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迫於無奈,還是為了實現理想抱負?為什麼韓信甘受胯下之辱呢?

2020-08-05   曉雨聊歷史

原標題:是迫於無奈,還是為了實現理想抱負?為什麼韓信甘受胯下之辱呢?

「識時務者為俊傑,大丈夫能屈能伸」,這是一千古不變的真理名句。多少風雲人物,英雄豪傑都因能屈能伸而叱吒風雲,最後功成名就。

勾踐為復國而「臥薪嘗膽」,韓信同樣為了實現理想抱負而忍受「胯下之辱」!

韓信自幼父母雙亡,生活無依,平時除能靠釣魚維持生計,但是魚也不是天天能上鉤,經常有上頓沒下頓的。河邊一位漂母看韓信可憐,就經常從家裡帶飯到河邊給他吃,因此韓信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有一天,韓信在集市上被一屠夫欺負,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每天背著一把劍,其實你就是裝裝樣子,什麼本事都沒有。如果你真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你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面對惡霸的侮辱,韓信明白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如果發生衝突,吃虧的是自己,就算殺了他,自己也得償命,得不償失。況且韓信熟讀兵法,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業,於是忍了下來。他當著眾人的面,趴在地上,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這就是史上著名的「胯下之辱」!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為了實現抱負,韓信投軍到項家軍中,期間曾多次向項梁和項羽推薦戰爭策略,然不得採納,只被任命為執戟郎一職,韓信負氣之下離開項營,轉投到劉邦帳下。

公元前206年,韓信在蕭何的推薦和保舉下,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韓信向劉邦獻計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謀略。

韓信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意圖。突然出兵陳倉,把章邯打個措手不及,順利還定三秦,名將章邯也被逼自殺身亡,為劉邦打開東出的大門。之後韓信又擒魏滅代、降燕破趙、北擊齊國、水淹龍且、四面楚歌,垓下之戰逼得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取得楚漢之爭最後的勝利,建立了西漢王朝。

西漢的國土,至少有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的,所以對於西漢的建立,韓信立下了不世功勳,因此被封為齊王,後又改為楚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楚王韓信回到了楚地,召見那位曾經帶飯自己飯吃的那位漂洗絲綿的老婦,賜給她一千金。又召見曾經羞辱自己、叫自己從胯下爬過去的屠夫,當時屠夫得韓信封王回來,很害怕。沒想到韓信沒有降罪於他,反而任命他為楚國的中尉。並對自己的部下們說:「這是位壯士啊。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就不能殺了他嗎?只是殺他得不償失,所以忍了下來,才達到了今天這樣的成就。」

《資治通鑑》:韓信至楚,召漂母,賜千金。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此。」

小不忍則亂大謀,退一步海闊天空。韓信於市集被屠戶侮辱時,如果拔劍相向,不論勝負,難免遭受牢獄之災。為了實現理想,他甘受「胯下之辱,」才有後來施展抱負的機會,最終成為一代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