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來來去去,只有周杰倫永存,是當今網際網路的一大顯學。
不過,可能你只知道周杰倫一首新歌上線能讓QQ音樂閃退,卻不知道周杰倫的魅力輻射東亞,日韓有無數青少年也對周杰倫快樂崇拜。
2006年,東京武道館,據票務統計,當時有一萬人到場,和周杰倫合唱霍元甲,萬人跳躍蒸騰的熱氣幾乎可以掀開天花板。
只不過,周杰倫在國內成名是因為音樂。而在日本和韓國,周杰倫最知名的身份則是電影人。
周杰倫的電影在日韓有多火?你根本想像不到。
周杰倫之所以能在日本成為流量收割機,主要歸功於電影《頭文字D》的影響。
據說,林建岳當初為《頭文字D》藤原拓海一角指定的人選是陳冠希,後來因為某位高人占卜的緣故,才換成了周杰倫。
而就是這樣一次陰差陽錯的調換,改寫了周杰倫今後的人生軌跡。
這部在日本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漫畫,在宣告電影化之初,便在日本轟動一時。
而大多日本民眾對周杰倫版藤原拓海的態度,用微博女孩的說法來形容就是:太可了!
在日本的seesaa博客上,我甚至發現一名迷妹從消息剛放出後,就不斷收集電影相關的海報。每個字眼裡都洋溢著飛向周杰倫的桃心。
「頭文字D」想見周杰倫
《頭文字D》作為一個漫改片, 在日本國民的評價相當不錯。在日本的映畫網上,一個觀眾如此寫道: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但沒有任何不協調感。
此外,文中還重點誇讚了周杰倫的演技:
首先,扮演拓海的周杰倫表演的起伏感很好。雖然他通常面無表情,但在抓住方向盤時,他就會換上一副激昂的表情。
漫畫中的藤原拓海
正如那台AE86征服了秋名山一樣,乘著《頭文字D》的周杰倫,也像一顆彗星一樣划過日本年輕人們的心頭。
收錄了《頭文字D》主題曲《漂移》的專輯《十一月的蕭邦》,跟電影一起紅極一時。
日版封面
直到現在,還有人在Yahoo上拍賣電影的原聲帶。
從《頭文字D》開始,周杰倫才正式成為一名影音雙棲的國際巨星。劃重點,不是單純的藝人,而是真正的國際巨星。
周杰倫在日本有多火?
我們通過某檔日本綜藝對他的介紹便可略知一二。
對於周杰倫,節目組賦予他的title是:亞洲人氣No.1。
要知道當時木村拓哉還風華正茂,國民級組合嵐也正值巔峰,卻被大洋彼岸的神秘力量倫搶走了頭號title。
當周杰倫蒞臨機場時,800多名粉絲擁堵在現場,搶著用20萬像素的手機,拍下偶像8K HDR級別的美顏。
而在周杰倫的武道館演唱會現場,一萬人到場合唱「霍霍霍霍霍霍霍霍霍」,怕是讓陸上自衛隊都繃緊了神經,以為有動亂要發生。
身為第一個在日本武道館開演唱會的華語歌手,周杰倫創造的紀錄現今國內也沒誰能打破。
08年武道館演唱會海報
在參加NHK電視台《POP-JAM》錄影期間,包括寶兒、靈魂出竅、聖堂教父、DAPUMP、原大無限樂團的主唱伴都美子、夏美及後藤真希等偶像歌手也參加了錄影,而作為壓軸出場的周杰倫一首《千里之外》,就瞬間control全場。
周杰倫在日本的人氣並非曇花一現,在《青蜂俠》上映後,周杰倫扮演加藤現身澀谷街頭,又創下了萬名粉絲追堵的盛況。
說完了日本,再來聊聊周杰倫的電影在韓國的一次逆向傳播。
其實一開始,在音樂方面,周杰倫的歌曲並沒有在韓國得到很好的傳播。
即使到訪韓國時有上古天團Super Junior化作迷弟唱他的歌,但在廣大韓國聽眾中還是相對小眾的存在。
當然,這也跟周杰倫很少去韓國有關。
真正讓「周杰倫」成為了韓國青年流行文化的一個符號,是他導演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 國內影迷,在望著《素媛》《辯護人》等韓國電影以九點幾的高分高居排行榜頭部時,估計很難想像豆瓣評分平平的《不能說的秘密》,在韓國卻是9.27分的怪物級存在。
光是2008年首映還不夠,2015年韓國人又讓它重新走了一遭院線。
另外,我建議韓國琴行都像供奉關公一樣在店裡給周杰倫燒香,因為《不能說的秘密》掀起了一股韓國年輕人的鋼琴熱。
知乎上一名在韓國教漢語的老師也表明,問到最喜歡的華語片時,韓國學生的回答永遠是《不能說的秘密》。
