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分享成長中的笑與淚 | 導演、編劇創作談

2020-08-23   文娛頭版

原標題:以家人之名,分享成長中的笑與淚 | 導演、編劇創作談

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用愛溫暖著彼此。

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講道:「並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才能成為家人,而是有了羈絆,才成為家人。」

近期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也講述了一個「非常規家庭」的故事,三位沒有血緣關係的主人公,因為各自的家庭變故而生活在一起,他們彼此扶持、相互治癒、共同成長。

自開播以來,劇集熱度不斷走高。據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以家人之名》開播周每集平均到達率1.375%,忠實度65.521%,收視率0.910%。播出期間,#李尖尖被窩哭# #以家人之名好虐# #賀子秋 你別不要我#等話題頻頻占據微博熱搜。

劇集熱播之際,文娛頭版(ID:wengyutouban)對話《以家人之名》導演丁梓光,編劇水阡墨、王雄成,與他們共話劇集台前幕後的故事和三兄妹成長中的笑與淚。

於真實共鳴中見證成長

由華策影業出品的《以家人之名》是製片人龍亞、丁梓光、水阡墨、王雄成繼《我的奇妙男友2》《下一站是幸福》後的第三次合作,圍繞青春成長題材,《以家人之名》以家庭話題作為切口,將劇集引向溫暖治癒的表達。

劇集開篇,兩集篇幅講述三位主人公如何因為原生家庭的破碎而走到同一屋檐下,從而產生濃濃的人生羈絆。

李尖尖的母親在生育二胎時不幸去世,丈夫李海潮帶著女兒長大,忠厚老實的他以開麵館為生。

警察凌和平一家與李海潮是樓上樓下的鄰居。早年間,小女兒的意外去世成為凌和平一家的心結,爭吵不休的二人離婚後,兒子凌霄便成為李海潮家蹭飯的「常客」。

單親媽媽賀梅與李海潮相親,可誰知相親不久,不告而別的賀梅卻突然把兒子賀子秋拋在鄉下,遠去深圳打工。後來,李海潮接回無法上學的子秋,帶在身邊照顧。

就這樣,想要有個哥哥的李尖尖,有了凌霄和子秋兩個「異姓哥哥」。

劇中的這些家庭,既有現實生活不圓滿的一面,也有珍貴的「小確幸」。兩個爸爸是劇中的大家長,體貼入微的李海潮是個區別於傳統父親形象的角色,凌和平則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忙於工作、粗枝大葉的父親形象。三兄妹里,大哥凌霄性格看似高冷,實則這是他給自己加上的保護傘,二哥子秋貼心懂事,這卻是他缺少安全感的體現,妹妹李尖尖活潑開朗、古靈精怪,在三人中時常充當調節氣氛的作用。

沒有血緣關係的三兄妹以戲劇化的方式走到了一起,「李尖尖對他們來說有一種非常正向的影響,他們在生活中是互相拉扯、互相救贖的關係。」談及三個孩子的關係,編劇水阡墨認為這是一個互為影響的情感關係。劇集開篇所搭建起的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和孩子純真的一面,讓不少觀眾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這種真實,也是劇集開播時收穫好評的一個原因。

真實感離不開對於現實生活的觀察,據團隊介紹,劇中不少角色都有著現實原型,例如李尖尖的原型人物就是編劇身邊的朋友。有一天,團隊在聊天時發現,有的朋友其實是由家裡的男性長輩撫養長大,由此延伸出關於親情問題的討論,這也是劇集拍攝的緣起。

在劇本創作中,王雄成負責劇本框架的搭建,水阡墨寫劇本實體的部分,他們為角色找到合理的情感動機。水阡墨介紹,三兄妹迥然不同的性格都與各自的原生家庭有關,不是懸空塑造的:「李尖尖的爸爸帶來了非常正向的認知,李家的儲愛槽很滿,所以尖尖看待事情的方式很積極,樂於把愛分享給別人;子秋因為被原生家庭拋棄,他沒有安全感,導致了性格中的過早懂事;凌霄受家庭影響,他壓抑太久,不知道怎麼消化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選角上,譚松韻為尖尖賦予靈動可愛,宋威龍飾演的大哥是安靜的類型,張新成扮演溫暖貼心的小哥。丁梓光透露,其實在劇本沒完成時,他心中尖尖的第一人選就是譚松韻:「看她的眼神我就覺得特別的溫暖,特別治癒人,包括她的整個外形,我覺得她就是李尖尖。」

