虧了,4.08億美元。

自成立以來,看衰特斯拉的聲音就不少。特斯拉自身的動作也顯得苦兮兮:2018年6月宣布裁員9%,2019年初又繼續裁員7%。

另從財報數據中也能清晰地看出困境。

在此前的2018年年報中,特斯拉的虧損已經收窄,下半年甚至還表現出了盈利的勢頭,有望在新的一年一鼓作氣開始賺錢。

但現實總是不如人意,2019年才過半,特斯拉又回歸了虧損陣營——一季度虧損7.02億美金,二季度虧損3.89億美元,而在2018年全年,其虧損不過是9.76億。

作為電動車領域最受關注的企業,甚至都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為什麼特斯拉就一直交不出一份合格的財報?而我們從管理層近期屢屢對上海工廠的強調來看,特斯拉可能把解決問題的希望放在了中國。

二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

根據二季度財報顯示,本季度產量與交付量均創新高,共生產87,048輛,交付新車95,356輛,兩項數據較2018年第四季度的記錄均有提升。相比之下,國內的電動車新勢力的產量與交付量與特斯拉之間仍有較大差距。

而產量與交付量的大幅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Model3的強勢表現所推動的。

根據財報,第二季度Model3共生產72,531輛,同比增長154%;交付77,634輛,同比增長321%。北美市場,Model3已連續多月成為高檔車銷量冠軍,銷量超過了所有燃油車競品總和。其他市場Model3銷量表現同樣良好,中國市場尤為突出。

來源:特斯拉二季度財報

其餘兩款車型Model S與Model X的表現就沒那麼理想了,二季度兩者共生產14,517輛,同比下降了41%;共交付17,722輛,同比下降21%。由於兩款車型分別於2012年與2015年推出,至今未有較大產品力升級。如不儘快升級換代,恐怕二者後續銷量還將繼續走低。

不過很明顯的是,產量與交付量的提升並不能扭轉其虧損的現狀。在某種意義上:交付是否等於盈利?對於傳統車企而言可能成立,但對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就沒那麼簡單了。

第二季度特斯拉營收63.5億美元,較去年同比增長58.7%,凈虧損3.89億美元,雖相較去年同期和第一季度均有所收窄,但表現仍不如預期。

究其虧損背後的原因,整車毛利率的下滑首當其衝。儘管第二季度交付表現出色,但由於平均售價的下調,使其整車毛利有所下跌。今年以來,為了刺激需求,特斯拉已經兩度調低旗下產品的售價,Model 3銷量的上漲就少不了降價的功勞。

另外上文提及的Model S與Model X的銷量下滑同樣拖累了其整車毛利的平均值。

而產能持續增加的同時整車毛利持續下滑,這樣的循環會使特斯拉繼續掙扎在財務風險之中。

需求始終是最大的考驗

雖然二季度產能有所提升,但這依然是首要問題。

在二季度報告中,特斯拉維持了產能指引:全年產量36-40萬。

特斯拉目前有四大工廠,分別是美國加州弗里蒙特的"Tesla Factory"、美國內達華州斯帕克斯的"Gigafactory"、美國紐約州布法羅"Gigafactory 2",以及在建中的上海"超級工廠"。其中,加州工廠是唯一在運行的整車組裝工廠,而上海超級工廠則將會是第二座。

2018年,特斯拉已有工廠開足馬力,一共交付了24.5萬輛車,平均周產能達到了5000輛;在今年第二季度,在馬斯克的死命令下,周產能已經衝到了7000輛,以此為全年均數,全年能交付的車輛數最多能達到33.6萬。

因此,單以美國工廠的效率來看,要在下半年達成目標有不小難度。

新開的上海工廠當然會為產能添磚加瓦,根據最新季報以及馬斯克在2019年股東大會上的說法,上海超級工廠將會在2019年底投產。按照規劃,該工廠將達到50萬輛的年產量。

在最新的二季報中,特斯拉官方透露了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的進展。公司稱,上海工廠正在初具雛形。特斯拉第二季度已經開始將生產設備逐步搬入工廠,以完成第一階段的生產。按特斯拉的計劃,年底前將實現上海工廠的量產,產品為成本效益最高的Model 3第二代電動車,年產量將達到約15萬輛的水平。到2020年6月底前,將完成每年向全球生產50萬輛新能源車的目標。

下圖便是特斯拉在二季度財報中最新公布的上海工廠內部圖片。

特斯拉上海工廠(來源:特斯拉二季度財報)

假設一切都按照最理想的發展來運行,不出現任何意外情況,特斯拉明年確實可以達到50萬台的生產量。

但解決產能問題只是基礎,車只有賣出去才是真正的現金流。

在7月24日的電話會上,馬斯克大嘴一開,就預計在本土化後大中華區對Model3的需求將達到5000輛/周(24萬輛/年),全球將達到15000輛/周(72萬輛/年);但從2019年一二季度的一系列價格調整操作來看,特斯拉對於保持較高的訂單量增幅,恐怕並沒有特別大的把握。特別是其積壓訂單數量的持續減少,當前特斯拉積壓的訂單已經減少到最低水平。這讓人不免猜測,第二季度的銷量增加是否是由於消費者的"提前透支"?

而從管理層近期屢屢對上海工廠的強調來看,特斯拉可能把解決問題的希望放在了中國。

分析顯示,中國區的銷售重要性也在不斷上升。Q1銷量占比上升12個百分點,達到到了17%(特斯拉未出10-Q文件,暫時不清楚Q2情況),在上海工廠未投產的情況下就能出現這樣的增長,可見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認可度很高。再加上政策扶持等因素,如果美國區需求不及預期,中國市場可能是特斯拉最大的希望。

總結

總的來說,持續多月的虧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對於特斯拉的持續投資慾望,經歷多年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特斯拉並未與競爭對手拉開較大差距。頻頻發生的負面新聞也影響了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而特斯拉目前暴露的問題未來市場的需求是否能夠達到預期,以至於盈利能力承壓。

而能否破局的關鍵,可能越來越放在了中國市場上。

免責聲明:文中的信息均來源自市場公開消息,本平台對這些內容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立場,投資者需自行承擔據此操作可能導致的風險。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d7VPWwB8g2yegND_L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