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吞膠帶降壓藥:那個「叛逆」的孩子,最缺愛

2019-08-12     辣梅子母嬰

14歲的孩子,在情緒失控狀態下究竟能做出什麼來?先來看兩個新聞

前幾天,上海一個14歲男孩因為功課壓力大,跟父母發生爭吵後,情緒失控開始吞食鉛筆芯膠帶餐巾紙濕紙巾水嚇得父母趕緊報警,幸好沒什麼大礙

而另一個14歲男孩更讓人揪心

他因為母親訓斥沉迷手機而荒廢學業跟母親發生爭執,而哥哥為了維護母親又打了他,情急之下,他開始瘋狂地吞食母親的降壓藥,一度神志不清

後來,在送往醫院後,經歷洗胃血漿置換血液透析等治療,才慢慢恢復

近幾年,常常會爆出類似的新聞,孩子面對繁重的功課,或者和父母發生衝突,在被訓斥以後,要麼離家出走,要麼輕生

我們禁不住問:這些孩子到底是怎麼了?到底是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差了,還是家長不會溝通呢?



後台收到過很多家長的留言,困惑最多的就是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孩子以前很喜歡跟我們聊天,現在一句話也不說,一回家躲在房間裡玩手機

現在跟兒子說話特別小心翼翼,不知道哪句話沒說對,就惹到他了,不是摔門就是離家出走

昨天就是問問成績為啥下滑,他就開始怒吼,還嚇唬我們說乾脆死了算了

說實話,我太理解這些父母了



舅舅家表弟現在就處於這個特殊時期,初三了,完全沒有升學的緊迫感,回家就打遊戲,不給他手機,他就去遊戲廳,去網吧,還談戀愛打架

有段時間,幾乎天天接到舅舅的求助電話,讓我們出去找表弟

有次找了表弟一晚上,都快報警了,凌晨在公園的一處草叢裡看到他,旁邊放著酒瓶,發著高燒,嚇得我們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舅媽快50的人了,哭得撕心裂肺的,舅舅一個大男人也偷偷在角落抹眼淚,他們說順其自然吧,孩子健康安全地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怎麼一下子就跟中邪似的變得如此暴躁和叛逆了呢?

圖片來源:小孩不笨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三次叛逆期

第一次是經常說的Terrible two,又稱為可怕的兩歲;

第二次是七歲八歲狗都嫌的年齡段;

而第三次就是青春期,也是這三個叛逆期中最令人頭疼的

叛逆往往是跟束縛相對的

叛逆是孩子在身體心理思維等方面都不斷成熟的過程,也是一個探尋自我的過程

他們渴望著實現獨立,在探索的過程中,嘗試著去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想要掙脫父母所有的束縛

而另一方面,負責衝動控制的腦區前額葉,發育還不夠成熟,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被父母阻止,就會特別沮喪和憤怒,認為全世界都不理解他,很容易做出一些危險而衝動的事

圖片來源:黑鏡

叛逆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尊重和自由,那就試著慢慢放手,給他足夠的尊重和自由

家長管理好情緒,多一點共情,少一點指責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媽媽,脾氣暴躁,兒子方一凡每次調皮搗蛋成績考不好,她上來就是一頓指責

劇中,她被老師叫到學校,聽說兒子可能留級,回去路上,全程都在沖兒子吼:

你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我為什麼要生你,我吃飽了撐的,就不該生你

我真不知道你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兒

他沒有問過兒子為什麼打架,兒子一說話就懟回去,沒有任何溝通

直到後來,她從誓師大會回來,知道兒子不用留級了以後,心平氣和地跟兒子聊天,兒子才肯願意跟她交流

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比誰都緊張和擔心,漫漫人生路,最關鍵的就是那幾步,走錯了,那會是孩子一生的遺憾父母不想這樣的遺憾出現在孩子身上,於是我們會焦慮,會情緒失控

可我們越焦慮,越訓斥,孩子越不願聽,更不願說

下一次,面對那個本就承受著壓力的孩子,請多一點共情溝通,多一點心平氣和



多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和希望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夫婦的育兒經備受認可

哪吒一出生就被認為是妖怪,被父母關在屋子裡

他渴望父母的陪伴,可是父母擔負著降妖除魔守護百姓的重任

他渴望玩伴,可是百姓怎麼捨得讓孩子跟魔童一起玩

他渴望身邊人的認可,可是大家一見到他從來都是喊妖怪



於是,他就像個叛逆期的孩子,常常跑出去開個玩笑,卻又常常惹下大禍

李靖夫婦,給了這個並不完美的孩子最大的接納,也用一個謊言給了他希望和自信

他們騙哪吒是靈珠轉世,鼓勵他努力學習法術來幫助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哪吒信以為真,努力修煉,一出關就跑去救小女孩

後來,還救下了整個錢塘關

即使魔丸降世,哪吒在李靖夫婦的接納鼓勵信任下,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信念下,成為了一個勇敢而善良的孩子,綻放出了自己的光芒

作家林清玄曾說:好孩子是已經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孩子渴望著認可,渴望著一種成就感的滿足,多一點鼓勵和讚揚,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

不要總是拿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允許他平凡,允許他是個坐在路邊為英雄鼓掌的人

父母放下焦慮,孩子才能少一些壓力,才能有輕鬆愉悅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心理學著作孩子:挑戰中寫道: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父母也開始學著做一個過濾器

通過慢慢的觀察和引導,過濾出孩子可以自己面對應付的情況,然後有意識地退後,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成長,去體會解決問題後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叛逆,是孩子人生中必經的階段,更需要父母做好過濾器

多一點看見,多一點引導,給他空間

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傾聽,讓他自由成長

- End -

[轉載自網絡 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FlMiGwBvvf6VcSZpk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