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諾蘭《信條》這些細節和彩蛋,比看懂電影本身更重要

2020-09-08     無尾電影

原標題:知道諾蘭《信條》這些細節和彩蛋,比看懂電影本身更重要

最近最流行的話語,莫過於以下這兩句:

「《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

想了想,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一部電影,挑戰著所有觀影者的智商。

《信條》到底難懂在哪裡?

是故事情節?

並不是。

故事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未來的主角通過某種方式聯繫上過去的自己,讓過去的自己和來自未來的同伴共同執行一項阻止世界毀滅的任務。

《信條》難就難在如何套用諾蘭開創的「逆轉時間」設定,去把電影中所有大事件邏輯自洽地串聯起來。

這些燒腦的分析,網上已經有很多大V的詳細講解,肯定比我這種物理是體育老師教的人要說得通透。

我這篇文章想聊的是,

在你太想搞懂「逆轉時間」的原理時,或許已經錯過了很多細節和彩蛋。

在我看來,知道這些細節和彩蛋,比看懂《信條》還重要。

話不多說,馬上開始。

01 歌劇院行動

這是影片開始的第一場戲。

很多人一刷、二刷都沒搞懂出現了幾波人,他們到底在幹嘛。

但我想說的是這場行動影射了2002年俄羅斯大劇院恐怖襲擊。

當年,恐怖分子挾持了大劇院裡的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撤退。

俄羅斯警察和特別行動小組向劇院內扔麻醉氣體。

最終恐怖分子被擊斃,但也造成了上百名人質因吸入過量麻醉氣體而死亡。

不同的是,電影里烏克蘭特警想用一顆炸彈炸毀劇院,掩蓋掉軍方向劇院投放麻醉氣體的事實。

02 暗號

主角和對方確認彼此身份的時候,會說:

「我們活在一個暮光世界。」「而黃昏時沒有朋友。」

這兩句話出自美國著名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的詩。

當年QQ簽名上許多很火的金句,大多數都來自於惠特曼的詩。

豆瓣評分9.1的電影《死亡詩社》,羅賓·威廉士號召所有學生把書撕掉,他看著班裡的同學,念起了惠特曼的詩:

毫無信仰的人群川流不息,
城市充斥著愚昧,
生活在其中有什麼意義?
自我?
生命?
答案是因為你的存在。
因為你的存在,
因為偉大的戲劇在繼續,
因為你可以奉獻一首詩。

