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五一勞動節,我帶女兒去江邊玩了一下午,在陪女兒找貝殼的途中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幕——
一個七歲左右的小男孩兒,看見水裡有一個螺螄,因為目測水有點深,所以向媽媽求助。媽媽坐在石頭上,忘情地刷著抖音,聲音開得極大,對兒子的請求不理不睬。
孩子喊了不下十遍,但媽媽依舊沒有回應他,孩子只好跑到媽媽跟前,拽著媽媽請她幫助自己撿螺螄。媽媽態度極其不好,大聲怒吼道:「我已經陪你出來玩了,你還來煩我幹什麼?這麼曬的太陽,我就曬著等你玩,你還來纏我煩不煩!」
小男孩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蹲在地上啜泣著。媽媽終於聽不下去了,勉強答應孩子去撿螺螄,到達孩子所指的水坑時,媽媽氣壞了,大罵著:「你果真是個廢物,這麼一點水你都七歲了還不敢下去!」孩子邊哭邊告訴媽媽:「有青苔,我怕滑!」媽媽轉身就走了,拋下一句「你的確是個廢物。」
我和女兒都被嚇懵了,我鼓勵女兒拿出自己的螺螄,分享了兩個給小男孩才算穩住了他的情緒。回來的路上,女兒一直給我講:「媽媽,那個小哥哥的媽媽好兇哦。」
生活中,其實像這樣的父母還真的大有人在。我常常告誡自己,連好好說話都不會的父母,又有什麼資格擁有出色的孩子呢?語言是門藝術,如果不好好說話,真的是害人不淺!
(1)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
創傷心理學研究顯示:言語上的虐待無異於靈魂的謀殺。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父母衝著孩子大吼大叫會產生類似於體罰的後果。孩子焦慮和抑制的程度增加,行為問題也隨之增加。
要知道武力的懲罰可能只給孩子帶來一時半會兒的疼痛,而父母不好好說話的毛病,往往會成為孩子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不會好好說話,而變得內向、自卑,甚至是自閉和抑鬱;有的孩子因為父母連好好說話都不會,也跟著變得急躁、易怒甚至輕易動手動腳。
(2)走上犯罪道路的頻率會增加。
有調查結果顯示,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廢物」「豬狗不如」「牲畜」「白痴」「神經病」「腦子有問題」「丟人又丟臉」……可以說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這些詞彙成為很多父母的口頭禪。
明明教育孩子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孩子改正問題,結果很多家長卻活生生地演變成了語言暴力或者壞情緒的發泄。當你口無遮攔痛罵孩子的時候,孩子並不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指責,反而會認為家長不可理喻;當你劈頭蓋臉不注重言辭的謾罵,孩子並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認為家長小題大做,故意誇張事實。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往往容易對孩子施加言語上的暴力,這樣的後果就是不僅激不起孩子改正的鬥志,反而會促使孩子變得逆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嚴重影響孩子的情商問題。
現在很流行「直男癌」這個說法,雖然說話直的人,可能的確沒有什麼心機,但這樣直接把別人懟得不堪一擊的做法,真的讓人有些反感。
語言是一門藝術,如果父母說話總是不注意分寸,那麼孩子自然也好到哪裡去。一方面,影響孩子的社交問題,另一方面,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在工作中低情商的人往往也是常常遭罪。
常常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的父母,往往也會收穫一個「槓精」孩子;常常把孩子打擊得毫無翻身之力的父母,往往也會收穫一個「差根筋」的孩子。情商問題,決定孩子方方面面的未來,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這方面的不良影響,從自己好好說話開始,給孩子做一個正面的榜樣。
(4)父母不好好說話,至少會禍及三代人。
首先,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對待自己的爸媽自然也是缺乏耐心的,以至於很多老人一大把年紀了,還被子女批評得一文不值。其次,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不僅夫妻關係矛盾日益增多,親子矛盾也是特別多的。最後,受父母壞脾氣的影響,子女往往也會壞脾氣,這種壞脾氣往往也會流傳下去。等孩子有了孩子的時候,也會對自己的孩子施加語言傷害。
由此可見,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的確是整個家族的悲哀,不僅害己還害人!
(5)溫柔和堅定才能教出好孩子。
或許是因為做父母不需要考試的原因,很多家長並不珍惜為人父母的機會,總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想打就打,想罵就罵。越是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越是不能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越是惱羞成怒孩子越是極度反感;家長越是惡語相向,孩子越是嚴重逆反。
珍惜陪伴孩子長大的時光,儘量給彼此留下美好的回憶,而不是給彼此留下憤怒和傷害。你若肯溫柔一點,孩子自然也會好好講話;你若肯堅定地站在孩子身旁,孩子自然也會把你放在心尖。
——————
捫心問問自己,您是一個溫柔的父母嗎?您是一個會好好講話的爸媽嗎?別讓你的孩子承受不堪重負的言語暴力了,一天改變一點點,效果很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