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無數個家庭里都是媽媽一手遮天,在孩子的教育和輔導問題上親力親為,一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樣子。而爸爸呢?工作忙也好,不忙也罷,不僅對家裡的事情一件不上心,對孩子也是習慣於不管不問。
媽媽把孩子管好了吧,他逢人就炫耀這是自己遺傳基因好;媽媽沒有把孩子管好吧,他逢人就吐槽這一切都是孩子媽媽的責任,與自己絲毫沒有關聯。我相信,你一定見過這種不負責的爸爸吧!
我上學那會兒,班裡有個男生一副娘娘腔,走路也好,說話做事也罷,總是一副畏畏縮縮的樣子,甚至比很多女生更淑女。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從他出生開始,他的爸爸就一直在外工作,回家的時間很少很少。他平日裡都是跟著媽媽生活,行事作風也更像媽媽。
爸爸缺席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這對於一個孩子說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走向社會以後會更容易成功。下面這幾件事,媽媽們一定要放手,因為這些事情由爸爸來做,對孩子的成長更為有利。
(1)主動積極地分擔家務。
我有一個親戚,父子倆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好男人。爸爸每天工作回家,都會幫著媽媽分擔家務。媽媽煮飯,爸爸就負責洗碗;媽媽洗衣服,爸爸就負責拖地;媽媽整理書房,爸爸就整理臥室……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成長,兒子也變得更有責任感。
長大後,兒子也和爸爸一樣,主動積極地分擔家務,心疼另一半的付出,一副極有擔當的樣子。而他們的兒女也一樣懂事體貼,小小年紀就懂得熱愛勞動,學著分擔,成為人人誇讚的好孩子。
生活中,不僅媽媽的一舉一動是孩子模仿的典範,爸爸的一言一行也是孩子模仿的標準。爸爸若是肯積極主動地分擔家務,不僅家庭更為和諧,子女的幸福指數也會大幅度提升。
(2)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
在大部分家庭里,媽媽又當爹又當媽,一會兒要輔導孩子的學習,一會兒要負責清洗孩子的衣物,一會兒又要對孩子的錯誤思想進行教導,可以說是忙得焦頭爛額。長年累月,媽媽被生活活生生的折磨成一個潑婦,脾氣開始暴躁起來,對孩子的評價也開始以負面為主,這讓孩子備受煎熬。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見到媽媽,想到的就是媽媽那沒完沒了的嘮叨,讓孩子也心生厭煩。而爸爸呢?天生話比較少,對孩子的客觀評價往往也更容易深入孩子的內心。如果爸爸每天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這給孩子帶來的肯定和震撼,遠遠超過了媽媽。
(3)每天至少陪孩子玩十分鐘遊戲。
很多時候,不是各位爸爸忙,只不過是在假裝很忙而已。當孩子邀請爸爸一起玩遊戲的時候,爸爸藉口自己很忙,結果轉過身就去打手機遊戲了;當孩子邀請爸爸陪孩子一起看看書的時候,爸爸總是藉口自己沒空,結果轉身就去刷小視頻、追電影了。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每天24個小時,1440分鐘,陪孩子10分鐘很難嗎?別給自己的懶惰和不負責任找藉口,因為你的參與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媽媽的關懷,更需要爸爸的參與。
(4)每周保證和孩子共進晚餐三次。
在我們家,女兒特別期待晚餐。因為她已經習慣了爸爸每天陪她吃晚飯,這樣一來,她可以一邊享受家庭其樂融融的氛圍,一邊還可以打趣的找出一些題目,企圖難倒爸爸。當爸爸回答正確了,她會覺得爸爸很厲害,於是一臉崇拜;當爸爸回答錯誤了,她會覺得爸爸回答不上來的樣子很可愛。
家庭的溫馨,不應該是孩子靠想像力想出來的,這應該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工作很忙,我們可以理解,但一周抽出三次時間和孩子共進晚餐,這應該不是難事兒。對於被留守的孩子,爸爸也應該時常和孩子聯絡,關心關心孩子,和孩子聊聊天,談談心。因為爸爸的參與,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少不了父母共同的努力、付出和陪伴。曦曦媽希望更多的爸爸,能夠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往往就會成為孩子和爸爸一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