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如果特朗普建的太空部隊是個喜劇...

2020-06-03     極客電影

原標題:Netflix:如果特朗普建的太空部隊是個喜劇...

わが征くは星の大海(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田中芳樹 《銀河英雄傳說》

誰也沒想到,自從智人走出非洲後,這個「弱雞」物種居然能夠成為地球的主宰,並嘗試將觸角伸向宇宙。

上世紀60年代,時值冷戰期間,美蘇兩個巨頭在彼此的邊界瘋狂試探,甚至將這種瘋狂延續到了太空。

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在賴斯大學發表了名為《我們選擇登月》的講話,他說:

無論我們參加與否,太空探索終將繼續。無論何時它都是一場偉大的冒險,沒有任何一個期望領先世界的國家想在這場太空競賽中止步。

這無疑為阿波羅登月計劃奠定了基礎,也進一步加快了美蘇太空爭霸的節奏。

2001年2月,美國資深參議員羅伯特·史密斯接受《洞察》專訪時闡述了美國的太空政策。

史密斯說:誰控制了太空,誰就將控制地球的命運!

有能力控制太空的國家,就有能力控制國際間的通信、控制陸海空之間的連接——如果美國失去了對太空的控制,那麼,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也就不復存在。

2018年,特朗普宣布組建第六軍種——「太空軍」(Space Force),他要讓美國不但在太空中有「存在感」,更要有「統治力」

特朗普2018年在白宮舉行的國家太空委員會會議上簽署了《太空政策指令》

2019年12月20日,特朗普簽署了《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太空軍正式成為美國第六大軍種,和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以及海岸警衛隊並列。

然而,太空軍並沒有因為成立時間最晚而成為「美軍六軍種」的尾王,海岸警衛隊才是。

美國太空部隊高級應徵顧問首席中士羅傑·托伯曼向特朗普展示了太空部隊旗幟

太空部隊LOGO「竊取」了科幻IP《星際迷航》的創意

緊扣這樣的時代背景,Netflix製作出這部《太空部隊》

Netflix新劇《太空部隊》5月29日上線

第一季一次10集,足量開放。

故事很簡單,這是一部略帶政治諷刺意味的職場喜劇,注意,非科幻!喜歡硬核太空爭霸的朋友可以退散。

在虛構的時代背景下,核心表現了美國太空軍在「蠢萌」四星上將內爾德在內憂外患之中,艱苦「創業」的故事

現實中的太空部隊負責人、四星上將約翰·雷蒙德(右)和《太空部隊》主演史蒂夫·卡瑞爾(左)

劇中我國的航天事業已經超越美國,在登月等關鍵性進程上大大領先;美國太空軍倉促應戰,準備重返月球,拿回太空的主導權。

藉助這一過程,本劇對當下的美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進行了一番調侃。

黑自己不如黑別人

美國人喜歡自黑,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成了「黑料」製造機——領會美國總統命令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專線電話或圓桌會議?不,是刷推特

特朗普:我真是個智慧的生命體,來抓你嘍外星人!

地球:耶!太棒了!拜拜了您嘞!

與此同時,這麼多年來美國影視作品對中國的奚落已成家常便飯,但這一情況在本劇中有所改觀。

並不是說我們不被黑了,反而是被高級黑,黑出新高度。

在劇中那個世界,中國已經成為了美國在航天事業中最強力的對手,特別是當我們......

剪斷美國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

「策反」美國的航天猩猩馬庫斯;

建立中國月球基地,開採氦3,掌握核心科技;

推倒阿姆斯特朗豎起的美國國旗;

自信滿滿,直面「大棒」;

「強拆」美國月球基地......

《太空部隊》中國劇情剪輯(中文)>>

除了中國之外,本劇還是一如既往地黑俄羅斯;

同時成功結合美國最新的科技人才發展趨勢,把印度寫入「黑名單」——藉助天馬尾翼系統,印度成功發射了火箭。

印度都成功了?!

