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家裡的門開著,27歲的女子不見了!在家裡本已睡下的她,天亮時發現,自己竟然一路翻山越嶺來到了山上,衣服上都是草。
9月21日,在中山區秀月街一居民小區,發生了一起離奇的事件。家人懷疑,女孩應該是在夢遊。期間,她曾翻越護欄、穿過馬路,萬幸的是沒有受傷。當家人在居民樓的樓道里找到她時,她還在睡著…
凌晨睡在家裡的女子不見了
27歲的女子艾佳(化名)居住在中山區秀月街一居民小區。9月20日晚,艾佳像平常一樣上床休息了。
21日凌晨5點,家人范先生髮現,原本睡在家裡的艾佳不見了,房門沒有關閉,留著一條縫。她的手機還在家裡,人去哪了呢?
當即,范先生等家人在小區周邊展開尋找,並試圖通過監控視頻找到線索。不過,尋找了大半天,始終沒有發現艾佳的蹤影。接到求助後,大連中山藍天救援隊部署力量,展開搜尋作業。
21日下午4點鐘左右,家人在小區居民樓的樓道里搜尋時,發現了艾佳的下落。此時,她正在樓道里睡覺。艾佳是一個精神正常的姑娘,她為何會睡在這裡呢?
天亮時她發現自己在山上
艾佳的一番話,讓家人吃驚不已。她是怎麼走出家門的,女子自己也講不清楚。她只記得,天亮的時候,她發現自己位於一處山上。當時,她身上都是草,顯然是翻山越嶺才到達此處。她意識到情況不對,便準備往山下走,想回到家裡。
下山後,她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直到被家人找到。整個過程中,她只記得自己在山上那一段。期間,艾佳曾經翻越護欄、穿過馬路。萬幸的是,她沒有摔落在溝坎里,或是被車輛撞傷。
范先生說,當日清晨和中午,家人已經搜尋過樓道。平時,小區居民都是乘坐電梯出行,很少有人會爬樓梯。從時間上看,艾佳從山上返回居民樓的時間,應該是在下午。
家人判斷應該是在夢遊
家人判斷,艾佳的行為應該是夢遊。去年,艾佳在陝西工作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艾佳曾在夜裡莫名失聯,而後她自行返回了居住的地點。
此次,由於艾佳對沿途的事物沒有記憶,因此她究竟夢遊到了哪裡,暫時還是個迷。范先生說,接下來會帶著艾佳到醫院進行檢查,查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以便對症進行治療。
他曾跟蹤過夢遊者
已在大連生活20年的付先生說,他在瀋陽老家讀高中時,曾經跟蹤過一名夢遊的寢室室友。當時已是深夜,兩個人一起趴在床上看書,沒想到室友睏了,睡著了。
他發現,室友緩慢地起身,穿上鞋朝著門的方向走去。他叫了一聲室友,「你去幹嘛?」但室友沒有回應。
寢室中間的位置,橫掛著一條晾衣繩,有成年人胸部那麼高。付先生看到,室友就像放慢動作一樣,慢慢地低下身,從繩下穿過。
而後,他走到房門處打開鎖,動作遲緩地走到了走廊里。付先生怕出現意外,一路在後面跟蹤。
室友走到公共衛生間後,在水房裡站了一分鐘,返回床上睡覺。第二天,付先生詢問室友,對方回答,「昨晚我哪去過衛生間?」
夢遊是一種睡眠障礙
醫生表示,夢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也被稱之為「睡行」,在神經學上被解釋為睡眠障礙。一般人體大腦的細胞在在熟睡時是處於抑制的狀態,如果此時支配人體運動的神經處於異常的興奮狀態,那麼就會使人產生夢遊現象,通常表現為在熟睡狀態中突然起身活動,待動作完成又會重新睡下,並且次日醒來對夜間的夢遊行為一無所知。夢遊症多發生在小兒期(6~12歲),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後多能自行消失。
有研究發現,夢遊有遺傳性。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患有夢遊症,自己發生夢遊的幾率要比普通人高許多。除了遺傳因素,夢遊的發生還與睡眠有關:睡眠不足、睡眠不規律、心理壓力大、經常醉酒。另外,服用某些鎮靜催眠藥、神經鬆弛劑、神經興奮劑或抗組胺藥物等,或患有一些疾病也有可能導致夢遊,比如心律失常、發燒、胃食管反流、哮喘發作、癲癇發作等。
遇見夢遊者 應引導其回床上睡覺
「不要叫醒夢遊者,否則他可能會猝死!」民間常有這樣的傳言。
那麼,這種說法科學嗎?記者就此問題諮詢了專業醫生。醫生表示,喚醒夢遊者,其實並不會使其發瘋、痴呆或猝死。
但當夢遊者被強制喚醒時,很可能會導致意識出現短暫的錯亂。比如,他們會表現得迷茫、困惑、恐懼;被強制喚醒後,他們處於迷迷糊糊的認知缺損狀態,很可能會做出一些暴力攻擊行為。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夢遊者被喚醒後發生猝死的情況,但大多是因為夢遊者本來就有心臟類疾病,被強制喚醒後因為受驚嚇過度,心臟一時承受不了,從而造成悲劇。」
醫生說,如果有家人或室友夢遊,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例如,如果有墜樓風險,就要採取輕聲呼喚等方式,將其喚醒。對於一般的夢遊者,最好能引導他們重新回到床上睡覺。
來源: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