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草莓味的小光頭」的生活經歷,她說自己婆婆有點不識好歹了,自己真心真意的邀請她過來住,居然被罵了一頓。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父母被子女傷了心,愛和關懷還能一如既往嗎?
我婆婆仗著有個閨女,所以一直對我愛答不理的。結婚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婆婆婚前對我不是特別熱情,是因為我老公之前談的那個女朋友,特別討我婆婆歡心,婆婆說那一看就是個過日子的好女人,而且人踏實努力,不是花枝招展的那類姑娘。
其實婆婆說這話我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果我老公喜歡前任就沒我什麼事了。可婆婆一直對我不冷不熱的,我也很難對她熱情。好在我們婚後是單獨住的,下班之後看看電影,在外面吃晚飯,和談戀愛的時候沒什麼區別。
可自從我懷孕了,情況就變了。我老公不允許我出去吃,可我們兩個都不會做飯,不得已只能請婆婆來幫忙。婆婆傾向於讓我住到她那邊,反正房子很寬敞。但是我不想去,去了那邊住就得看婆婆的臉色了,她本來就不喜歡我,去那邊吃喝那不成了寄人籬下?
婆婆每天過來給我做飯,晚上還給我準備好第二天需要帶的水果和牛奶。後來孩子出生了,我累得都要哭了,婆婆就不再來回跑,改成了住在我這邊。還別說,婆婆在這邊我們生活變簡單了不少,我不用管孩子,也不用做家務,每天只要吃好喝好就行。我為了保持身材沒有母乳喂養,孩子幾乎全撒手給了婆婆。
而同時,婆婆開始對我有了更多的不滿情緒。她嫌棄我過了產假還不去工作,嫌棄在家不做家務,嫌棄我不管孩子……在家休息了這麼久之後,我一點都不想工作了。我還記得當時我們單位有休完產假回來的同事,當時就被全單位當成異類,她們完全活在孩子的世界裡,和周圍格格不入。
天天面對婆婆的嘮叨,我煩都煩死了,她不就是嫌我太輕鬆嗎?那我乾脆自己帶孩子就行了,我老公一直對我們的矛盾不置可否,偶爾會幫著我說說婆婆,在婆婆又一次邊做飯邊嘮叨我的時候,我跟她大吵了一架,然後直接不讓她住在這裡了。婆婆說我離了她根本生活不下去,然後收拾東西就走了。
但是婆婆走了不到一個月,我發現我真的處理不了了。不光是讓人手忙家亂的家務和孩子,還有捉襟見肘的生活費。婆婆在這邊做飯的時候,一直是她買奶粉買菜,就連孩子的紙尿褲都是婆婆買的,如今我老公一個人賺錢,除掉孩子必要的花費之外,我們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每周一頓的雞肉和牛羊肉等等,都變成了一個月一頓,更別說偶爾出去吃了。
透支了兩個月的信用卡,拆了東牆補西牆之後,我老公也開始因為生活壓力太大,有點鬱鬱寡歡。我認識到必須把婆婆請回來了,我給婆婆打電話說:「婆婆,回來住吧,我們離不開您。」婆婆態度特別不好的說:「回去幹嘛?給你當免費保姆老媽子啊?」
我說:「我保證,這次你回來我肯定主動帶孩子,您給我們做做飯就可以了。」婆婆還是不答應,只是說:「不用我帶孩子,還要我回去有什麼用?你說實話吧,你是離不開我還是離不開我的錢?」被婆婆說中了心事,當然很尷尬,但是婆婆也有點太小氣了,我都服軟請她了,她怎麼還不知足呢?
事事兒有話說:這個婆婆雖然態度一直不太好,但何嘗不是因為早就看透了這個兒媳婦好吃懶做、不過日子的本性呢?她一直為孩子付出,結果卻被兒媳婦認為因為有姑姐,所以對她不用心,最後換來的結果是被兒媳婦嫌棄,想想就替老人心酸。
如果我們必須接受婆婆的幫助,那麼就要忍受婆婆的壞脾氣,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支撐自己的生活,那才有足夠的底氣跟婆婆說「不」。有的婆婆確實比較強勢一些,因為對小家的巨大付出,所以會指手畫腳。其實最怕的是有的婆婆幾乎沒有對兒女婚後付出,卻仍然要對他們的婚後生活指手畫腳。
「感恩」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尤其是對爸媽的付出。但是和父母的關係應該更加和諧,我認為孝順不是說完全不能啃老,父母確實有經濟能力幫助年輕人的話,這是可以接受的,得到的應該是子女更多的感恩和陪伴,而不是認為理所應當的冷漠。
本文由大俠李事事兒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