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三姐死後,柳湘蓮並未真的後悔退婚,他早已用四個字道明

2019-10-01     與心幽歡

文/芳兒

作為定情信物的鴛鴦劍,出場時便是冷颼颼,明亮亮,如兩痕秋水一般寒光閃閃,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了不詳的預兆。果然,尤三姐因柳湘蓮退婚,不堪其辱,手持鴛鴦劍自刎而死。尤三姐也因此引發了人們心頭對她的無限惋惜,總覺得她可以不用死,如果她不採用這麼激烈的方式,用其他方法向柳湘蓮表明心志,或許也能獲得柳湘蓮的心,從而獲得幸福。

可是,世事從來都沒有如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那麼,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不禁要問釀成悲劇的兇手到底是誰?三姐自刎是因為柳湘蓮前來悔婚,那麼該怪柳湘蓮嗎?如果他不來悔婚,三姐就不會死?首先當問問那個重視女子貞操的年代了。

柳湘蓮悔婚發生在去寶玉那兒一探究竟之後。

寶玉的一句「你既深知,又來問我做什麼?連我也未必乾淨了」讓他確定了自己的想法——三姐不是良家婦女。為了不讓自己做「剩王八」,柳湘蓮毅然決定退親。

這個時候有人怪寶玉,如果寶玉沒有默認柳湘蓮的推測,而是為了成全二人隱瞞實情,湘蓮和三姐會有情人終成眷屬嗎?當然不能。因為即使不問寶玉,湘蓮心中已有疑團,在這裡尋不到答案,自然會去別處尋個究竟,寶玉不管如何作答,終究是改變不了三姐與湘蓮的命運的。

柳湘蓮退婚的根本原因在於三姐進了寧國府這個大染缸。在這個大染缸里,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幹凈。

那麼三姐和賈珍賈蓉父子到底有沒有說不清的關係呢?應該是有的。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一回中,賈蓉聽到把兩個姨娘接來了,便和賈珍相視一笑。

為什麼笑?憑賈珍父子一貫的品行,加上二姐三姐的風流姿色,他父子這時候為什麼會意地相視笑,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有第64回,有一段賈璉的內心獨白:「卻說賈璉素日既聞尤氏姐妹之名,恨無緣得見。近因賈敬停靈在家,每日與二姐三姐相認已熟,不禁動了垂涎之意。況知與賈珍賈蓉等素有聚麀之誚,因而乘機百般撩撥,眉目傳情。」可見尤三姐姊妹與賈珍賈蓉父子已有「聚麀之誚」,柳湘蓮並沒有冤枉了她。

尤三姐與尤二姐相同的是她也曾和尤二姐做著同樣的夢,希望憑藉自己的姿色進入上流社會。畢竟在那個年代對於出身平民階層的女子來說,這似乎是唯一的途徑,也是捷徑。尤三姐有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只是賈珍賈璉的所作所為讓她一步步看清了現實,三姐開始清醒。賈珍死皮賴臉地來喝花酒及賈璉的一條建議刺痛了她,使她醍醐灌頂,對過去幡然醒悟,酒桌上她立馬威風畢露,痛斥二人。之後,又開始了她的反抗與報復。

然而自己所託非人,再怎麼折騰也是無用,憤怒之餘還是要謀劃自己的未來。尤三姐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吃齋念佛,只服侍母親,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她做了所有她應該做的,可是還是沒能拯救得了自己的命運。痴守著鴛鴦劍,惺惺念念盼來的卻是柳湘蓮的退婚。三姐不堪其辱,揮劍自刎,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

此時柳湘蓮什麼反應?湘蓮反不動身,泣道:我並不知是這等剛烈賢妻,可敬,可敬」。

不知道大家是否像我一樣多心,尤三姐四位,柳湘蓮的感受是:可敬,可敬。而不是可惜,可嘆。不惋惜,是稱讚,這是什麼道理?柳湘蓮心目中,她是死的對,死的好?!如此,柳湘蓮心目或許只有愧疚,依然是無情,他內心裡並沒有真的後悔退婚。他選擇出家,只是想給尤三姐一個交代,給自己的朋友圈一個交代。

柳湘蓮這一句話,道出了那個時代女子的悲哀。女人失貞就該以死明志。這種植入人心的封建觀念是害死三姐的最終元兇,迫使情小妹終因恥情歸地府。

所以,害死尤三姐的不是柳湘蓮的退婚,不是寶玉的坦誠,甚至不是賈珍之輩的無恥行徑,而是在那個封建社會在人們心裡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的道德標準,害死三姐的不是某個人,而是那個世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VBqPiW0BMH2_cNUgPVJ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