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場地的歷史承載與底蘊,依據造園主題與配置植物
選擇造景植物的品種,其蘊含的氣質應該與場地的氣質相吻合。古人常常以花木言志,花木人格化,講究樹木花草的"比德"情趣,表達中國文人淡泊、清高、自持、正直的品格。竹體現氣節、牡丹代表富貴、玉蘭有高潔之意等等,金栗亭"玉階桂樹閒婆娑"、滿覺隴的桂花飄香等等,都是植物結合景點營造詩意景觀。
如東湖梨園的景觀提升,結合梨園本身的歷史沿革,營造宋代詩人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意境,依託建築將梨樹、垂柳作為點題主景樹,烘托主題。選用竹、南天竺、芭蕉、海棠、白玉蘭等庭院植物,形成庭院深深的院落景觀。
如濟南國際園博會中的武漢園設計以屈原為主題,園林景觀營造台榭陂池的楚式園林特色,在植物的選擇與應用上以離騷植物形成園林植物風格的素材,選用紫玉蘭、芍藥、菖蒲、荷花等的香草、香木體現詩人的忠貞與賢良,植物配置很好的呼應了展園的主題表達。
依據植物的習性合理選擇品種及意境體現
在設計中應充分了解植物的習性,對於光照、土壤、水分等的要求,合理的配置種植位置與景觀層次。濱水的垂柳依依營造了蘇堤春曉之景,滿池荷香撲面來點出了遠香堂之意,都是將植物的生長習性與傳統寓意相協調進行綜合配置。
善於借外物來烘托植物意境
在景觀營造中不僅要注重植物的姿態美,還應該考慮其四時的變化的季相之美、日月更替的光影之美、風雨雷電的聲音之美。"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景與人同"以程顥的這兩句詩形容植物的動態變化恰如其分。"
梧葉新黃柿葉紅"、"雲破月來花弄影"、梅花的"暗香浮動",芭蕉夜雨、"天風海濤"等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對象,從而使人們的感受更真實、更生動,其中的詩畫境界、詩溶於景里,景溢出詩意,把景象營造的有聲有色。
小結 小結
小結
景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象,是看得見、聽得到、嗅得著(香味),也摸得著的實體。這種景象能對人的感官起作用,而產生一種意境,有這種意境,就可以產生詩情畫意,境中有意,意中有情,以此表現出中國園林的特色與風格。
植物則是創造由景物—意境—情感—哲理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園林景觀的活力之泉,植物景觀的營造不是簡單的挖坑栽樹,不論是其個體的姿態美還是其整體營造的層次之美,都需要我們對於設計場地進行細緻的分析,合理的選擇植物的品種與種植形式,需要以理性的思維、藝術家的畫筆、詩人的浪漫營造充滿內涵的植物景觀作品,創造具有詩情畫意般園林景觀,以此來激發人對美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