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專家:有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嗎?| 專訪

2020-01-24     知識分子

一種名為「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的抗愛滋病毒藥物在SARS和MERS爆發時都曾被嘗試用於臨床治療,但療效證據不明確。目前武漢的臨床專家已經開始進行了該藥物的對照研究。

(Photo by Adam Nieścioruk on Unsplash)


採訪 | 宋宇錚

編輯 | 陳曉雪


2020年1月23日,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國家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一種名為「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片」的抗愛滋病毒藥物對他十分有效。


針對這一現象,「知識分子」專訪了提出愛滋病診療「中國方案」的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兼愛滋病學組組長李太生,他表示該藥物在SARS和MERS爆發時都曾被嘗試用於臨床治療,但療效證據不明確。目前武漢的臨床專家已經開始進行了該藥物的對照研究。與此同時,曾親身經歷抗非典疫情的李太生還認為,此次病毒較SARS潛伏期更長、重症率卻不低,形勢嚴峻。


下面是我們專訪李太生教授的全文。


《知識分子》:王廣發醫生今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治療愛滋病的抗病毒藥「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對他的個例十分有效。目前有其他證據支持該藥物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嗎?


李太生: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克力芝)是20年前研發出來的藥物,所以在SARS和MERS爆發時都有人嘗試過。當時,有7篇文獻顯示沒有效果,只有回顧性研究說可能有效。所以總體來說,現在還沒有特別確鑿的證據。儘管這一藥物被加入了診療指南推薦,但具體使用時間和治療效果還需要經臨床進一步證實。


值得注意的是,我在武漢的同行反映,目前尚未接到當地愛滋病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報告,包括那些服用除克力芝以外其他抗病毒藥物的。目前武漢的同事已經在拿這個藥品開展對照研究,觀察具體療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爆發後,李太生教授及其學生呂婷霞迅速查閱了既往文獻,並總結了克力芝在SARS及MERS中的療效報道。


當中提到,2003年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發表的一篇回顧性研究中,在以克力芝作為初始治療方案與搶救治療方案的病例中,患者臨床結局(死亡率、氣管插管率等)都要優於具有近似年齡、性別和入院指征(包括是否有合併症、乳酸脫氫酶水平等)的患者。


2004年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等單位學者聯合發表在《RESPIRATORY INFECTION》上的研究亦顯示,同時使用克力芝和利巴韋林的41名患者療效顯著優於只接受利巴韋林的111名患者。


然而這兩篇論文均被英美學者後來發布的文獻綜述認為存在病例納入偏倚。同時,第二篇文獻的對照藥物,在SARS爆發期曾被香港醫學界認為最有效的治療藥物——利巴韋林也於2003年9月由於其安全性問題和療效無證據支持而被香港醫管局宣布棄用。


克力芝還在MERS的診療中獲得了探索性的應用。韓國多所醫院的學者2018年曾共同在《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上發表回顧性研究,顯示連續14天服用克力芝+利巴弗林暴露後預防劑可降低醫護人員40%的染病風險,但其樣本量不多且高危暴露數據基於回憶,存在偏差;除此之外,2014年和2016年也曾有單個患者案例發表,被研究者認為克力芝+利巴弗林+干擾素的治療方案可改善臨床解決,值得推廣,儘管其中一例患者在住院期間確診結腸腺癌並死於膿毒性休克。


《知識分子》:我國主要城市現有醫療資源足夠支撐所有疑似患者的隔離嗎?


李太生:現在新型冠狀病毒是按甲類傳染病管理,根據法規而言,確實所有疑似患者都應該到醫院就診隔離。但現實的矛盾是,如果疑似病人快速增加,至少北京地區的醫院現有空間來隔離所有疑似患者將會遇到嚴峻挑戰,除非有像當年小湯山醫院那樣體量的醫療場所。對於沒有確切症狀的人,建議在家自主隔離,注意保護好家人即可。


《知識分子》:你曾經參與了當年的SARS診療工作,在你看來,新型冠狀病毒與其相比傳染強度、目前疫情發展程度如何?


李太生:我從2003年1月開始就參與了SARS的防控工作,對它非常了解。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以我目前兩周的了解來看,形勢已經是非常嚴峻的了。這個疾病與SARS的不同在於,它的進展沒有那麼快,SARS的潛伏期平均是6天,而新型冠狀病毒是9天,這就造成它非常不好防控。


而且,按常理來說,一個病毒的潛伏期越短,毒力越強、病原體數量也越多,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重症率一點也不比SARS低,這很不尋常。


《知識分子》:對於那些可能前往發熱門診的患者與家屬,您會建議他們佩戴護目鏡嗎?對於公眾,您有哪些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預防意見?


李太生:我個人意見是,負責診治的醫護人員需要佩戴護目鏡,但患者與家屬佩戴口罩即可。對於公眾的意見,大家可以參考我此前向《生命時報》提供的24個防護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lF82m8BjYh_GJGV9W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