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縣城廂鎮東信村是一個壯瑤民族聚居的深度貧困村,土地稀薄、乾旱缺水,村民思想觀念保守落後,制約著村經濟的發展。駐村第一書記羅東到任後,秉承「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產業發展理念,帶領東信村村民在山林間發展多元化產業,闖出了寬闊的致富路。
進駐東信村以來,羅東得到了後盾單位與社會基金會的幫扶支持,從改善東信村基礎設施落後面貌做起,為村民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其中廣受好評的要數全區首個「爸媽食堂」項目的實施,每天中午12時,為村裡60歲以上老人提供一份免費午餐。
「要想舉全村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得把鄉親們的心擰成一股繩。」羅東說,通過發動社會愛心企業向東信村捐贈實施項目,改善了東信村的村容村貌和群眾生活,尤其是「爸媽食堂」,不僅讓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得到關心關愛,還促進了鄉村鄰里關係更加和諧。
要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僅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還要有產業。東信村通過「3+1」產業發展模式,以富鳳、百昌等龍頭企業帶頭髮展雞鴨養殖為主,利用分散耕地發展堅果與南瓜套種為輔,在全村全面鋪開多元化產業,讓更多村民乘上產業致富的「快車」。
通過整合攻堅力量,形成脫貧合力,羅東利用中糧集團援建資金與各項扶貧資金,因地制宜在隴荷屯分散安置點附近實施養鴨產業扶貧示範園項目,與南寧市百昌飼料公司合作發展旱鴨養殖產業,不僅每年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48萬元收入,還能解決部分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促進整村產業發展。
羅東實地考察後發現,東信村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澳洲堅果。於是,他聯繫上廣西藍貝堅果公司,把東信村原有的5座鐵皮石斛大棚改造為澳洲堅果育苗基地。在每年收取7500元租金的同時,公司每銷售出1株果苗,村級集體經濟可獲得1元收益,並發動農戶種植澳洲堅果達500多畝。
同時,聘請東信村的兩名養雞致富帶頭人,採用「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動農戶規模養雞,並以各屯小組互助形式成立了肉雞養殖合作社,肉雞年出欄量達80萬羽,每年可為養殖戶帶來200多萬元純收入,實現從融「資」扶貧向融「智」扶貧轉變,增強「造血」功能。
目前,東信村養雞致富帶頭人蘇國珍養雞1萬多羽,按照現在的規模,4個月就有4萬多元收入。
「我會把多年養雞經驗傳授給貧困戶,帶領更多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當看到農戶們紛紛加入肉雞養殖產業時,羅東心裡明白,東信村的產業發展有戲了。
東信村通過流轉村裡閒置荒地,讓富鳳種雞示範產業園項目在曾經荒蕪的半山腰上落戶。如今,總投資1.6億元的富鳳種雞示範產業園項目已開工建設,建成後將可解決1000人的就業問題,貧困戶不離家不離鄉土就可實現脫貧。
羅東表示,產業發展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措施,產業發展了,貧困群體能力素質提高了,變「輸血」為「造血」,激發貧困群體脫貧內生動力,才能徹底拔掉窮根。下一步,他將帶領群眾發展壯大肉鴨肉雞養殖產業,幫助貧困群體實現持續增收。
免責聲明:本頭條號發布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來源:文/南寧日報 圖/綜合整理
編輯:南寧市農業信息中心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來源「南寧農業」今日頭條號,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