比起銀行卡的餘額,更能讓你在韓國年輕人中彰顯逼格的,可能是你究竟刷過多少遍《不能說的秘密》。 這位刷過二十遍的韓國文青,想必是走在街上都自帶「在我地盤這兒,你就得聽我的」氣場的存在。
「我已經看了二十遍《不能說的秘密》······它給人的觀感是那麼動人和舒心。」
到電影的拍攝地打卡留念,PO上社交網絡。對於韓國年輕人而言,則或許比去白宮跟川普吃頓炸雞還牛逼。
「······如果你去台灣,這是一個必游之地!」
和在日本的走紅有所不同,韓國人給予周杰倫的還有導演身份的認可。
片中幾段斗琴的精彩橋段,在YouTube上隨便就是一個千萬播放量。
一篇影評誇讚影片通過堅實的情節和雙線敘事的逆轉,有效地讚美青春的美好時光。同時作者還指出,《不能說的秘密》的盜版資源在韓國廣泛流傳。
「《不能說的秘密》就像一部精心製作的情節劇,通過堅實的情節和雙線敘事的逆轉,有效地讚美青春的美好時光。這也是一個關於潛在受眾如何通過看盜版資源打出好評的問題。」 同樣印證了周杰倫導演功力的,還有對他選角眼光的認可,即桂綸鎂在韓國的爆紅。
時至今日,桂綸鎂還經常作為一線大咖參加韓國的電影活動。
桂綸鎂擔當濟川國際音樂電影節評委
奇怪的是,既然《不能說的秘密》在韓國那麼受追捧,為何周杰倫卻沒在韓國開過演唱會?原來,跟民眾的普遍喜愛不同,韓國媒體並不是很待見周杰倫。
像是《江南style》刷屏時,周杰倫曾經提過一嘴自己在《牛仔很忙》里跳過類似的舞。到了韓國媒體那邊,就搖身變成了騎馬舞是周杰倫先跳的,周杰倫嫉妒鳥叔這種。
周杰倫說的「江南style很有趣,但中國音樂更令人驚嘆」,被首爾新聞視作狂妄自大的表現
還有一件事。
周杰倫當年在韓國領獎時,韓方主持人讓他用韓語跟觀眾道謝,周杰倫的回應卻是用中文說了段:
從我剛出道一直到現在,我覺得中國風現在很屌,他是我的精神主旨,我們不要崇洋媚外,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就是應該要說中文。
這段發言,又被韓國媒體嗷嗷批鬥了好一陣。
不過媒體的立場不一定代表群眾。正如當初四大天王在韓國颳起中國偶像狂熱一樣,接棒華人頭號Idol的周杰倫,在韓國依然有著堅實的擁躉。
從他們熱情安利周杰倫的表現來看,你或許才會明白什麼叫藝術無國界。
某位韓國粉絲的博客:「你可能對中國音樂抱有偏見,但如果你聽這張專輯,你就會打破這種偏見。」
可以說,周杰倫就像一把火,燒掉了中日韓之間的藩籬,讓來自三個不同國度的眾多粉絲結成了一股繩。
有的藝人只是藝人,有的音樂人則堪稱象徵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名為「周杰倫」的文化符號在東亞範圍內,就像一個行走的青春史冊,收錄著億萬人青春期的八點檔韻事。
對於周杰倫新歌刷屏的現象,我司主編表示這證明了當下是娛樂行業的黑鐵時代——看似流量高,但是硬貨少。
身處那個有陶喆、王力宏、林俊傑、蔡依林等神仙打群架的年代,可以說周杰倫出道即選擇了修羅難度。
身為黃金時代的頭牌老將,在當今的歌壇橫掃千軍,比降維打擊還要輕鬆。
前段時間的微博「坤倫大戰」,以一個風騷的角度揭開了流量高台下脆弱的根基。
披頭士出道之初,被主流媒體和學者視作奶油小生,滿是不屑。直到他們的音樂開始撼動世界,曾經那些人才開始重新評估他們的意義。
而身處今天的我們,可能也還沒有足夠的時光間隙供我們全面認識周杰倫的牛逼。
就像這篇文章想說的,周杰倫在拍電影做出的那些嘗試,在你看來平凡無奇,卻也曾影響過日韓一代青少年。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人寫一部《流行文化中國史》。作者將會把從2000到現在,乃至未來幾年的期間,稱作「周杰倫紀元」。
這不是尬吹,更不是時光濾鏡作祟。
在時代的大海海面,周杰倫的確就是那個顯眼的浮標,順著他下潛,就能看見貫穿當代的大陸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8h1RG0BJleJMoPMZ2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