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月
爺爺是我們家族中最早的一個大學生,所以一直以來,他在整個家族中都有一定的話語權,就連我們小輩談戀愛結婚,他也會給出適當的建議。
記得前幾年,堂姐談了個經濟條件很不錯的男朋友,雖說不上大富大貴,但也能甩大伯家好幾條街。
大家都很開心,很羨慕,並對此表達了祝福,唯有爺爺一臉擔憂。後來在訂婚之前,他還委婉勸過堂姐再考慮考慮,說這個人可能不太適合她,惹得堂姐好一陣都很不高興。
年前,妹妹也帶回一個男朋友。相反的是,妹妹的男朋友家境著實一般,父母年紀都偏大,家裡有三個兄弟,一個都沒結婚。沒房沒車沒錢,可能連結婚的地方都沒有。
這種情況大家當然極力反對,爺爺也不例外,拉著妹妹好一通分析。爺爺一向最寵妹妹,妹妹沒大沒小慣了,被念叨煩了語氣很不好地問爺爺:"你怎麼這麼事多?當初姐姐找有錢的男朋友你說她,現在我找沒錢的,你又說我,你是不是就想我們家女孩子都留在家裡做一輩子老姑娘?"
妹妹的話讓爺爺很受傷,連晚飯都沒出來吃,經爸爸授意我將晚飯端到爺爺房間,順便勸勸他不要跟妹妹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爺爺嘆了口氣:"可做長輩的都想看到兒孫個個福氣滿滿啊!我不是多事,只是你們還年輕,你們不懂,經濟條件懸殊的兩個家庭強行走到一起,不是那麼好走的啊!"
只有過來人能真正看得通透,婚姻到最後,其實就是一場資源的整合。而資源整合最講究的是,勢均力敵。
01
經濟條件過於懸殊的兩個人,婚後會盡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個不休不止。
經濟條件決定一個人的消費觀,而當婚姻褪去新鮮感的外衣,剩下的就是一日三餐,就是吃喝住,游購娛,更簡單來說,就是花錢,畢竟要想生活下去,幹什麼不用花錢?
這個時候問題就來了,大到買房買車買家電,小到買米買蔥買瓶水,都可能因為消費觀的不同產生分歧。
他認為品牌能讓人更放心,而你認為實用最好。你想著每周末去外面吃頓大餐,為生活增加一分情趣,而他則認為下館子又不健康還老貴的。
別小看這一點兩點的分歧,所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日積月累的小矛盾,遲早會把兩個人的感情消磨殆盡。
02
經濟條件過於懸殊的兩個人,心理地位必然不會平等。
窮的一方會產生自卑感,富的一方會產生優越感。
自卑的一方要麼唯唯諾諾,沒有主見,也很少會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壓抑,也會讓對方覺得越來越無趣。
要麼就變相的作,用張牙舞抓和無理取鬧來掩蓋內心的的自卑,然而她只會更自卑,這段感情也只會更扭曲。
有優越感的那一方呢?也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帶著滿滿的犧牲感,可這種犧牲感只會更加刺激著對方。
另一種則是一副我有錢我高高在上的模樣,這樣的人在一段關係中就完全占據上風,聽不得任何反駁的意見,他要的只有順從,妥協,以及仰望。
甚至,為了滿足他逐漸爆棚的自我感足感,還會把別人的尊嚴踩在腳底下。試問,這樣的婚姻談何舒適感?
一段感情能長久相處下去的秘訣就在於有一定的舒適感,沒有舒適感的感情跟喪偶沒什麼區別?
03
經濟條件過於懸殊的兩個人,可能連帶著整個家族都低人一等。
當年,堂姐不聽爺爺的勸說堅持結婚了。男方家條件的確不錯,但正因如此,這些年堂姐和大伯一家可沒少受氣。
結婚的時候,我們當地有個習俗,新人要跪拜岳父母,給岳父母敬茶改口。可男方當著很多親戚的面硬是不從,他說他這輩子只跪他生父母。
堂姐身體不好,生孩子的時候大出血,大伯母心疼她,月子裡準備了好多營養品想過去看她,照顧她一段時間。可親家母硬是連門都沒讓進,說他們家的規矩是兒媳婦出月子之前不能見人。
他們給小外孫買的玩具都被親家母扔在儲藏室不給孩子玩,因為她覺得他們買的玩具都廉價得很,一打開全是塑料味,對孩子不好。
就連大伯住院,堂姐也只能匆匆來看幾眼,因為婆家不允許在外過夜。
每次看到堂姐紅著眼眶欲言又止的模樣,我都在想,她有沒有後悔呢?
老話說的門當戶對不是勢力,更不是嫌貧愛富,而是儘可能的少一些婚後矛盾。
記住了,結婚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滿足更快樂,而不是扶貧,更不是讓自己陷入一個讓你變得更不快樂的泥潭裡,苦苦掙扎還得不到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