包括幼年尖尖的選擇,丁梓光也十分看重眼緣。扮演者小蔥花第一次試戲的時候絲毫不怯場,拿出了東北小姑娘特有的豪爽勁兒,見導演第一句話是:導演咱先不聊別的,咱先嘮。「小蔥花和松韻很像,那一瞬間我就決定選她了。」丁梓光說。

同時,為了營造劇集的真實質感,團隊在場景搭建上花了很多心思。

走訪許多南方城市後,為了突出90年代的氛圍,丁梓光最終把拍攝地定在了老城區保存相對完好的廈門。子秋回國後所在的咖啡廳為實地取景,其陳設為富有文藝氣息的廈門當地特色花磚,而為了呼應角色對於家庭的情感,李家在搭景時也選擇了同樣的花磚。

在布景層面,導演按照90年代的房屋結構做了攝影頂棚設計,場景大小也完全按照房屋的比例進行設計,這無疑加大了拍攝的難度。「希望每一個觀眾都能沉浸在家的氛圍中,走入故事裡面。」丁梓光談道。

瑣碎日常中的笑與淚

溫暖又治癒,是大多數觀眾的追劇體驗。隨著劇情的推進,三兄妹慢慢長大,那些成長中的笑點和淚點一一鋪陳開,都體現在充滿煙火氣的瑣碎日常中。

活潑開朗、大大咧咧的李尖尖承擔著劇中頗多笑點。在水阡墨看來,李尖尖的性格自帶喜感。

通過學校的大喇叭呼喚大哥前去助力她和小哥的「見義勇為」;

在飯桌前興奮地告知眾人「我來例假了」,還將凌霄送她的「衣服」提溜出來炫耀。

涉及到女性生理問題,主創沒有選擇迴避,這場戲的處理既沒有脫離劇情邏輯,又體現出了這個家庭的特殊性,加上李尖尖大大咧咧的性格,顯得自然幽默。

與李尖尖的「樂」相比,溫暖又貼心的子秋,賺足了觀眾淚點。

因為和大家都沒有血緣關係,子秋自認為寄人籬下,小小年紀就懂得察言觀色,他常常幫李海潮拖地、做飯、洗衣服。在近期播出的劇情中,子秋還坦誠地對凌霄說:「我小時候要是臉皮不厚,就沒有家了。」

子秋的敏感都被李海潮看在眼裡。劇中,望見二姨對子秋的「提點」,李海潮酒後失態,他拉著子秋和凌霄的手,動情地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血緣關係,不姓一個姓,也是一家人。」

水阡墨認為,李海潮是全劇中承擔愛的教育最多的角色。他的體貼、鼓勵和關照,讓三個孩子在一個相對烏托邦的環境里成長。「通過塑造這樣一個角色,我是想強調,一個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不取決於他的父母是否都在身邊,而是他在生活中得到了什麼樣的教育。」

劇中的細節描述也將李海潮的暖爸形象放大。李海潮給孩子們做的糖醋排骨麵、紅燒肉等美食時常出現在鏡頭裡,在丁梓光眼裡,幾十年如一日的廚房炊煙詮釋的是父親滿滿的愛意。「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李海潮把最好、最精緻的飯菜做給孩子們,這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所以我會花篇幅去強調它。」

兩爸三娃,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在笑與淚中用愛溫暖著彼此。在談及為何選擇略顯輕鬆的風格進行創作時,水阡墨表示:「我希望把一個稍微沉重的故事,用一種笑著的方式講出來,有時候人生的底色大多是灰色,但我們要在灰色里多一些彩虹的絢爛。」

在或喜或悲的故事中,觀眾被感動著、治癒著。隨著劇情推進,兄妹三人經歷著生活的巨變,在九年的分離中,尖尖一下子明白了長大的含義,留學在外的子秋和凌霄都在經歷著生活的捶打。當再次見面時,熟悉的陌生感又細膩的勾畫出角色心理的變化。

親情、友情、愛情交織在一起,劇集播出至半,三人間的感情線露出端倪。網友隨之出現了「難道哥哥要和妹妹談戀愛嗎?」的爭議聲,對此王雄成說:「我們整部劇聚焦三位主人公的成長,他們自然而然會進入一種戀愛狀態。但是故事主線還是他們在一起互相治癒,互相扶持的一個過程。」

「一方面,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人,但是以家人的名義守護彼此;另一方面,我們也想強調,生活中不要以家人的名義去綁架和傷害對方。最終,希望大家一起去尋找實現幸福的途徑。」水阡墨說。

-END-

輪值主編:彤童

作者:奕秋

編輯:園園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