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瑞安市桐浦鎮中心小學校長周國平接受記者的專訪,講述了他入圍「馬雲鄉村教師獎」的前因後果。
1月6日晚上,第五屆「馬雲鄉村教師獎」揭曉,溫州三人上榜。其中,永嘉縣沙頭鎮花坦小學語文教師谷葉青、瑞安市高樓鎮中學科學教師毛學輝獲「馬雲鄉村教師獎」;周國平獲「新鄉村教育家」的稱號。在五屆「馬雲鄉村教師獎」中,溫州共有8人獲獎,其中周國平是溫州第一位「新鄉村教育家」稱號的獲得者。
為樹立鄉村教師陽光活力的榜樣典範,弘揚鄉村教師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鼓勵鄉村教師銳意進取的教育實踐,不斷壯大鄉村教育中堅力量,馬雲公益基金會與相關單位合作,於2015年9月啟動首屆「馬雲鄉村教師獎」評選活動。
300多封信改變鄉村教師的精神面貌
2015年下半年,周國平開始擔任瑞安市桐浦鎮中心小學校長。這是一所只有300多名學生的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和新居民子女居多,學校教學設施陳舊。
剛到學校時,周國平發現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在教師辦公室里有一張沙發,有教師一下課就躺在沙發上,顯得比較懶散。周國平認為,要想改變學校,先要從教師入手。 「有些問題當面溝通,部分教師容易產生牴觸情緒,於是我就想,要不試試寫信吧。信是經過深思熟慮寫成的,交流的話題更系統、更有條理,收信的人也可避免尷尬,同時有時間心平氣和地看完。」
剛開始,周國平會用一周的時間去觀察,發現教師的優點和不足,然後用一周時間去寫信。信中有宣言,「我不做『老好人』校長」;有感悟,「有一種教育叫活動」;有指導,「做一位會思考的教師」;有勉勵,「我們是一個團隊」。
「我寫了足足一年,到2017年1月才有人給我寫回信。」周國平說,有了第一封回信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回信,他們在信里袒露心聲,提出建議、表達理想。「這種轉變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家從鬆懈的狀態里慢慢走出來,重新擁有最初的激情,學校的面貌開始發生改變。」
最初,教師們都以為他是一時興起,沒想到他這一寫就是4年,300多封。在他的帶動下,許多教師也愛上了寫信,小學實現了華麗轉變。而當初辦公室里備受歡迎的沙發,早已不知被誰搬到了哪裡。
周國平說:「現在我們的教師工作積極性很高。」 在暑期和寒假,有不少教師自願組成教研組,去討論校本課程的教學,為下一學期的教學目標做準備。或許是周國平的習慣影響了他們,教師們也喜歡寫點東西,有的教師甚至一年可以寫一百多篇文章,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在不少教育專業期刊發表。
特色課程給孩子創造可能性
在教學內容上,周國平也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學校里有一個百草園,裡面種滿了中草藥。這也是周國平創立的校本課程,「一方面因為課程內容是認識百草,結合當地的農耕文化,另一方面是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給他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樂趣,我也希望這個課程能讓孩子們發現無限可能。」
在周國平看來,小學階段不應該死抱書本。「學校就是要為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儘量創造無限可能。」除了校本課程百草園之外,周國平還帶領老師設計了獨輪車課程、各色樂器課程,給孩子們增添了許多歡樂。
周國平甚至把在瑞安一所重點小學上學的女兒也轉到自己學校。「這可能就是自信吧,我覺得這樣的課程設置會更適合我的女兒發展。」
周國平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已經發布了786篇文章。每次出去學習,他會記錄每天的學習情況,寫下心得體會分享給教師。這次赴三亞受表彰的經歷他也全程記錄下來。
周國平在微信公眾號里寫道,能夠與諸位名校長、企業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以及馬雲一起坐在圓桌上,倍感榮幸。「我覺得這是一次看見,讓我們鄉村老師和校長的工作被大家看見和肯定。通過交流會讓更多人關注和參與到鄉村教育的工作中來。這也是一個平台,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學校,一些公益機構和教育志願者將會給予一些幫助,這對我們學校和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在桐浦鎮中心小學,有十幾名孩子是殘疾兒童,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孩子難以投入,學校也缺乏專業的老師,讓周國平十分焦心。在此次活動中,不少有相關經驗的教育機構和老師願意給予支持,這讓周國平特別開心。
周國平表示,從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生的手中接過馬雲公益基金會頒發的「新鄉村教育家」的金色徽章,讓他體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高光時刻。 「 『新鄉村教育家』在我看來更像一張信用卡,我只是提前消費了,它永遠是需要到期還款的。面對這樣一張信用卡,我只能努力去『掙錢』來足額還款。當然,我是很樂意成為『卡奴』的!」
據了解,經過9個多月的申報、初篩、公示、初評、走訪、終評、再走訪等環節,2019馬雲鄉村教育人才計劃從18125名申報者中評選出220名鄉村教師、校長和師範生。
新聞+
「馬雲鄉村教師獎」獲得者谷葉青
出生於1991年的谷葉青,已在鄉村小學教了6年書,教過語文、英語、音樂、體育和品德。
2013年大學畢業的谷葉青參加永嘉縣教師統一招考。當地新教師分配採用電腦搖號,她被搖到了沙頭鎮花坦小學石公田校區。兩幢房、28名學生、5位教師——這是谷葉青第一次去學校報到時見到的場景。
谷葉青所在的小學,絕大多數孩子是留守兒童,因為爸媽不在身邊,沒人督促,許多孩子對學業不上心。如何讓他們上課認真聽講,回家按時完成作業,是谷葉青和同事們一直在琢磨的事情。「我覺得,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谷葉青說,她嘗試設計山水田園教育課程, 試著全科教學,充分利用鄉村學校獨有的自然環境,把學科和學科間的壁壘打破,將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科學等適合的內容融合在一堂課上。
「馬雲鄉村教師獎」獲得者毛學輝
之前,央視一套《加油!向未來》第三季節目面向社會徵集太空實驗創想與設計,瑞安市高樓鎮中學初三學生金伊娜的實驗方案「土豆腐敗實驗」從近300份實驗方案中脫穎而出。金伊娜的指導老師,就是毛學輝。
毛學輝說,他在鄉村學校教了13年科學,發現學生最缺的就是自信。他申報項目創造機會,就是想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科學活動,開闊眼界、提高自信。近幾年來,他的學生紛紛取得了各種榮譽,也由此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來源:掌上溫州客戶端,原標題《溫州首位!第五屆「馬雲鄉村教師獎」揭曉,瑞安校長周國平獲「新鄉村教育家」殊榮》,編輯 張銀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Uc_tW8BbDmBVZuPL5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