在《信條》里要過度解讀的話,你可以說諾蘭用「暮光」兩個字致敬了羅伯特·帕丁森的成名作《暮光之城》。

03 TENET

主角(大衛·約翰·華盛頓 飾)吃藥後倒在鐵軌上。

片名「TENET」首次出現。

TENET屬於迴文,正反順序意思都一樣,直接翻譯過來有宗旨、信條、原則。

主角身邊兩列向相反方向行駛的火車,暗示了時間逆轉的設定。

TENET拆開看是兩個TEN,也可以和片中的兩次10分鐘行動掛上鉤。

巧合的是,《信條》是諾蘭第十一部長片。

11在數學裡屬於迴文數。

看完電影我們知道,主角在未來創建了「信條」組織。

通過逆轉時間,阻止未來戰爭的發生。

博物館的女研究人員,印度女,尼爾(羅伯特·帕丁森 飾)都是「信條」組織的人。

信條組織的手勢是雙手十指交叉。

04 踢到椅子

劇院行動失敗,主角和同伴被抓。

烏克蘭人一腳踢倒了主角同伴的椅子。

過度解讀的話就是諾蘭在致敬自己的《盜夢空間》。

05 蘿拉

主角偽造成清潔工潛入博物館,被一個女工作人員發現。

主角提起了「信條」這個詞,確認了對方也是組織的一員。

這名女工作人員叫蘿拉。

拉丁語裡的「蘿拉」意為勝利,成功。

有人猜測這位蘿拉是印度女提到的未來世界的女科學家。

正是她發明了可以逆轉整個世界的「算法」,但未來的人想用這個「算法」毀滅過去的人類創造新世界。

她意識到這樣做未來同樣不復存在。

所以她把「算法」分成了9個部件,通過逆轉時間,送回過去藏在世界上9個最安全的地方。

而跟隨著「算法」回到過去的一些未來碎片,被過去的蘿拉所發現,至此形成一個閉環。

06 健怡可樂

主角第一次在孟買和尼爾見面,尼爾就說出了主角的喜好,喜歡健怡可樂。

結合後來的劇情,我們知道尼爾來自未來,是未來的主角招募了他。

兩人在未來認識了很長一段時間。

是未來的主角派尼爾回到過去幫助過去的自己。

所以尼爾第一次見主角就是一臉「久別重逢」的表情。

07 尼爾是不是反派的兒子

反派的兒子叫麥克斯,從頭到尾沒有給過正臉。

有人猜測他是長大後的尼爾。

我還特意留意了結局,觀察麥克斯背著的書包,並沒有發現他和尼爾有同款的掛飾。

有人還注意到尼爾在對待凱特(伊莉莎白·德比茨基 飾)受傷時流露出了緊張的感情。

還有一個比較牽強的說法,麥克斯的全稱可以是「Maximilien」,而最後四個英文反過來就是「neil」。

如果假設尼爾是反派兒子,這樣可以解釋最後他從容赴死的動機。

反派父親的所作所為是毀滅,尼爾的行動是救贖。

父親引發的混亂,由兒子來終結。

無論怎麼說,尼爾都是宿命意味最濃的角色。

第一遍看結尾時並沒有太大的觸動,直到復盤整個故事,了解到尼爾的過往。

回想起尼爾最後一次回眸,才真正地被他所說的「你的未來,就是我的過去」所打動。

這才是「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最深情的打開方式。

一開始我覺得尼爾是工具人,只是負責配合主角的一切行動。

看到結尾我才明白,諾蘭把最飽滿的感情用更加隱秘的方式賦予給了尼爾。

不用多說,「尼爾回眸」定能入選今年的銀幕最佳。

08 戈雅的假畫

麥可·凱恩飾演的爵士提議主角用戈雅的假畫接近凱特。

戈雅是17世紀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代表作有《農神食子》《裸體的馬哈》。

假設尼爾真的是薩爾特的兒子,那麼《信條》的劇情完全符合《農神食子》這個故事。

在羅馬神話里,農神聽到了自己會被兒子推翻的預言。於是每生一個兒子農神就把他吃掉,第六個兒子逃過一劫,後來成功推翻了農神。

《信條》的結尾,尼爾成功阻止了薩爾特的邪惡計劃。

也算是一個推翻父親的行為。

似乎尼爾是薩爾特兒子的證據又增加了一點點。

或許這個討論會和《盜夢空間》最後陀螺到底倒沒倒一樣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09 奧斯陸

反派把倉庫建立在奧斯陸。

古挪威語中,奧斯陸是神之地。

反派這麼做,就是想以神明自居。

反派第一次出現,鏡頭給了他一個仰視,頭部剛好遮住太陽。

也在暗示著他把自己當神。

10 倉庫外形

反派在奧斯陸建造的倉庫外形像五角大樓。

尼爾提出用客機撞擊倉庫引起混亂,好讓他和主角可以順利潛入。

飛機撞樓的劇情正好影射了2001年的「911」事件。

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波音客機撞向五角大樓的一角,導致機上所有人員全部遇難。

羅伯特·帕丁森聊到這場戲,說「感覺非常真實,因為那就是真的。」

為了拍這一幕,諾蘭是真就炸了一架飛機。

實拍狂魔名不虛傳。

11 旋轉門

電影設定通過旋轉門可以逆轉物質的熵態。

不同於以往穿越時空的點對點傳送,主角一瞬間就能穿越回到過去(例如《大話西遊》)。

《信條》里的逆轉時間不行,更像是倒帶。

假設你要回到10年前,你通過旋轉門後要在逆時間裡待上10年。

這十年里你看到的一切都是逆向,但你自己的時間還是正向的。

所以你就算回到10年前,你也不會變得年輕。

等時間倒流到10年前,你再通過旋轉門把自己正回來。

就完成了回到10年前的操作。

12 龐貝古城

反派跟凱特說把兒子麥克斯送到龐貝古城度假。

龐貝古城有一塊石碑。

上面刻了五個拉丁迴文:

S A T O R、A R E P O、T E N E T、O P E R A、R O T A S。

石碑上的文字和劇中人物和地點一一對應。

S A T O R是反派薩爾特;

A R E P O是薩爾特懷疑和凱特有染的男人;

T E N E T之前已經說過了指信條組織;

O P E R A指開篇出現的歌劇院;

R O T A S是薩爾特在奧斯陸建造的倉庫名字。

S A T O R意為播種者,源自拉丁語詞播種serere,指播撒種子的人。

種子寓意生命,播種相當造物主。

13 祖父悖論

主角質疑逆轉時間會產生祖父悖論。

祖父悖論是假設你回到過去,殺死了祖父,沒有祖父就沒有你的父親,沒有你的父親如何有你。那這樣到底是誰殺了祖父?

尼爾則表示逆時間不會產生祖父悖論。

一個代表例子就是未來的凱特回到過去,在遊艇上殺了同樣是回到過去的薩特爾。

未來的人殺死了未來的人,然而當前時空依然還會存在著薩特爾和凱特。

所以並沒有違背祖父悖論。

另外《信條》里多次強調:

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Everything that has happened will happen, and will always have happened.)。

也就是說一切想改變過去的嘗試,恰恰就造成了當下時間如此進行的原因。

14 結尾主角救凱特

為什麼凱特掛完電話主角立刻就能出現。

那是因為未來的信條組織監測到凱特打電話的監控,從而通過逆時間把地點和時間信息傳達給過去的主角。

主角就像凱特的黑騎士,一個電話,立刻出現。

這麼說好像還有點感人?

END

諾蘭的電影就像一塊寶藏,每一次看都能發掘不一樣的東西。

或許過幾年再回頭看《信條》,又會有新的發現。

由於我不可能看完全網所有關於《信條》的分析,所以其中難免會有重疊的觀點。

如果你們有其他更好的細節分析,不妨在評論區寫下你們的觀點哦。

對於諾蘭的下一部作品,我仍然心存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NGea3QBURTf-Dn5ZfN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