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徐克眼中的愛情

2019-11-07     雨落電影周刊

任你百媚千姿,終不敵一個男人的花心。初嘗不知情為何滋味,再品已是畫中之人,難的是畫中刻骨銘心,肝腸寸斷的愛情。殊不知,依舊令無數男女痴心。

正如此,關於「愛情」的話題,在國產片中也是屢屢出現。

其中最經典的作品,在我看來屬於徐克筆下的《青蛇》。

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以一種前後照應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憑藉千年道行,自認堪破人間情愛的白蛇和,一個嫵媚叢生,天性爛漫的青蛇,來人間尋求一場愛情,所遭遇一切的故事。

徐克,通過影片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愛情意義。

這一切,得益於徐克對於愛情題材,細膩掌控的敏銳嗅覺。

在徐克的愛情世界中,從來都不缺乏對於愛情的表達,比如《梁祝》,則將其演成了悲壯淒涼的愛情慘劇,這是對中國傳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思想的批判,通過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的經歷,將這種價值觀展現的淋漓盡致。

而到了《青蛇》中,則是有意弱化了關於封建禮教色彩的束縛,進而渲染成敢於追求心中所愛的愛情故事。

1

這是一種浪漫。

關於這種方式的表達,在影片之中,徐克將其最大程度的用於色彩之中。

《青蛇》是他電影作品中,顏色元素表達最豐富的一部。其中,黑白是主色調,路上行人竄梭的白衣黑衣,除此,徐克還通過紅橙綠這三種顏色,進一步表達一種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

在影片開頭,法海視線,隨著長鏡頭的不斷拉近,是籠罩在眾人身邊的紅色。紅色寓意著「紅塵」,是彼此之間強烈的慾望,更是通過眾人面部的特寫鏡頭,表達了一種對眾生的感嘆。

紅色也是彼此之間的情慾,如許仙和白蛇在房間中不斷糾纏的場景。而相對的是橙色。

橙色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男女曖昧。起初相會,白蛇依附於院外的牆壁之上不斷的勾引著許仙,千姿百媚之色也在橙色的映照之下,更顯韻味十足。隨後兩人在房間之中的談話,挑逗。隨著煙霧瀰漫著一種淡橙色。它沒有紅色那樣強烈,是一種邊緣的敏感色,一種中間色調。

最後,則是沒有絲毫慾望的綠色。起初法海追蜘蛛精在樹林,是綠色。小青變成蛇嚇許仙,一樣是綠色。綠色在《青蛇》中是一種冷色調,伴隨著矛盾,衝突的進一步發展。

正是,這三種不同的顏色,構建了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慾望。也藉此,讓整部電影充滿了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2

色彩之下,折射的是每個人物,不同的愛情價值觀。其中就暗含了徐克對於愛情的四種不同理解。也正是這四種觀念,呈現了四個人物的不同結局。影片中四人分別是白蛇(王祖賢飾),青蛇(張曼玉飾),許仙(吳興國飾),法海(趙文卓飾)。

藉此也看清了彼此間不同的愛情結局。

白蛇,愛一個人就給他最好的自己。

大多數愛情中的普遍心態,將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希望能夠換到對方的真心,但衝動往往受到的傷害最大。如白蛇,對許仙一見鍾情,以身相許,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為其冒著生命危險去奪靈芝。最終結果是,許仙出家,她到金山寺要人。

其實,許仙怕蛇。一種隱含的寓意是,蛇變成人是妖怪,而妖怪則是醜陋的化身,避之不及。

可見,白蛇隱瞞身份,營造的一種謊言,到最終許仙打破這個謊言,才知道,白蛇是一直活在其中的那個人。相比之下,青蛇則是一種坦然。

青蛇,對自己心中所愛的勇敢追求

人常常會因為慾望,而蠢蠢欲動。愛情也因為追求而變得美好,或濃烈,或驚艷。

起初,青蛇會因女性間爭風吃醋,挑逗許仙,妒忌白蛇,在端午節將真實的一面展現給他,但最終也看清了許仙二心。除此,還有對於法海的執念,看重他身邊的七彩佛光,心甘情願助他修行,最終通過行動也證明了自己。