納尼!這不科學。

於是抓內鬼抓了一整集,最後鬧明白並非是因為間諜,真的是人家印度航天的一大趕超。而美國此時也只能… …

首先《太空部隊》題材較為宏大,冷戰思維延續下必然牽扯出太空競賽活動,無可避免地需要一個對手,且這個對手一定要帶有反差萌;

那麼在當今時代下,很好,中國就這麼走上了「被強大」

感謝清華大學

另一方面,本劇或多或少地體現出了美國在部分領域上自信力的動搖,以及對中國看法的改觀

雖然我們依舊是需要被遏制和打壓的對象,但對方也看到了我們的快速發展和超群潛力;

從之前妥妥的輕視與不屑(自行車、丹鳳眼、辮子),逐漸轉變為對我們實力的有所忌憚。

知恥近乎勇,國人當自強。

只有自己強大了,上到對手、下至小弟才會真正地對我們正視起來。

最後,莫因被黑而暴跳如雷,在哈哈一笑了之之餘,我們心裡還是要長鳴「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警鐘。

辛辣政治喜劇?差一口氣

儘管本劇捨得黑來黑去,也塑造了六大軍種領導奇葩的反智形象,但本質上還是傳導了美國白人的剛強形象與責任擔當,這點沒有改變。

這部劇也並沒有成為純粹的政治喜劇。

諷刺的辛辣程度被內爾德的溫情路線所消解,讓《太空部隊》不再局限於美國本土觀眾,能夠覆蓋全球更多受眾,完成美國價值觀的推銷。

為了進一步確保政治正確,黑人、華裔、亞裔、同性戀和開放式婚姻等統統囊括其中,恐怕也是Netflix的良苦用心。

劇照要致敬一下《世界末日》?

回歸喜劇效果,《太空部隊》為了復刻《辦公室》的成績,移植了不少的設計和橋段,然而這些都在宏偉的太空題材下略顯倉促和小氣。

經典的《辦公室》,幾乎是原班主創團隊

《太空部隊》

當然,有些朋友會吃這一套,特別是史蒂夫·卡瑞爾飾演的內爾德上將和阿德里安博士空軍上將,硬是都湊出了一種糊塗偵探版格魯 + 納法里奧博士 + 維克多的既視感,宛若《神偷奶爸》真人再現。

不過坦白說,拋開了「自黑和黑人」,本劇的其他笑點趨向保守,冷酷的政治梗我們不一定能全部Get到,而部分「低級」段子又充滿尬點。

這就讓整劇的喜劇設計略顯失衡,充滿不確定性,未能一脈相承出絲滑般的感受。

給點耐心:第二季可期

面相一臉嚴肅的史蒂夫·卡瑞爾非常適合塑造這種反差蠢萌的喜劇角色,甚至於我們還要為這位全軍最忙碌的領導人操心如何在創業途中完成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現在,太空軍的幾位核心角色表現得當,人物算是建立起來。

可惜的是第一季立項倉促,使得主創在產生了靈感後緊急完成命題作文,全靠想像力的發揮,打磨不夠細緻。

《太空部隊》第一季在美媒來看相對平庸,本以為《辦公室》班底加上科技類《矽谷》似的題材能夠打造出高概念與高笑料的齊頭並進,可惜存在了落差。

爛番茄新鮮度40%,爆米花指數77%,普通觀眾比影評人買單

豆瓣8分,還算不錯,在美劇中卻也沒那麼耀眼

但話說回來,本劇擁有著實力主創、不錯的立意、一定的劇集企圖和一群值得期待的角色,正所謂好劇不怕等,就像早年間《辦公室》也不被看好一樣,現在不也成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偏愛。

據2019年尼爾森的報告和其他數據分析表明,《辦公室》和《老友記》都位居Netflix最受歡迎的節目之列:

2018年,它(辦公室)的總播放時長超過520億分鐘,而在2019年4月,它的觀看量幾乎是播放量第二高的節目的兩倍。

時間可能也會給《太空部隊》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結合第一季留下的懸念以及這些個重量級卡司的蓄勢待發,相信第二季還有不少成長與發揮的空間。

最後,讓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部劇。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劇在題材探索上的大膽和創新。

他們正在將視野擴向宇宙,順道不忘「帶上我們」。

5月31日凌晨,SpaceX龍飛船成功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台前往國際空間站。

對此,鬍子只能再重複一遍:知恥近乎勇,國人當自強。

劉慈欣在《一個和十萬個地球》談到過:「人類正處在第二次大航海時代的前夜。」

我們不敢也不能在前夜掉隊。

《太空部隊》中文預告 >>

加入社群 / 轉載事宜 / 文章投稿 / 商務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tNXe3IBfGB4SiUwvr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