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同一年的石金錢龜苗子,為何買苗人更傾向於優先購買頭苗?

2019-07-13     壽鄉小鹿

現在是陽曆7月,正是石金錢龜苗上市的時候,大批量的石金錢龜苗子湧入市場,尋求養石金錢龜的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詢價並有選擇性地買入養殖。從以往的經驗看,頭苗是最受買苗人歡迎的(縱使大家都知道頭苗的價格高於尾苗的),那買苗的人為何如此忠於頭苗?

石金錢龜頭苗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從頭苗本身的角度考慮:石金錢龜產蛋的時間段是每年的4月至9月(8月開始產蛋就慢慢變少了),首批受精蛋就有4月份的蛋(以及5月初的),這批蛋經過常溫70天的孵化,就出會苗子,出苗子的時間點也就是6月底和7月初,這批苗子是一年中,首先孵化出來的,所以叫做頭苗。頭苗出生的月份是溫度較高的六月底和七月份,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是最適宜生長的,不需要控溫養且苗子的胃口好,食慾旺盛等,在眾多有利生長的因素綜合作用下,苗子可以茁壯成長,等到尾苗出來的時候(8月底9月初),這批頭苗都已經生長了將近兩個月了,它們的體重,個頭等各方面都領跑尾苗幾條街,所以買龜苗的人沒有理由不選擇頭苗。

石金錢龜頭苗

其次,從尾苗的角度考慮:尾苗出生的月份在8月底和9月初,再過一個月就是國慶,國慶過後,自然氣溫就會慢慢降低,我們知道,溫度高低對龜類來說,影響是相當大的,普遍而言,龜的適宜生長溫度是24度—32度之間,氣溫低於20度,石金錢龜苗的進食量就慢慢降低了,如果氣溫低於15度,烏龜就不再進食(幾乎不吃東西了),慢慢地開始進入冬眠狀態(不過沒越過冬的小苗子是不能自然過冬的,需要加溫幫助它過冬,等到第二年它就可以自然冬眠過冬了),而國慶過後,氣溫是慢慢降低的,這對於尾苗而言,攝食量減少甚至不吃,龜苗就不會長大,甚至體重還有所下降。在冷天來臨之前,從時間節點上看,頭苗的發育時間明顯比尾苗發育的時間要多出兩個月,而這些多出的時間,正是頭苗最適宜生長的兩個月,如果單純從體格判斷,用數學的邏輯思維分個強弱關係,那就是頭苗>尾苗,所以,買苗人優先選擇的也還是頭苗。

石金錢龜頭苗

最後,從經濟成本和風險成本考慮:在龜市行情不好的時候,頭苗的開盤價往往比尾苗要高一些,如果從經濟成本的因素考慮,頭苗的價格高於尾苗的價格,顯然,尾苗更具有價格上的優勢,但是,養龜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需要承擔的最大的風險就是養殖風險,包括石龜苗受傷、得病、死亡等,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會增加養殖成本,包括人工成本(需要人工去護理)、時間成本(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護理)、經濟成本(買藥物治療)等等,雖然說龜出問題的原因是多維的,可能人工喂養失誤導致出問題,龜本身體質不好,其他不利的自然因素等等,剔除其他外在因素,就單純從龜苗本身的強弱做對比,越小的龜,飼養的難度就越大;越小的龜,越需要花時間去照顧;越小的龜抗風險的能力越弱等等,所有的這些都回歸到剛才說得養殖風險,如果把養殖風險放到頭苗和尾苗身上,顯然頭苗在抗風險這一層面關係上更勝一籌,因為頭苗和尾苗在身體各個維度(數據)的對比中,都強於尾苗,而再回到經濟成本對比和風險成本對比的問題上,我們會發現,綜合來說,頭苗的綜合成本是低於尾苗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頭苗的價格雖然高於尾苗,但也僅僅是個價格差而已,在飼養的過程中,剔除其他人為和自然因素,頭苗得病或死亡的機率是要低於尾苗的,換而言之,尾苗得病或死亡的機率是要高於頭苗的,而一旦得病或死亡,對養龜戶而言,都是加大成本支出(得病要買藥治療,死亡就意味著直接虧損),所以綜合而言,頭苗>尾苗。

石金錢龜頭苗

這也就解釋了:在頭苗上市的時候,為什麼買苗人會優先考慮選擇買入頭苗而不是尾苗,因為這是一道利益權衡的選擇題,只是在做抉擇時,優先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項而已。

石金錢龜頭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_-IJCWwBmyVoG_1ZAI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