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只會叫」爸媽「?父母用4個方法引導,培養孩子能說會道

2019-10-23     小書蟲媽媽

昨天和幾個寶媽一起吃飯,由於大家都帶上了孩子,吃飯的場面特別熱鬧,幾個孩子」吱吱喳喳「說個不停。特別是兩歲半的浩浩,雖然年紀小,卻似個小主持人一樣,能說會道,逗得我們幾個寶媽都哈哈大笑。

看到浩浩的出色表現,豆豆媽不淡定了,連忙向浩浩媽取經:「你家孩子是怎麼教的呀?我家豆豆兩歲了,現在只會說單音節的詞彙,例如:吃、奶、果、玩,唯一的詞組就是爸爸、媽媽,看著就心急。」浩浩媽笑著說:「我唯一的方法就是給孩子有說話的機會!」

早期兒童教育專家說:寶寶從剛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具有語言智能的潛能了。父母要用科學的方法指引寶寶語言的發展,同時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來開啟孩子的語言智能。

身邊有很多父母,因為不懂孩子語言的發展規律,而錯過了訓練孩子學語言的好時機。根據究研表明,三歲前孩子的語言發展具有一定規律和連續性,是從質變到量變到過程。

例如,寶寶在一歲前,寶寶可能只會說單音節詞彙,比如問寶寶叫什麼啊,可能會說「寶」,問寶寶吃奶了沒,可能會說「吃」或 「奶」。但寶寶滿12個月後,寶寶慢慢學會舌頭拐彎,開始使用詞組,如「寶寶吃奶」「媽媽抱」「寶寶玩」 之類的話,也就是說寶寶已經進入了短語階段

寶寶進入短語階段,這時期父母要在寶寶學會用一個字表達自己的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寶寶用兩個字以上的詞組表達要求。

例如,寶寶說「抱」時,可能是讓媽媽抱他,也有可能是他想抱布娃娃。這時父母就可根據當時的情景引導他說出完整的詞組,如「媽媽抱」或「抱娃娃」。再如寶寶說「喝」時,媽媽可以他「寶寶要喝水嗎? 」「寶寶要喝奶嗎? 」然後可以教他說 「喝水」「喝奶」等。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教寶寶用詞組表達?

父母在教寶寶使用詞組表達時,可以用這4個方法引導,培養寶寶能說會道。

多說

如何多說呢?多說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父母要多向寶寶說話;另一方面,多鼓勵寶寶開口說。父母要多向寶寶說話,可以通過不斷地向寶寶介紹周圍的人和物,詳細地描述一些細節,讓寶寶暴露在語言環境當中。

多激勵寶寶開口說話,就是適當地鼓勵寶寶多使用口語詞彙,而不僅僅動動手指,比如:在寶寶指著桌子的水果時,父母可以鼓勵他說出「水果」,「寶寶吃水果」「媽媽,我要吃水果」等詞語。

兒歌與閱讀

兒歌和閱讀是促進寶寶語言發展的主要手段,多給寶寶唱兒歌,多給他講故事,配合表情和動作,增加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豐富寶寶的語言詞彙。同時,在押韻或重複字處放慢速度,給寶寶一定的時間模仿發音。

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講故事時可適當誇張自己的語言,讓聲音更加生動形象,多用一些寶寶喜歡的、容易理解的詞語。

語言遊戲

多花些時間在遊戲上,鼓勵寶寶說出各種玩具的名字及顏色,大人說出玩具的名字讓寶寶找,讓寶寶玩過家家等。在遊戲中父母要多說,並且要刺激寶寶說。

例如: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我常常和她玩「找寶貝」的遊戲,如:把女兒的小白兔放到玩具箱裡,然後說:「寶寶,小白兔不見了,我們把它找出來,好嗎?」現在我們一起喊「白兔出來」女兒就開心跟著喊「白兔」「出來」。把玩具找出來後,用誇張的語言說:「小白兔找到,我好開心!」女兒也跟著說:「好開心!」通過這個遊戲,還可以引導寶寶說出其他語詞,例如:「白色、一隻,出來、找到、好玩」等。

鼓勵

很多寶寶說話都會有一個爆發期,例如常在無意中說出一些金句。當寶寶無意中使用短語表達他的意願時,父母應當積極鼓勵並好好表揚一下,幫助他建立自信,同時引導他儘量多使用短語代替哭鬧和手勢。

小書蟲媽媽溫馨提示:每個寶寶的語言發育程度不一樣,有的寶寶可能言語發育緩慢,12個月時還不會說詞組,父母也不用著急,多和寶寶「交談 「,激發寶寶說話的潛能,多和寶寶做語言遊戲,加強鍛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TZ-m0BMH2_cNUgydh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