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戰爭中,奪島戰役美軍打了無數,但是能被他們當做要命的戰役的卻不多,早期除去塔拉瓦之外,其餘的都算是不值一提。但在塞班島,美軍在這裡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了,日軍到底是個什麼水準。這場戰役可以說是讓美軍印象深刻的一場戰役,也為美軍積累了更多的經驗。而對於日本,塞班島戰役卻如同滅頂之災一般。
一、目標塞班島
塞班島位於馬利亞納群島之中,是一個面積12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但它卻扼住了南北太平洋的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東到美國、西到東南亞、南到印度尼西亞,北到菲律賓、日本的樞紐,在軍事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沒經過什麼戰鬥就奪取了塞班島,從此就把這裡當做了自己的戰略要點。一方面他們在這裡大量種植甘蔗,以便維持糖的生產,供給國內。
另一方面,它也是一個軍事基地,日本將其稱之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在小小的塞班島上,機場、港口、工事樣樣俱全,儼然就是一個軍事要塞。在戰前,日本在塞班島就布置了陸軍近三萬人,海軍一萬五千人,第三十一集團軍司令部也部署在這裡,另外還部署有第一航空隊,提供空中力量。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從這裡發動攻擊,同時這也是他們在太平洋中部保護本土的一道屏障。
而對於美國,一旦占領塞班島,就能以塞班島為基地,縮短美軍轟炸機與日本的距離,更可以撕開日本賴以保證本土安全的屏障。美軍計劃避開加羅林群島及帛琉群島以攻占馬里亞納群島,這樣日本本土和日軍通向南面及西面的通道將被切斷。
在東南亞的部隊得不到彈藥補給,在本土的部隊又得不到東南亞的油料。而美軍新型的B-29轟炸機可從馬里亞納起飛飛越2400 公里,直擊日本本土展開戰略轟炸。
為了這次行動,美軍投入的人力與物力可不下於諾曼第登陸,很明顯這就是美軍在太平洋上最大規模的反擊作戰,也象徵美軍在太平洋上正式開始反攻。在1944年6月5日,美軍遠征艦隊離開了戰爭的爆發之地,珍珠港,龐大的艦隊幾乎填滿了海面。
同一天,在諾曼第,盟軍也展開了「霸王行動」,其政治意義與戰略意義,可想而知。如果諾曼第登陸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那麼現在這支遠征艦隊,無疑是在當時最為龐大的艦隊。
二、塞班島戰役
艦隊一分為二,其中攻擊塞班島的部隊是有7艘戰列艦、11艘護航航空母艦、11艘航空母艦、11艘巡洋艦、67艘艦隊驅逐艦、282艘其他艦艇和輔助船隻,用於登陸作戰的美軍地面部隊則多達71034人。
這麼一支龐大的艦隊,對於日軍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因為日本自己也沒有如此龐大的艦隊了,曾經強大的聯合艦隊已經是過去式,要阻止這樣的艦隊,幾乎不可能。
對塞班島的炮轟在1944年6月13日展開,美軍戰艦共發射了165,000發炮彈,但為了避開可能出現的水雷區,炮轟在距離海岸10,000呎或以上的水域進行。
當然,這只是一次小小的前奏曲而已。經過了三天的炮擊準備後,登陸行動在1944年6月15日早上7時開始,超過300輛履帶式兩棲登陸車運載8000名海軍陸戰隊員,於大約9時正在塞班島西部海岸登陸。
日軍的反擊也比較凌厲,早有準備的火炮令他們擊毀了部分履帶式兩棲登陸車,布設密集且高明的剌鐵絲網、火炮、機關槍陣地及戰壕,也增加陸戰隊員的傷亡。但是海軍陸戰隊第2及第4師在日落時已建立了10 公里寬及1 公里縱深的橋頭堡。
不甘失敗的日軍守將陸軍中將齋藤義次與海軍大將南雲忠一決定在夜間發動反攻,投入了相當數量的日軍和較多的坦克。然而此次反攻行動只是讓日軍徒增傷亡,不僅坦克全部被美軍摧毀,部隊也損失慘重。
