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自己也還好,現在會懷疑自己,遇到這一系列的困難,是不是因為自己太差勁了。
文 | 敖瑾 編輯 | 盛倩玉
2020在疫情的陰霾中進入Q2,李佳敏沒有等到季度報告提交的ddl,而是接到了一份放假通知。公司通知,除了口頭宣布可以留下的幾名員工,其餘所有人「放假」三個月,沒有工資。
與此同時,考研失敗的張磊也在為工作傷腦筋。近半個月,他在各大求職平台上投遞了超過150份簡歷,幾乎全數石沉大海。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被「愁雲」籠罩,一家網際網路大廠遊戲板塊的HR告訴記者,大環境雖然不好,但行業之間會有差異。「足不出戶的情況下,遊戲行業已經到了一個天然的營收點。」
3月24-25日,他連續兩天在朋友圈發布了多條公司的校招和社招信息。
畢業生:半個月投遞150份簡歷
最近一個多月,張磊所有的微博內容幾乎都跟找工作相關。
3月15日,張磊仍然沒有收到任何來自應聘公司的回覆,隨後他發布了一條微博,「夢想總是遙不可及,找工作真的好難好難,然而心裡的苦沒人可說,連朋友圈都不敢發。」
跟所有「吐槽」找工作經歷的微博一樣,張磊的這條微博,也收穫了不少有著相似經歷的陌生網友的評論。其中一條讓他心情格外複雜,「加油,現在找工作真的很難,我海外研究生學歷都找了三個月,真的不是你的問題,大環境的問題。」
當下,或許每個求職者都能或多或少的感知到評論所指的「大環境」。根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2月披露的數據,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創歷史新高。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在接受財新採訪時曾表示,他在此前的就業調查中發現,大學畢業生存在較多「慢就業」的情況,即考研未成功或者沒有找到好工作就暫時不就業,北京大學生中這個比例約為10%,其他地方則更高。也就是說,站在就業起跑線上的,除了800萬應屆生,還有大量延緩就業的往屆生。
競爭還因企業縮招變得更為激烈。FESCO於今年2月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疫情防控期,四成以上企業將減少用工需求。
FESCO發布的《疫情防控期HR行動調研報告》
光華管理學院與智聯招聘近期合作發布的一份調研也顯示,2020年1-2月,新招聘職位數、新招聘人數同比下降都超過三成。其中,受衝擊最大的行業為文化、傳媒、娛樂、體育、服務業;其次為IT、通信、電子、網際網路行業。
張磊學的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他在boss直聘等多個平台上投遞了超過150封簡歷,多數都石沉大海,好不容易收到了一封回信,結果企業最後說只要有工作經驗能直接上手的。還有公司只跟他談了實習期半年的事情,「而後面如何轉正以及轉正工資,公司閉口不談。」
他覺得,自己作為畢業生現在的處境很「尷尬」,「疫情帶來的難主要是經濟不景氣,很多公司為了收益跟效益肯定優先選有經驗的人。」
為了緩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教育部做出了部署。3月31日,王輝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稱,2月底教育部推出了24365網絡招聘服務平台,會同五家社會招聘網站共同提供全天候網上就業服務,目前已經提供崗位信息超過700萬個,網站累計新增註冊人數110萬,投遞簡歷超1100萬人次。
24365網絡招聘服務平台
在職員工:部門分到了兩個裁員名額
不僅沒有增補人員的招聘計劃,很多企業事實上還在醞釀裁員。安永人力資本諮詢2月底的一項調研顯示,調研的209家企業中,有188家表示疫情對企業發展帶來挑戰,這其中又有25.5%的企業已經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成本管控。
數據來源:安永人力資本諮詢
李佳敏在疫情防控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已經先後兩次「被要求」放假。第一次是在2月10日之後,這時已經過了廣東省政府要求的禁止復工期限,盼著早日復工、早日拿工資的李佳敏卻遲遲沒有收到公司的復工安排通知。
直到3月中旬,她才回到了公司已經搬遷的新辦公點復工。但復工不到兩周,她再度「被放假」,這次「假期」長達3個月,依然不帶薪。儘管公司說三個月後可以回去工作,但李佳敏並不抱希望。
「其實很虛,人家也不一定認你。」李佳敏決定離職,她只能在4月份拿到復工這段時間的工資,沒有任何補償。
