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近日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單中,又有一種因黴菌和酵母菌超標的保健食品。其實,近年來的權威食品安全抽檢結果顯示,保健食品已多次出現黴菌等超標問題。
食品安全人士指出,除黴菌和酵母菌指標不合格外,菌落總數等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問題也多次降臨保健食品,按目前的情況分析,微生物超標問題不會就此消失,還會不斷將保健食品送上食品安全黑名單。
保健食品屬特殊食品,其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是一類高品質食品,本應保障消費者健康、給廣大國民帶來健康快樂。但多年來多次因黴菌等微生物超標而被曝光,保健食品的高端形象大受影響,也不得不令公眾心生疑問:這樣的保健食品屢屢「生病」,又怎能保障消費者健康呢?對於還可能不時出現的黴菌、細菌等微生物超標問題,保健食品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食品安全人士表示,保健食品企業只有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才能有效消除保健食品中屢屢出現的黴菌、菌落總數等超標問題,才能給廣大消費者呈現更多的營養健康食品。
一、金箍棒牌保健食品不合格,黴菌和酵母菌超標
2019年10月9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了近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結果,檢出不合格食品3批次,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食用農產品各1批次。
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標稱名稱為金箍棒牌寶潤通沖劑,生產日期和批號為2019年1月2日/20190101,產品類別為改善腸胃道功能(潤腸通便)。不合格項目為黴菌和酵母,標準規定值為≤50CFU/克,而實際檢測值為90CFU/克,超標80%。
食品權威資料顯示,黴菌和酵母會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營養,降低食用價值和食品安全質量,並影響食用者的健康。
在保健食品中出現黴菌和酵母菌超標的現象並非第一次,以前已發生過多起此類食品不安全事件。據2018年1月7日的中國江西網報道,江西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對在該省銷售的保健食品進行抽檢後發現,廣東某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人參麥冬胺基酸膠囊,黴菌的實際檢驗結果為8600cfu/克,而標準規定值為≤25cfu/克,超標343倍,屬於嚴重超標。
二、保健食品如何避開黴菌等微生物的侵害?
除黴菌和酵母菌之外,其他的微生物如細菌也經常污染保健食品。而且,除保健食品之外,其他的食品更是經常受到微生物危害,而被判為不合格食品,因其他食品(除嬰幼兒食品等特殊膳食食品外)的生產要求不如保健食品嚴格。
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2019年第2季度,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共完成並公布635151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檢驗項目不合格的15560批次。從不合格的項目類別看,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總數的22.3%,高居不合格原因的第3位。在市場監管總局其他時段以及各地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中,微生物指標不合格也一直是導致食品不合格的一個主要原因。
保健食品本來是給人們帶來健康的高端食品,如今卻頻頻曝出黴菌等微生物超標的醜聞,實在令人唏噓。在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國民對保健食品需求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如何避免微生物對保健食品的侵害,提高保健食品安全質量,讓消費者放心吃保健食品,從而得到更多的健康保障呢?
食品安全專家指出,要達此願景,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保健食品生產實行的是許可制,一個企業只有具備完善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生產設備以及科學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才能獲得保健食品生產資質。要想避免保健食品再出現黴菌、細菌甚至致病菌超標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好的辦法就是保健食品企業增強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從原輔料選擇、食品工藝設計和實施、殺菌消毒、自動包裝等方面,嚴格執行相關規範,而這些規範都可以在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範中找到科學的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fxHqnIBnkjnB-0zHz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