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治理號販子有新招——「人臉識別」

2019-11-07     市場監管

  河南市場安全網訊 (www.hnscjgw.com) 號販子剛進醫院,系統就會報警閃爍——北京市協和醫院、北醫三院、朝陽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24家醫院在整治和打擊號販子時用上人臉識別技術。

  大醫院、名專家的診療名額往往「一號難求」,加價倒賣專家號的「號販子」早已屢見不鮮。雖然各大醫院也在加大打擊力度,但「號販子」仍屢禁不止。有媒體發現,「號販子」通過招收兼職人員,用「新面孔」通宵排隊,儼然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要治理「號販子」,就必須把「號販子」擋在醫院門外。

  作為現有診療模式的衍生產物,「號販子」由來已久。包括「號販子」在內,各種因素導致的「就醫難」,已成為民眾的切膚之痛。「號販子」猖獗不僅會對醫院產生負面影響,還挑戰了百姓在獲得醫療服務上的公平權利,既有悖市場的公平法則,又與法律準則衝突,在一定程度上對醫患關係緊張推波助瀾。對於「號販子」,社會各界不斷發出加大打擊力度的呼聲,但有關部門始終沒有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直以來,有人以沒有針對「號販子」的專門法律為由,放鬆對「號販子」的打擊。其實,「號販子」將原本幾十元的專家號抬高到幾百元、幾千元,不僅觸犯了《價格法》,而且擾亂了市場秩序。如果說,「票販子」只是從乘客手中獲得一些錢,耽誤了一些人的行程而已,而「號販子」則有可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對於「號販子」一定要想盡辦法將其攔在醫院大門外面。北京24家醫院通過「人臉識別」號販子,這種技術用對了地方,「號販子」再也無法進入醫院了。不能進入醫院,也就很難與病人和病人家屬接觸,減少了倒號的機會。

  當然,「人臉識別」把「號販子」擋在醫院門外,不是徹底解決「號販子」問題的絕對辦法,雖然「號販子」不能進入醫院,但他們可以在醫院外面倒賣。因此,醫院除了對「號販子」進行人臉識別外,更要對來看病挂號的患者,實行「實名制挂號」,沒有病人的身份證,就不能挂號。就診時,要進行病人身份甄別程序,從而根除「號販子」的寄生和套利空間。其次,要完成診療模式的系統優化,醫院網絡挂號平台要與公安部門的身份信息系統聯網,從而使「號販子」不能再使用他人身份證或利用身份證生成器偽造身份證。也使假身份證或者掛完號頻繁取消的身份證無法使用,從而堵住「號販子」搶號的漏洞。同時醫療系統內部要紮緊籬笆,對醫護人員與「號販子」勾結,「里通外合」的灰色交易行為也要從重從嚴打擊。對使用定製的非法軟體,通過攻擊官方挂號平台搶號,加價倒賣獲利的「號販子」送公安機關處理。

  原標題:醫院「人臉識別」號販子,用對了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何尹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mpBRm4BMH2_cNUg82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