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秦嶺】秦嶺—淮河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亞子!

2019-09-16     鳳縣宣傳

鳳縣宣傳: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看到秦嶺淮河

想必不是什麼陌生的字眼

初中地理課告訴我們

秦嶺淮河是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到了大學

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

匯聚在一起

也能明顯感受到南北的文化差異

其實秦嶺淮河不光是南北分界線

從古至今

秦嶺淮河對於中國南北方還有著很多的重要意義

秦嶺淮河分界線是怎麼形成的

秦嶺,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向西延伸至甘青邊界,與崑崙山相接;向東則囊括河南的伏牛山脈、崤山山脈等,長約1600公里。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的桐柏山,自西向東奔流,經過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至江蘇省江都縣營注入長江,河道全長1000公里。淮河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

自古以來,秦嶺就像一堵「擋風牆」,夏季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而在同緯度條件下有秦嶺的阻擋,淮河兩岸也形成了不同的氣候差異。

公元前531年,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率先提出了淮河南北的差異「桔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淮河附近分南北的意識開始體現。

1908年,中國地理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在《新撰地文學》中提出「唯淮水發源於北嶺之支麓。實繼北嶺正干,而為南北之界線。」第一次把秦嶺淮河確定為中國的南北分界線。

張相文

秦嶺孕育王朝,淮河守護政權

中國歷史上,秦嶺淮河分界線在政治和軍事上也具有非凡的意義。中國歷史上的兩大王朝,可以說都是在秦嶺哺育下壯大起來的。

秦嶺作為關中平原的南大門,其北麓渭河流域的秦國由此橫掃六國,公元前221年,完成大一統的壯舉。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秦嶺南麓的漢江流域稱王,擊敗項羽,建立了強大的大漢王朝。

公元220年,魏蜀吳三國鼎立正式開始,秦嶺作為巴蜀北屏障,可以庇佑蜀國,讓劉備藉此天險休養生息,彌補實力的不足。

古代有句老話:「守江必守淮」意思是,想要守護長江,更要守好淮河。可見淮河在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漢朝末年,由於中原長期戰亂導致大量人口南遷,南部大開發使南方有了經濟實力能與北方對抗。隨著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南方,長江地區成為南部核心。但從軍事上講,以長江為界缺乏戰略上的縱深,且長江為界距離南方經濟中心太近,對南方政權威脅極大。

而淮河流域水網密布,易守難攻,守住淮河,南方的安全便有了保證,所以淮河成為南方政權延伸的重要地理位置。淝水之戰,東晉憑藉淮河天險打敗前秦苻堅的百萬雄獅,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

南宋時期,宋金以秦嶺淮河為界分治,秦嶺淮河一線才以政權割據的形式初步確定下來。撥開歷史的雲霧,秦嶺淮河這條分界線不只是地圖上綿延千里的大好山河,更是貫穿中國歷史書寫的草蛇灰線。

秦嶺淮河分界線的當代意義

今天,秦嶺淮河不僅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線,還有著更多的科學和人文意義。

地理上,分界眾多

秦嶺淮河是中國800mm等降水量線

1月0℃等溫線的界限

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地形上,南低北高

秦嶺—淮河以南,以丘陵為主,地勢較為平緩

秦嶺—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地勢起伏大

植被上,南綠北落

秦嶺—淮河以南

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茂盛

秦嶺—淮河以北

為溫帶落葉闊葉林,秋季植被多落葉

農業上,南稻北麥

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為主

雨水豐富氣候溫暖,適宜種植水稻,茶葉等

秦嶺—淮河以北,以旱地為主

雨水被秦嶺阻擋,適宜種小麥、大豆

河流上,南水北冰

秦嶺—淮河以南河流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

汛期長,冬季不結冰

秦嶺—淮河以北河流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

汛期短,冬季結冰

除了以上我們所熟知的分界,秦嶺淮河還是中國供暖的分界線哦!

建議家住淮河附近的小夥伴們,買房要去淮河以北買,冬天能在家穿短袖,真好!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秦嶺淮河劃分的南北早就失去了政治和軍事上的意義,人口的頻繁流動,物質的不斷豐盛,文化的相互交融,大大縮減了南北雙方的差異性,其實所謂的南北差異,無非是大家對生活的一些調侃。

無論是南方人也好,北方人也罷,我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啦!

END

來 源 | 大秦嶺智庫

編 輯 | 張兆芝

校 對 | 田俊雅

審 核 | 毛忠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cXRQm0BJleJMoPMLAz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