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 iPhone(如無特殊說明,均指每年下半年發布的 iPhone 數字系列),比以往來得稍晚一些。北京時間 9 月 16 日凌晨一點,蘋果將舉辦秋季新品發布會,第一款 5G iPhone 可能登場。
和往年一樣,新 iPhone 還未發布就已經被爆了個精光:外觀回歸 iPhone4 設計,相機搭載 iPad Pro 同款 LiDAR 雷射雷達,螢幕刷新率達到 120Hz,處理器為全球首款 5nm 工藝晶片的 A14,支持磁吸無線充電,電池全部縮水幾百毫安,取消附贈充電器和 EarPods…… 將會有 4 個版本的新 iPhone —— iPhone 12、iPhone 12 Max、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
從配置上幾乎看不出 iPhone 12 有任何亮眼的創新之處,反倒是縮水的電池和取消附贈的充電器、EarPods 又一次把蘋果的小心機展露無遺。
根據爆料,去掉配件後的 iPhone 12 起售價最低可能將在 5000 元以內,即使不算上某電商平台的 " 百億補貼 ",這也將成為近 3 年新 iPhone(數字系列)的最低價。
考慮到安卓廠商正趁著 5G 浪潮來了波大漲價,其間蘋果還推出了一款 3299 元起售的 iPhone SE,更顯得在 " 低價 " 邊緣反覆試探的蘋果,似乎鐵了心要做 " 性價比 "。
不過,即使 iPhone 一降再降,恐怕很多人仍然不會認同蘋果有何性價比可言,尤其是安卓用戶。因為同價位下,低價 iPhone 在配置上實在乏善可陳。
以今年 4 月發布的 iPhone SE 二代為例,3299 元對比同價位的 Redmi K30 Pro,iPhone SE 在螢幕刷新率、內存大小、網絡制式、電池容量、充電功率等多方面均大幅落後,唯有 A13 晶片和蘋果的品牌能略微支撐起這個價格。真要和安卓比性價比,低價 iPhone 可以說毫無勝算。
iPhone SE 二代
iPhone 的性價比只能對比蘋果自家。從 iPhone 11 系列能有所窺探—— iPhone 11 起售價 5499 元,而 iPhone 11 Pro 是 8699 元,iPhone 11 Pro Max 是 9599 元,在保留核心配置和 iOS 體驗的基礎上,3000 多元的差距證明這的確是款 " 性價比 " 機型。iPhone SE 在這方面更為徹底,在保留 A13 處理器,閹割螢幕、電池、相機、面部識別後,價格又降了 2000 多。
2018 年是 iPhone 降價的開始,巧的是蘋果在這一年的第四季度宣布將不再公布 iPhone 的具體銷量。雖然蘋果的解釋是銷量無法反映 iPhone 的真實營收,但 iPhone 出貨量陷入停滯已是不爭的事實。
2017 年 2.15 億台成為 iPhone 出貨量頂點,隨後便開始走下坡路—— 2018 年出貨量 2.08 億台,2019 年為 1.96 億台。低價 iPhone 有挽救銷量的意味,但也並非全部,否則蘋果也不會每次只發一款低價 iPhone 了。
根據 ZAKER 科技統計,從 2014 年開始,iPhone(最低配版本)首發價從 5299 元一路上漲到 2018 年的 6499 元,隨後去年大降千元到 5499 元,今年則大機率在 5000 元左右。而同期三星 Galaxy S 系列從 5299 元上漲到今年的 6999 元;華為 P 系列從 2999 元上漲到 4199 元;小米數字系列則從 1999 元漲到 3999 元。
(註:價格均為各系列最低起售價,新 iPhone2020 年售價為爆料預估價)
2014 年,彼時 HTC 和索尼已初顯疲態,華米 OV 則格局未現,蘋果在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幾乎只有三星一個對手。然而到了最近兩年,憑藉多年技術積累和 5G 助推,華為、小米、OPPO、vivo 也紛紛站上 5000 元關口,並且開始在螢幕、網絡制式等方面領先 iPhone,猛烈衝擊蘋果的舒適區。
所謂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安卓全面上侵,蘋果的應對之策是下潛——沒有亮眼的技術,就用品牌和價格戰襲擾安卓的固有領地。
蘋果對自己的 " 性價比 " 非常自信,今年 5 月時庫克稱," 用戶對 iPhone SE 的反響很強烈,這是我們目前性價比最高的 iPhone。" 他表示,iPhone SE 的主要客群來自兩方面,一是喜歡技術不妥協的小屏手機愛好者,二是從 Android 轉投。不僅從價格上搶占安卓用戶,連極少數的小屏用戶也不放過,一反蘋果此前的高傲姿態。
從戰略意義上來說,低價 iPhone 存在的意義主要在於保銷量以及拖住安卓的進攻腳步。
前者已經得到初步印證,根據 Counterpoint 的數據,iPhone XR 和 iPhone 11 分別包攬了 2019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排行榜的冠亞軍,而這兩款都是各自系列中最低價版本。
至於後者,暫時難以量化評估。不過從蘋果每年只推出一到兩部低價 iPhone 也能發現,蘋果的進攻動作並不強烈。
對於一家超 2 萬億美元市值的巨無霸公司來說,不管降不降價最終還得看能不能掙到錢。低價 iPhone 可能降低了蘋果的硬體利潤率,但他們也有更高級的賺錢方法。
2017 年初,庫克曾表示,到 2020 年時蘋果將會把服務業務的收入擴大一倍到 480 億美元。彼時 iPhone 正值銷量頂點,售價依然高企,蘋果擴大服務收入的策略還不明顯。
到了 2019 年,庫克直言,蘋果希望通過降低 iPhone 價格來擴大服務規模。從這年開始 iPhone 開始大降價,iPhone 11 相比上代直降千元。在銷量陷入停滯的現實下,擴大服務收入成了穩定營收增長的不二選擇。
蘋果可能擁有目前最好的移動端生態體驗,這點恐怕少有人懷疑。iPhone 作為蘋果生態最好的載體,降價無疑是降低 " 准入 " 門檻的最好方式,一旦用戶進入蘋果生態,想賺你的錢就沒那麼難了。
據 Sensor Tower 統計,今年上半年,App Store 通過應用內購買、訂閱、高級應用、以及遊戲獲得了 328 億美元的營收,較 2019 上半年的 263 億美元增長了 24.7%。作為對比,Google Play 商店的同期預估總收入僅 173 億美元。如果算上用戶數,App Store 的用戶平均付費價格遠高於 Google Play,而 App Store 的每一筆收入都需要上交 15%-30% 的 " 蘋果稅 ",這些都源源不斷地為蘋果貢獻著收入。
此外,在音樂服務 Apple Music、新聞服務 Apple News、雲遊戲服務 Apple Arcade、金融服務 Apple Card 、電視流媒體服務 Apple TV+ 等各類蘋果自家生態服務的加持下,今年上半年,蘋果的服務收入達到 265 億美元,完成 480 億美元的目標基本板上釘釘。
低價 iPhone 降低消費門檻,待用戶進入後再用蘋果服務進行收割。進而憑藉蘋果的生態體驗,刺激用戶購買 iPhone 的附加設備,擴大 iPad、AirPods、Apple Watch、HomePod 等硬體銷量,蘋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軟硬體結合的聯合收割方案。這就是 iPhone 的 " 性價比 "。
就像享受小米的性價比,就要忍受它的廣告;享受低價 iPhone 也要做好被收割錢包的準備。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