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英烈名譽保護領域網際網路公益訴訟案開庭

2019-11-20     浙江在線浙商網

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燦)11月19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公開在線審理瞿某某通過網際網路侵害革命英烈名譽案並當庭宣判,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害行為並在國家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記者從庭審中獲悉,作為全國首例檢察機關向網際網路法院提起的英烈名譽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本案關鍵證據是由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固定的。

「此案中,瞿某某通過網絡平台發布和銷售侮辱、詆毀革命先烈董存瑞、黃繼光的貼畫,關鍵證據屬於電子數據,容易被篡改或刪除;使用傳統取證手段,如製作勘驗筆錄、邀請見證人等效率較低,證據可靠性難以保障。」辦案檢察官馬睿告訴記者,把區塊鏈技術用於司法取證,是因為區塊鏈有著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儲的技術特性,以此保存的數據,具備原始性和完整性,更加真實可靠。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瞿某某通過網絡平台銷售褻瀆英雄烈士形象貼畫的行為,主觀上屬明知,構成對董存瑞、黃繼光的名譽侵權,依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被告當庭表示服判,並表示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社會各界道歉。

記者了解到,目前檢察機關自行提取證據的需求逐漸增大,電子數據的提取量也與日俱增。如何將促進數據共享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司法領域,從而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水平?今年初,西湖區檢察院聯合螞蟻金服區塊鏈公司,成功研發了一款外觀形似手機的檢察區塊鏈取證設備。

「別看它小,由它拍攝記錄下來的電子證據,之後發生所有的改動都會被發現。」相關技術專家告訴記者,檢察區塊鏈取證設備的工作方式是拍攝證據同時自動上鏈認證,此外設備還自動記錄取證時間、地點、數據格式、校驗碼等取證要素並一同上傳至區塊鏈,供公檢法等部門隨時在線驗證,相當於一位「電子見證人」。

「區塊鏈技術可以省去傳統取證手段的繁瑣環節,同時提取出符合法律要求的準確證據。」西湖區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邵賢告訴記者,目前該院已經將檢察區塊鏈取證設備應用到日常的辦案工作中,並已利用該設備取證100餘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9axhm4BMH2_cNUgyL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