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也是一個百家齊鳴的年代。戰國七雄就是中國歷史戰國時期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最終,秦始皇消滅六國,一統中華。我們今天就來說下兩千多年過去了,曾經七雄的國都如今都怎樣了?
戰國七雄秦國都城為咸陽,楚國都城為郢都,燕國都城為薊城,趙國都城為邯鄲,韓國都城為新鄭,魏國都城為大梁,齊國都城為臨淄,如今這些都城發展情況有天壤之別,有的輝煌早已逝去,有的卻更加繁華。
秦國作為戰國七雄最終勝利者,都城咸陽曾經是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使這裡成為「中國第一帝都」。秦朝滅亡之後,長安興起,咸陽此後就默默無聞了,兩千多年之後,雖然咸陽依然存在,卻只是三線城市。不過作為秦朝古都,它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是現今依然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楚國都城曾經7次搬遷,其中最有名的是郢都。郢都的舊址在荊州江陵縣境內,見證了楚國曾經的輝煌。三國時期,郢都屬荊州南郡,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白起攻破郢都後,楚人將都城搬遷到壽春,後來壽春一直是淮河上的重鎮。三國時期,袁術還在壽春稱帝。不過到今天,壽春淪落為一個縣,即安徽省淮南市壽縣。
趙國的首都邯鄲,在漢代是全國五大都會之一。三國時期邯鄲南部鄴城興起,邯鄲開始衰落,現如今是河北的省轄市。邯鄲是為數不多三千年來從未改名的城市,還是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太極之鄉、指南針的故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韓國都城本來在宜陽和陽翟,攻滅鄭國後,將都城搬到新鄭。新鄭的位置很尷尬,西邊有洛陽,東邊有開封,在河南省內,新鄭都沒有優勢。後來鄭州成為河南省會,現在新鄭屬於鄭州下屬的一個縣級市。相比較戰國時期的國都地位,現在的存在感似乎弱的不是一星半點。
魏國的首都大梁,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秦朝建立以後,開封一度消沉。到了隋唐,大運河開鑿,開封地位開始提高,唐末以後先成為後唐、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都城,北宋定都這裡達到了輝煌。在元明清三朝依然是是河南省會,但是隨著鄭州的崛起,開封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
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是一個繁華的大城市。是列國中最為繁華的都城之一,也是當時候東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漢代臨淄是藩王的駐地,如今是山東省淄博市的一個區。
燕國是一個比較悲催的國家,荊軻刺秦王失敗以後就立刻被滅掉了。燕國在春秋戰國一直不算一流強國,地理位置也有些偏僻,可發展到今天,它的都城薊城,肯定是最大的贏家,當年的首都薊城正是如今的北京。
戰國七雄里,最不顯眼的是燕國,但是就現今而言,卻是最驕傲的,從落魄的小都城到現今整個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交通的中心,它的重要程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戰國七雄曾經的都城,如今的發展千差萬別。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