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報少,往往是這三件事導致的,要注意

2019-09-25     聖度文化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報越多越好,家人的福報越多越好,但福報卻不會因為你的希望,而有所改變。生活中有三件事,最損我們的福報,一定要注意。

福報的多少就決定了我們幸福多少,福報與財富完全不同,財富多了不一定就能獲得好運,不一定會得到幸福,但福報不同,人應該積累的是福報而不是財富,現在很多人都搞錯反了。

導致我們福報減少的三件事別去做了,福報自然就會慢慢增多。我們來看看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殺生損福。

佛教稱戒、定、慧三學為三無漏學。什麼是無漏和有漏?簡單理解就是積累就是無漏,損耗就是有漏,對於殺生損福這件事來說,福報就會從我們的行為中一點一點漏掉。

所以佛教提倡我們要多去放生,放生其實就是在救眾生的性命,所以佛教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一切眾生的性命,都可以為自己積累到福報,哪怕是一隻昆蟲和螞蟻。

每個生命都有渴望生存的本能,都不希望被殺,所以我們儘量要多去放生,而不是殺生。

第二件事,偷盜損福。

《華嚴經》說:「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

《分別善惡報應經》記載了偷盜行為的十種惡報:一、久結宿怨,二、恆常疑慮,三、惡友隨逐,四、善友遠離,五、破佛凈戒,六、王法謫罰,七、恣縱豫逸,八、恆時憂惱,九、自心不樂,十、墮三惡道。

偷盜不單單是說我們去偷他人的財物,偷盜和小偷是有區別的,偷盜指除了以正當的謀生方法,獲取正當財物之外,不應該再去貪取不義之財,以及占用他人除了財物以外的任何東西,比如偷人也算偷盜,收受賄賂也算偷盜。

第三件事,邪淫損福。

除了正式的夫妻關係之外,一切破壞他人家庭的行為,甚至是想法都會嚴重損耗我們的福報。所以這件事別再做了,福報禁不起你的消耗。一旦福報耗盡,人生的路也就走到頭了。

古人常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要想福報越來越多,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相反,就會招來惡果。

感恩閱讀與分享。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BBRa20BJleJMoPMUC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