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舉報假特醫奶粉調查結果:廣州7家醫院30名醫生推薦假冒奶粉

2020-07-03     母嬰行業觀察

原標題:家長舉報假特醫奶粉調查結果:廣州7家醫院30名醫生推薦假冒奶粉

近日,廣州市衛健委公布廣州醫院醫生以奶粉名義推薦固體飲料事件調查結果:7家醫院共30名醫生向81名嬰幼兒推薦使用相關固體飲料。這些醫生所在的涉事醫院,包括廣州多家主流三甲婦幼醫院。

5月份,「大頭娃娃」一詞引爆湖南永興「假特醫奶粉」事件,5月底,廣東爆出規模更大、性質更為惡劣的「假特醫奶粉」事件,60多名家長集體舉報廣州多家醫院醫生想家長推薦固體飲料「貝兒呔」「敏兒舒」,廣州的主要兒科醫院無一倖免。

近日,廣州市衛健委公布事件調查結果:7家醫院共30名醫生向81名嬰幼兒推薦使用相關固體飲料。這些醫生所在的涉事醫院,包括廣州多家主流三甲婦幼醫院。

30名涉事醫生中,推薦方式包括使用本院內「處方」、院外「處方箋」,以及採用口頭、小紙條、卡片等形式。

調查結果稱,這81名嬰幼兒對普通奶粉存在不良反應。涉事醫生按照固體飲料「貝兒呔」的包裝信息,給患兒推薦「替代食品」,符合診療技術規範。但是,涉事醫生對食用替代食品指導不到位;部分醫生違反規定,指定了具體產品及購買方式、地點;個別醫生使用院外「處方箋」,醫院管理存在漏洞。

商家為何盯牢「特醫奶粉」?個別醫生又是怎麼了?

早在郴州兩起假特醫奶粉事件發生前,媒體就對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問題進行過報道,如今假特醫奶粉再現,「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而該問題的出現,既與監管政策的歷史發展有關,也與該行業的超高毛利有關。

未來,從行業角度來講,雖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經加強市場管控,但仍有個別商家想方設法規避監管,玩文字遊戲、打擦邊球。相關職能部門有必要推動監管體系進一步優化,除了打破部門壁壘,也需要加強區域協作,進一步完善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間的協調聯動機制,讓某些想鑽空子的企業無隙可乘,讓合法依規的企業擁有更加公平有序的經營環境,也讓老百姓能夠更加放心消費、順暢維權。

除此之外,消費者也要注意,針對蛋白質過敏,乳糖不耐受,或者牛奶過敏的特殊體質嬰幼兒,確實需要選擇半水解或者深度水解的特殊配方奶粉,但蛋白固體飲料絕對不能替代配方奶粉,消費者應當仔細甄別,遵醫囑,或選擇已通過國家註冊的品牌奶粉。

綜合自:財新網、醫脈通、奶粉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Qw6F3MBnkjnB-0zfs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