到了6月16日,美軍第27步兵師部分部隊登陸了塞班島,並且發動了兇猛的進攻,殺向了阿斯里托機場。齋藤義次於當晚再度發動反攻,但結果和他在6月5日的反攻沒有任何區別,美軍第27步兵師在夜戰里很快擊敗了日軍。到6月18日,腦袋犯渾的齋堂義次終於明白,繼續堅守已經沒有意義,於是選擇棄守阿斯里托機場,將部隊聚集在納富坦角準備死守。
而另一邊,日軍大本營也震驚無比,美軍的奪島行動超過了他們的預期,因為他們估計美軍應攻擊更南面的島嶼,而不是馬利亞納群島。
此時日本海軍總司令豐田副武大將認為時機已到,決心利用「あ號作戰」的部隊在塞班島一帶攻擊美國海軍部隊,以扭轉局勢。然而6月15日當日他下令發動進攻,但菲律賓海海戰的結果對日本帝國海軍說卻是一場災難,他們損失了3艘航空母艦及數百架飛機,馬里亞納群島的守軍則毫無指望得到補給和增援。
三、塞班島戰役的終末
而對守島的齋藤義次而言,此時的局面無疑更為糟糕。在菲律賓海戰爆發前,齋藤義次和南雲忠一想了很多挽救自己的辦法。在6月18日,他們從塞班島西部的塔納巴戈港抽調了一支部隊,乘坐13艘駁船試圖實施反登陸。
然而這次行動的結果就如同之前的所有反擊一樣,甚至於更為糟糕。這支船隊被美軍驅逐艦發現,並最終被全部擊沉,無一人生還。
而從其他地方調來援軍也是幾乎不可能的,特魯克島的守軍雖然多,但是卻沒有船。而從關島來的部隊只有三個小隊,還因為美軍艦隊的封鎖而無法突破,只能被困在羅塔島上餓肚子,進不能進退不能退。而菲律賓海戰的失敗,更是讓齋藤義次和南雲忠一感到了絕望,因為他們知道,現在已經沒有了任何希望,只能做最後的困獸之鬥。
在補給全部斷絕的情況下,塞班島上的戰鬥對於日軍來說是,實際上就是毫無希望的戰鬥。但齋藤義次和南雲忠一決心戰鬥到最後一刻,他們組織部隊進入塞班島中部對防守有利之地形、靠近塔波查山的防線。而在他們防線的四周,是美軍部隊的層層封鎖。該戰役的特點讓美軍給取了許多綽號給這裡,比如「地獄包圍圈」、「紫心嶺」(意思在這你容易得到紫心勳章)及「死亡狹谷」。
這些綽號反映出了此時塞班島上戰鬥的殘酷性——無論對敵我雙方均是如此。因為塞班島有許多火山地形所形成的山洞,因此可以作為天然的工事來阻擊進攻的美軍。日軍會在日間隱藏在山洞了,然後在晚間發起突然襲擊。而美軍則要使用火焰噴射器部隊和火炮及機槍的支援下,逐步清除這些被日軍據守的洞穴。
這種戰鬥持續到了7月6日,日軍最後一道防線,已經在7月4日被突破,日軍的彈藥已經所剩無多,可以說是彈盡糧絕。在這一天,絕望的齋藤義次和南雲忠一計劃作最後自殺性攻擊——也就是日軍所謂的「玉碎」,對於島上剩餘居民的命運,斎藤說:「居民與士兵再沒有什麼分別,他們應該加入使用竹矛衝鋒也不要被俘。」在下達進攻命令後,齋藤義次和南雲忠一剖腹自殺。
7月7日清晨,日軍的自殺衝鋒開始,美軍第105步兵團的陣地前出現了大批日本士兵,約有數千人,包括了傷兵在內,均沖向了美軍陣地。美軍第105步兵團和日軍展開了血戰,儘管美軍火力充沛,但在日軍數量的重壓下也節節敗退,第一營和第二營幾乎全滅,後在陸戰隊的增援部隊幫助下,才將日軍擊退。
在此戰之後,日軍已經再無餘力再戰,只能倉皇撤退。7月9日,日軍推進到了塞班島最北端的馬皮角。然而就在這美軍目睹了二戰里最為不可思議的殘忍一幕——大規模自殺,不僅僅是日本士兵,還包括了日本平民,甚至有母親抱著孩子一併跳下。
儘管美軍士兵曾勸吁他們投降而不要作出愚蠢行為,並通過翻譯和俘虜告知這些人:「不會有屠殺,只有食物與安全。」但這一切也無濟於事,戰前日本廣泛的政治宣傳,均把美國人及英國人描繪成魔鬼,說他們會野蠻地對待戰俘,並揚言誰敢投降,就殺死誰,因而平民們只能選擇自殺。而美軍只能眼看著這些人全都跳下懸崖,最終伴隨著數千人的自殺,塞班島戰役結束了。
結語
7月9日,美軍宣布塞班島戰役結束,日本所謂的「絕對國防圈」已經蕩然無存,通往日本本土的進攻路線已經徹底打開。然而美軍此時卻發現了一個駭人聽聞的事實——塞班島上絕大部分的平民都不見了,僅有少數倖存,這對於一個戰前有十萬多人口的島嶼非常不正常。經過美軍對當地平民的調查得知,原來早在戰役爆發前,日本大本營就知道勝算不大,所以密令殺死平民。於是塞班島將大部分平民全部被趕到懸崖邊,用機槍逼著平民跳崖自殺。美國太平洋司令尼米茲獲悉此事後也表示,日本是一個可怕而危險的民族,必須將其擊敗。
參考文獻:《太平洋戰爭》
《塞班島之戰》
《太平洋戰爭回憶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YUMAW8BMH2_cNUgiS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