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教育,家長總是很焦慮?把教育簡而化之,尊重成長規律最重要

2020-08-12     育兒小米

原標題:面對教育,家長總是很焦慮?把教育簡而化之,尊重成長規律最重要

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備受困擾,他們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讓孩子接受最好的學習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如自己所願變得成功優秀,幸福快樂。但是當父母覺得自己付出了所有之後,卻無法換來他們想要的結果,這就讓他們產生了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呢?

在我國的很多家庭中,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抓得非常緊,導致把自己和孩子都壓得喘不過氣,這無疑會產生反作用。到底父母應該怎麼做,育兒之路才會變得更輕鬆,而且更有效呢?

把教育簡而化之,優化自己的心態

孩子的情緒很大程度受父母影響,如果父母自己都無法做到放鬆,整天處在焦慮狀態之中,那麼必然會影響到孩子。只有父母首先學會放鬆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教育孩子。

1、認清自己的優勢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短處,沒有任何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父母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引導者,必須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這樣才能給自己準確的定位,所以在面對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時,才能夠坦然接受。

2、允許孩子犯錯

人生在世,犯錯在所難免,關鍵是在每一次的錯誤中我們都要有所成長。有的家長一發現自己的孩子犯錯,就會大發雷霆或者焦慮不已,甚至擔心這些錯誤會影響孩子的前途。這顯然是把孩子的錯誤盲目放大,不願意接受孩子的錯誤,沒有認識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人。

3、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有句話叫做術業有專攻,所以每個孩子都會有著他擅長的方面,當然也會有比較薄弱的地方。作為父母,不要奢求孩子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夠做到領先,更不要人云亦云把孩子當做攀比之物。否則不僅父母會非常焦慮,孩子也會變得反叛敏感,甚至厭學。

在生活中,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

學會鼓勵孩子

人們天生都喜歡聽到讚美之詞,這是一種本能,因為表揚和稱讚能夠讓人們得到快樂,這代表著他人對自己的認可。不僅成人如此,孩子更是這樣,父母一句隨意的誇獎,也許就會在他們心裡開出絢爛之花,讓他們變得更自信,更有動力。所以經常多誇誇孩子,多鼓勵孩子,會讓孩子進步得更快。

放手讓孩子去做事

父母愛孩子,這是人之常情,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生,這是自然規律。既然父母遲早有一天會離孩子先去,那麼就不應該對孩子有著過度的保護,而是要讓他們學會自己成長。在不同的年齡段父母應該要求孩子學會做不同的事情,當孩子能夠獨立的吃飯,獨立的睡覺,獨立的學習之後,才算得到真正的成長。

教會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我們的一生中總是會經歷失敗,特別是在幼兒時期,由於身體和大腦的發育不完善,導致很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自然就會面臨著諸多的失敗。有的孩子一旦遇到了挫折便會退縮,這時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意識到失敗是正常的事情,關鍵是勇敢的去面對失敗,從其中吸取經驗教訓,這樣反而會把失敗轉化成一筆財富。

父母需要明白,寵愛≠溺愛

父母應該愛孩子,但不應該溺愛孩子,必要時還是要讓孩子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因為年齡的原因,孩子會貪玩,這是他們的本性,同時對很多事情都似懂非懂,這時就必須由父母加以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學會如何對事物進行判斷,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懂得凡事都有底線。適當的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設防,也許會讓孩子走得更好。

1、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的習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培養。因為他們在出生後就像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只有在父母一步步的陪伴引導之下才能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想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就必須做到以身作則,愛惜自己的身體,對生活充滿激情,這樣才會讓孩子有意識的模仿,好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

2、教育孩子時父母的態度要統一

在我國很多家庭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都會有所分工,一個負責唱白臉,一個負責唱紅臉,甚至經常性的會在孩子面前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而爭吵。父母的態度不統一,孩子夾在中間就會更手足無措,他們不知道究竟應該聽誰的,甚至會把一方當做自己的保護傘,變得為所欲為,肆無忌憚。

3、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很多父母總是把最好聽的言語留給別人家的孩子,但對自己的孩子卻極其吝嗇稱讚之詞。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他們的獨特之處,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孩子之間也各有所長,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孩子去釋放自我,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4、父母要做到言出必行

為了讓孩子更優秀,很多父母都會制定一份學習生活計劃,要求孩子按照計劃上的要求去做,並且對孩子承諾了獎懲方案。但是如果孩子完成得好,父母只是口頭表揚兩句,並沒有具體的獎勵措施;如果孩子完成得不好,父母也只是批評幾句,同樣沒有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父母都沒有重視自己的話語,那麼必然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約束力,父母的話語權也會變得越來越輕,直到最後完全不被孩子重視。

不要只在意孩子的閃光點,作為父母,我們也要愛他們的缺點

女兒的同學每次考試都是100分,這讓我非常的羨慕,經常看到她同學的父母時都會由衷的表示出我的這種情緒。起初女兒同學的父母只是笑笑並沒有說什麼,直到後來熟悉了之後他們才向我大吐苦水,因為他們的孩子在生活上完全就是一個小笨蛋,不會穿衣服,不會穿鞋子,甚至上四年級了吃飯還要喂,這讓他們擔憂不已。如果沒有足夠的生活能力,學習再好又有什麼用呢?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女兒,雖然考試總是100分有點差距,但她卻能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得整整齊齊,每天自己穿衣服,自己換鞋子,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還會幫我做一些家務,相信在其他家長的眼裡,我的女兒一定也很優秀,實際上她真的很優秀。

孩子本身就是敏感多疑的,他們會有一種潛在的不安全感,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對孩子直接表現出了自己的焦慮情緒,那麼必然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讓他們更加的恐懼。

卡耐基曾經說過:對孩子們來說,父母的注意和讚賞是最令他們高興的。所以,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積極向上和樂觀的情緒,孩子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才能夠更好的得到成長。

有了孩子之後,每一個父母的人生等於重新開始一遍,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給予孩子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ZO3143MBd8y1i3sJ-D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