青蛇是現代女性的代表,其充滿了獨立,不被約束,注重自我的個性。

他的身上充滿了一位現代女性所獨有的特質。也正因此,曾經的配角,在徐克的《青蛇》中卻是濃墨重彩的一個角色。一方面展現著獨特的女性魅力,另一方面也由衷的欣賞,喜歡。

與之相對的是男性眼中的愛情觀念。

許仙,沉溺於美色表面的愛情

許仙是一個教書先生,起初會因情書而怒於色,一副正人君子的姿態。但相遇白蛇則徹底沉淪,也進一步暴露了對於美色的貪念。

看似一本正經,實則暗藏禍心。從白蛇,到青蛇。可以說,徐克筆下的許仙,自始至終是一個痴迷於女性的負心漢。他的形象,是典型。只貪一時享樂,不斷留戀於新事物,沒一點責任心。

與他相反的,是法海。

法海,事業重於愛情的功利。

專注是一件好事,同樣過於執著於功利,就顯得利慾薰心。

對法海而言,心中降妖除魔的事業,要比兒女情長更重要。從他毫不留情的鎮壓蜘蛛精,可看出一點不顧事實憑喜好而論,也說明法海是一個事業心極重的一個人。

他更看重於物質,看重眾人對他的稱讚,是一種居高自傲,自視甚高的孤傲姿態。他視眾人為俗世,殊不知,他本就是這其中的一分子。

當他與青蛇相遇,為其動心之時,卻發誓斬斷孽緣,正如愛情和事業發生衝突,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

他本是一個轉世佛光,以他二十年的道行就能輕鬆鎮壓兩百年的蜘蛛精,對於佛的追逐,讓他迷失了方向,最終也因為「白蛇產子」使他信念徹底崩塌。

與它相照應的是片頭的「婦人產子」,前後展現了其內心變化。

對「白蛇產子」是一種慈悲,對蜘蛛精毫不留情就是一種野心。

3

除此,在影片的整體構造上,從服飾,鏡頭,剪輯等充滿了極具魔幻色彩的表達,她仿佛虛幻的愛情。

房舍小院竹林之間的飄渺感覺,能感受到白蛇與青蛇用法術搭建。首先,對於房間,大量的白紗從高空墜下,隨著輕風不斷的吹動,透著一種空靈的感覺。其次,她們身上的淡妝服飾,房舍街市,煙霧樓閣之間的靡靡之聲,都營造了一個別樣的世界。

除此還有,白蛇和青蛇臉上的哥德式濃妝,獨具崑曲特色的銅錢頭,彼此形成一種古典美人的圓臉姿容,因此,她們顯得妖艷,無比動人。

其中,有兩個場景也是採用戲劇中的藝術化方式。一個是白蛇和許仙的初次對話,一種寫實的意境,兩人之間的曖昧,就通過淡淡的語氣瀰漫其中。另一個是白蛇和青蛇,因吃醋而大打出手,此時更是將女性之間的柔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另外,影片對她們之間,走路姿態的特寫鏡頭,是對女性柔弱的一種刻畫。

起初,第一次走路之時的搖擺,將一個女性的魅力完美展現在眾人面前,因此,她們極具女性的吸引力,更像是對於男性的一種挑逗,一種勾引,展現著自己十足的魅力。隨著她們逐漸適應走路,也預示著其內心的歸屬,而變得穩重,

這一切,在徐克的世界中,都無比的形象生動。

4

《青蛇》營造的是,港式武俠之下的女性色彩。

其中,不乏對於內心愛情的渴求,對於真情的自然流露,對於內心慾望的露骨刻畫。都是將一個百種滋味的人生,展現在觀眾面前。

女性主義的追求,《青蛇》中將其真正的展現,白蛇和青蛇是一種對於傳統女性意識的覺醒。她們自覺而且坦率,更具有完整的女性形象。敢於追求心中所想。與以往女性形成鮮明對比。

她們身上,更是濃縮了兩種不同的女性人生,一個理性,如白蛇。一個感性,如青蛇。不論是放縱還是克制,都是她們身上最真實的自我。

港片中,也有很多自我的刻畫。對青蛇而言,她追求的是自由,而不是成長途中的「同化」,其中夾雜的正是徐克的處世態度。

當然,還有「性」,這個隱晦的詞,對女性同樣有著重要意義。

從雨夜之中的村婦,到法海腦海之中想像出來的女猴子,再到青蛇對於法海的挑戰。這其中夾雜的正是女性意識的不斷覺醒,從隱忍,到挑逗,再到主動,都映照了女性的成長。

這種意識,隨著白蛇和許仙的去世,達成了與現實的徹底決裂。

《青蛇》就是這樣一部極具女性色彩的愛情電影,徐克儘管導演的作品很多,但這部是所有佳作中難得的一部,對此,你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HABSm4BMH2_cNUgz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