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錢,給弟買套房子不行?」父母的偏心,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

2020-10-08     群美育兒

原標題:「你有錢,給弟買套房子不行?」父母的偏心,傷害了多少孩子的心

今天看到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這家兩個孩子,老大很優秀,過得也很好,老二卻沒什麼本事,日子緊巴巴的,沒房沒車,工作也不行

於是父母想出了這樣一個主意:讓老大給老二準備新房首付,並且每月按時補貼房貸,老大直接拒絕了

沒想到父母反而覺得老大不懂事,最親的姐弟,為什麼就不肯幫襯一下呢?

這個故事戳中了不少網友,大家紛紛表示:

現在過年都不想回家,一回家就被逼著給弟弟送錢;

爸媽賣房子供哥哥娶媳婦,自己念書的學費都不肯出;

收到爸爸的壓歲錢正高興,一看弟弟的壓歲錢比自己多了三千。

……

為什麼大家反映這麼激烈?因為父母的偏心,不只是存在一個家庭里。對於這些不被偏愛的大孩子來說,只有付出,看不到父母給的回饋。

親生父母不如後爸後媽,感覺自己就像垃圾堆里撿的。

很多網友說,自從有了弟弟妹妹之後,自己就成了永遠的背鍋俠。和弟妹吵架自己要被罵,因為大,因為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弟妹犯錯了也要挨罵,因為沒有以身作則,帶好弟弟妹妹。

做什麼都是錯的,就連呼吸都是錯的。很多人沒經歷過會覺得,不過是小時候的事了,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偏心這個東西,幼年時造成的影響,會讓孩子銘記一部分。那些不被偏愛的孩子,也找不到人訴說,只能把委屈往肚子裡咽。

偏心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讓孩子失去自信

得不到肯定的孩子,會逐漸產生自我懷疑,覺得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被兄弟姐妹比下去,自尊受挫,價值感打折,這樣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會生活的小心翼翼。

讓孩子失去愛的能力

《安家》中的房似錦,因為母親的偏心,一直覺得愛和自己無關,拒絕別人表白也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孩子是單純的,他們不會考慮到是父母的問題,只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為什麼父母會偏心某個孩子?

出於父母的本能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本能的討厭或者喜歡一個人,人們把它稱為「氣場」,氣場不合就看不順眼,你的父母也一樣。

父母是健談的人,自然就會喜歡健談的大兒子,不喜歡沉默的小兒子,在誇獎大兒子的時候,家長也會有種自己被誇獎的孩子,而且很多家長是感覺不到自己偏心的。

父母無力愛

很多父母本身就不喜歡孩子,也沒能力好好照顧孩子,在家裡有多個孩子的時候更是有心無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最好是做個「提線木偶」,父母讓幹什麼就幹什麼,逆著父母偶爾表現一點抗拒的孩子,就成了父母的「眼中釘」,成為不被偏愛的孩子。

不管怎麼說,偏心就是一種不夠客觀的局限性思維,是不被我們提倡的。然而父母的觀念,已經維持了數十年,孩子們只能想辦法自己療傷。

如何才能從父母偏心的陰影中走出來?

讓自己獨立

把自己和不幸的原生家庭割裂開來。

朋友剛買的房子,父母說要幫她裝修,誰知道房子剛裝修好,父母就把房子的鑰匙給了她弟弟,說是「條件好幫襯弟弟,對你來說也不是什麼大錢。」朋友一開始想不通,後來想想,反正自己事業有成,房子也有數套,這套房子不如就當給父母的「撫養費」了。

孩子都三十歲了,父母還想著偏心還想著道德綁架,我們不知道這種父母心裡是怎麼想的。朋友的做法很好,一旦你能做到徹底獨立,把自己和原生家庭的羈絆「斬斷」,就不會再受到偏心的影響,因為你已經能依靠自己了。

拒絕用父母的標準衡量自己

尤其是成年人,你的世界應該以你自己為核心,不要試圖用金錢討好父母,贏得你失去的童年的愛,這是走出偏心的第一步,不要用父母的標準來衡量你自己,不要認同他們對你的否定。

認識到你的父母能力有限

因為父母能力有限,所以他們不能照顧到自己所有的孩子;

所以他們不能客觀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所以他們無法對你做出正確的評價;

所以他們不能理解你。

不是因為對自己的孩子心懷怨恨,只是能力有限而已。

給自己構建「理想」父母

成年人是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的,好好照顧你自己,在內心給自己構建一個「理想」化的父母形象,彌補內心的缺憾。

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被父母不平等對待,並不是你的錯,但是想要從這種陰影中走出來,你只能依靠自己。

你的父母偏心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都在這裡。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u3HCHUBURTf-Dn5n2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