李佳敏的男朋友劉永任職的公司也傳出了裁員的消息,「沒有任何公告」,但消息傳到了所有員工耳中。「我所在的部門這邊分到了2個(裁員)名額,部門領導之前拒絕了,但後續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劉永任職的是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控股公司,他所在的部門加上領導一共有11個人。劉永了解到,公司這次裁員基本所有崗位都有涉及,也沒有一個清晰的裁員標準,主要由部門領導按照行政下發的裁員數量決定部門內要裁掉哪些人。
劉永覺得,公司一直以來其實都有裁員的計劃,疫情只是一個催化或者說是契機。「公司因為目前組織結構的安排,每個項目都由完整的人員,導致崗位重疊嚴重,員工數量龐大,而項目結束後,這些項目人員如何安排是個問題,從個人員工看,這不是什麼好事,但在公司看來就很正常,甚至可能覺得老早就該這麼做了。」
讓他稍感安慰的是,自己所在的公司畢竟是個正規的大公司,就算裁員了,也會嚴格按照勞動法規定來,該補償補償。「就怕那些中小型企業上班的員工,很多都得不到保障。」
裁員的陰影讓很多在職員工感到「危險」,預期收入的下降影響了他們的中短期計劃。
李四月在一家傳播公司工作,今年初,她萌生了買房的念頭。正值適婚年齡,加上頻繁接到售樓小姐和中介的電話,說有價格低廉的房源,李四月和男友便決定將買房提上2020年的議程。
她火速與父母做好了溝通,家裡拿出一部分首付,打好了銀行流水,萬事俱備只欠簽約。但到了2、3月,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工資幾近腰斬。
「我一下慌了,這樣下去,失業都有可能,現在買房,以後萬一供不起房貸,生活就陷入赤貧了。」儘管公司還沒傳出裁員的消息,目前也尚不清楚降薪是公司短期的應急措施還是長久性的變動,思來想去之後,李四月還是決定再次把買房的計劃暫緩。
新招聘:宅家的多了,遊戲公司招新
3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所有相關部門在考慮全年工作時都要把穩就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只要今年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的。」
3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按照中央部署,目前加快恢復和穩定就業的措施,主要是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加大減負穩崗穩就業力度,優化自主創業環境,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針對高校畢業生,採取的措施包括,拓寬就業渠道,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今明兩年連續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並擴大「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擴大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和專升本招生規模、以及大學生應徵入伍規模。
也有人對就業持樂觀態度
張明銘現在是一家網際網路大廠遊戲板塊的HR,因為疫情期間人們宅在家裡玩遊戲的時間多了,他所在的部門不僅沒有縮減招聘,反而還一直在招新人。
作為畢業不到兩年就從小公司逆襲跳到了大廠的職場「贏家」,張明銘覺得,應屆畢業生應該在秋招就把找工作的事情搞定。
「像這些畢業生更加應該反思他們自己,都這個時間了,還沒找到工作,社會還要為他們買單,是有點說不過去。」
但張磊現在還在海量投簡歷,他坦言考研失敗又暫時找不到工作,讓他自信心很受打擊。
他也逛了幾次24365,他覺得這裡的招聘崗位大多數在其他平台也都有看到,因此沒抱太大希望。也有畢業生表示,在投遞多個崗位後,要麼沒有任何回應,要麼收到的回應都來自銷售崗位和線上教育機構。
「以前覺得自己也還好,現在會懷疑自己,遇到這一系列的困難是不是因為自己太差勁了。」他暫時放棄了繼續升學的念頭,「先能找到工作解決自己生活問題,總不能一直啃老。」他準備調整心態,邊找工作邊看書準備考公考編。
晚上,張磊又打開了微博,像往常一樣對著這個樹洞傾訴:「有過考研考不上的心理準備,然而沒想到真的這麼難,繼續慢慢找工作吧,朋友圈也不敢發啥,微博沒人認識,在這邊抱怨一下舒緩心情,大家看到了當個笑話就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來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