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關停,Cat.1起勢,雙重夾擊下NB-IoT是否已到末路?

2020-04-13     半導體投資聯盟

集微網4月11日消息(文/譚倫),隨著日前Cat.1的大熱,NB-IoT的命運也再次成為熱議話題,尤其是兩件事的發生,使得業界出現了「NB-IoT走向末路」的聲音。

第一件來自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在推出NB-IoT服務不到一年後,DoCoMo官方在上月底宣布關停NB-IoT服務,但同時表示將繼續支持Cat.1和LTE-M設備和服務。在公告中,DoCoMo給出的理由是:「鑒於目前的商業環境,我們決定停止提供這一通信系統,以集中管理資源。」

圖:NTT DoCoMo宣布關停NB-IoT的官網截圖

第二件則是在許多國內廠商相繼發布Cat.1模組產品後,如今Cat.1模組的成本均價已經降到40元左右,同時隨著整個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價格還在下降,而NB-IoT模組的價格則處於10元區間,有相關人士預測,如果未來Cat.1模組價格低到與NB-IoT持平,將可能取代NB-IoT。

對於DoCoMo的聲明,集微網查閱外媒發現,分析機構多趨向於認為,雖然DoCoMo沒有明示,但這代表日本的NB-IoT使用量和採用率並不理想,而日本的情況很有代表性。同時,成本價格目前也在持續下降中,集微網從一家深圳物聯網設備公司的市場人士處了解到,目前Cat.1模組的價格還是傳統2G模組的3到4倍,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起量後,價格就呈直線下降趨勢,隨著規模化商用,預計到下半年,Cat.1模組的價格將會下降20%左右。

顯而易見,商用情況與成本競爭的兩大因素之下,NB-IoT正面臨不小的壓力,尤其是Cat.1的異軍突起,讓許多關注NB-IoT的投資圈人士也開始有些疑慮,這是否預示NB-IoT會就此走向末路呢?對此,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NB-IoT和Cat.1並非直接競爭對手。

在日前接受集微網專訪時,國內知名物聯網模組供應商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羅偉就對此問題進行了「澄清」。他表示,NB-IoT適用的多是能源計量、智能路燈、環境與農業監控等多為低速率、採用電池供電的固定場景;而Cat.1屬於4G網絡,可支持行動網路自動切換,因此適用於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等中等速率需要的共享設備,以及移動支付、公網對講、資產與物流追蹤、車載運輸與定位等眾多移動場景。

眾所周知,在物聯網中,不同設備與業務對網絡質量的需求並不一樣,如智能停車、路燈、抄表等一類應用業務、只需要較低的網速即可滿足,而自動駕駛、高清監控等一些應用業務則需要極高的網速保證正常運行,如果所有的應用設備與業務都採用同一個等級的網絡,顯然容易極大的網絡資源閒置與浪費。

因此,目前全球物聯網通信標準的制定組織3GPP在制定有關標準時,便考慮到要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等級的網絡服務能力。早在LTE物聯網標準誕生之初,3GPP便推出了LTE Cat.1到Cat.5共5個終端類別的標準,後續又增加多個版本,包括Cat.M1與Cat.NB-1,後兩者便是如今俗稱的LTE-M(也叫「eMTC」,增強型機器類型通信)與NB-IoT(窄帶物聯網)。

統計顯示,在物聯網場景中,60%需要窄帶網絡提供「低速率」連接,30%需要「中速率」連接,只有10%左右需要「高速率」連接。其中,NB-IoT主要服務於低速場景,Cat.1與LTE-M主要服務於中低速場景,其他標準則服務於高速場景。從這一意義上看,Cat.1與NB-IoT並不構成直接競爭關係。

因此,羅偉認為,NB-IoT和Cat.1各有優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兩者會繼續共同存在,各司其職。

其次,目前全球NB-IoT商用規模很大,尤其是在中國。

據GSMA最新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有超過45家運營商推出93張NB-IoT網絡,各類模組產品種類更是超過100種,是目前全球應用最廣的物聯網技術之一。以美國為例,T-Mobile早在2017年便率先開通了NB-IoT商用服務,AT&T與Verizon則於2019年啟動了其全國範圍的NB-IoT網絡。

國內的部署規模則更為搶眼,據一位運營商人士告訴集微網,目前三大運營商NB-IoT基站總數接近100萬座,每家連接數均超過千萬,其中兩家已超過4000萬,總連接規模超過一億,基本完成了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區覆蓋。

圖:目前三大運營商NB-IoT總連接規模已超過一億

面對這種部署規模與應用深入的程度,筆者認為,所謂「NB-IoT的消亡」是不成立的。而且相反,可以預見,隨著新基建的提出與推進,國內NB-IoT將在2020年迎來加速發展的態勢。

至於日本Docomo關停NB-IoT的原因,筆者認為更多在於商業層面。據外媒報道,Docomo推出的IoT SIM卡價格約為10美元,有效期10年,平攤下來不到1美元/年,價格非常低廉;同時,與中國和歐洲相比,日本也從未看好NB-IoT,而是更青睞LTE-M,而由於NB-IoT會從LTE中搶奪其頻譜資源,因此最終決定優先提供LTE-M服務也屬情理之中。

但是在中國,運營商對LTE-M的投入意願度較低,使得產業生態也沒跟上,應用案例也非常少,這都導致國內LTE-M的發展並不理想。種種原因,加上適逢2G/3G的加速退網,以及Cat.1相對較低的部署成本,天時地利,共同造就了Cat.1如今的走紅。

但是,NB-IoT的發展也並非一片坦途,沒有挑戰。筆者認為,如今NB-IoT模組的價格已低至10元以下,就是價格惡戰的結果,而利潤空間一再被削薄,對於NB-IoT的部署推進與產業生態健康並非是好事,如果整個產業鏈長期收不回成本,那最後誰來投入,將是值得NB-IoT產業思考的問題。(校對/張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TDecnEBfwtFQPkd6T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