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原名三台鎮(南有玉枕台,北有鳳凰台,西有感應台),傳說宋將楊八姐曾帶兵駐此,鎮北有小洋河,為紀念楊家兵將,改名楊河鎮,後楊家將遭陷害,後人均遭牽連,更名洋河鎮至今。
洋河是東大崗的中心鄉。鄉域總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255畝。轄15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299個村民組,8500戶,總人口3.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35人,集鎮常住人口8000人。
沿著S224省道一路向北,微風從耳邊吹過,清爽的空氣,連綿的青山。道路兩旁均勻排列著楊樹,遠處是大片的良田,鳥兒在天空中翱翔,風景美不勝收。
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裡的人,風趣幽默、善解人意。
這裡的水,碧波蕩漾、清澈見底。
這裡,魚肥水美,景色怡人。
我深深的被這美景吸引了,道路兩旁盛開的小花、鑲嵌在村落間的水塘、慢慢雲散的天空,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這裡,遠離城市喧囂,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
這裡,交通非常便捷,滬陝高速公路從這裡穿過,祖國的南北大通道—京廣高鐵也從這裡駛過,可以隨時通達全國各地,東西來往於信陽的汽車都要從這裡經過。
信陽著名的雞公山酒業,也坐落在美麗的洋河鎮。前身為信陽釀酒總廠,始建於1949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建設、改革、發展,傳承了淮河流域千年釀酒工藝,現已成為最具豫南特色的白酒釀造企業。
洋河最為出名的,就是鎮西北小洋河邊的千年白果樹,當地村民稱之為「白仙樹」。
據記載,此銀杏樹植於宋朝,至今有700多年的歷史。銀杏樹下一年四季香火不斷,特別是每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前後,方圓幾百里,數萬民眾雲集白仙樹下,或求福、求財、求子、求平安……人們絡繹不絕,香火晝夜不息。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洋河發生大水災,水災過後,瘟疫肆虐,民不聊生,災害無情地吞噬著人們的生命。這一情況被南海觀音菩薩得知,觀音派身邊名叫白風英的仙女下凡,為民消災解難。
仙女到達洋河後,取聖水為百姓治病。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人們蜂擁而來,喝了仙女的聖水便轉危為安,老百姓恢復了正常的生活,非常感謝那位姑娘,紛紛拿出自己家裡的雞蛋、白饃答謝恩人。
忽然有一天,人去屋空,只見到在仙女曾經居住過的屋裡的桌上,留有一張字條,上書:「有求必應」,落款:白鳳英。
數日後,在白鳳英居住的地方長出來一棵銀杏樹,眾人一致認為,那就是仙女的化身。再後來,人們不知從哪裡得知,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仙女的生日,為了紀念她,便將這個日子定為供奉仙女的吉日。
每年的這段日子,前來供奉的人絡繹不絕,改革開放後達到鼎盛時期。洋河「廟會」也因此誕生,已舉辦了25屆。
每到一年一度的白果樹廟會,許多遠方的遊子都會回來去街上逛逛,來這裡看唱大戲,看看這驕傲的白果仙樹。不為別的,就是覺的親切。每到這一天這裡都人山人海,絕對夠博人眼球。
此時正是秋時節,白果仙殿後面竟藏著一片超浪漫的蘆葦盪。
美翻了!簡直掉進了漫畫里!常回洋河老家看看,這裡是遠方遊子思念的地方,夢中淚眼婆娑的遙望家鄉!
離開「白果仙殿」後,,我們選擇了一條小路返回,走走農村,看看田野,近距離感受深秋最美的景色。
走在鄉村狹窄的道路上,稻田的風從耳邊吹過。眺望遠方,好美的畫面;柔和的陽光,潔白的雲朵,遠方一片片剛被收割後的稻田,一家家房頂上升起裊裊炊煙。
我望著這丘陵遐想:田的那邊又是怎樣的山水,怎樣的人?這裡看不到城市的車水馬龍,聽不到城市的繁華喧囂,但是卻充滿著樸實與神秘。
隨著農村的深入,道路兩旁一座殘垣斷壁的房屋,久無人居住,門頭、石縫裡都長滿了青苔,落葉滿地,被塗上了歲月的痕跡,這裡的農村正在慢慢消失。
遠在他鄉的你,是否經常在夢裡回到自己的家鄉?無論走多遠,去什麼大城市,吃什麼大菜大餐,安靜下來,最懷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當你的身邊圍繞著各式聽不懂的方言時,你是不是會懷念小時候被家鄉話環繞的那份感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