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和世界的一次精彩相遇

2019-11-27     青海日報

奔流三江源,躍動著中華文明的脈搏;奮進中的大美青海,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11月26日,北京。外交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外交部藍廳舉行以「新時代的中國:大美青海從三江源走向世界」為主題的青海全球推介活動。14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以及工商界代表、中外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500餘人齊聚一堂,分享新時代中國、新時代青海的奮進故事。

11月26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新時代的中國:大美青海從三江源走向世界」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

工藝品展示。

青海文化展示。

演繹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相得益彰的中國故事

她,雄踞於世界屋脊東北部,境內高山聳立、氣勢雄偉,令人嘆為觀止;

她,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72萬平方公里的「大美青海」,有著最「大」的價值、最「美」的顏值……

11月底的北京冬意漸濃。推介會一開場,一段4分30秒的宣傳片瞬間讓推介會現場升溫。

「今天的主角是位於『世界屋脊』東北部的青海省。這裡是世界上距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之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片凈土,正在演繹出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相得益彰的精彩中國故事。」

推介會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親自為大美青海「代言」,向與會的各國使節和嘉賓代表生動講述了大美青海的變化與發展。

青海是中國生態資源的寶庫。黃河、長江、瀾滄江由此發源,滋養了神州大地和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三江源被譽為「中華水塔」。青海湖是中國重要水源涵養地,每年近30萬隻水鳥在這裡棲息繁殖。在青海,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人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青海是中國綠色發展的高地。這裡建成了中國面積最大的循環經濟試驗區,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和發電量居全國首位,清潔能源供電創世界紀錄。不久前投入運行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就用上了來自青海的清潔電力。綠色發展已經使青海人民大踏步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青海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要衝。唐蕃古道、茶馬古道在此交匯,聯通了我國西南友好鄰邦,見證了漢藏友誼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漢、藏、蒙古、回等各族兒女在這裡攜手相助,多元文化在這裡並存融合,共同演繹了各民族團結奮鬥的生動歷史。當前青海緊密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歐班列運營數量不斷增加,對外開放與合作的步伐日益加快。

「歡迎各位朋友實地去青海走走看看,親身體驗新時代中國的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和諧之美、幸福之美!」

王毅最後向與會嘉賓發出「邀請函」。

多彩斑斕、奮進創新的青海,吸引著來自全球的目光。

冰島駐華大使古士賢今年率領北歐代表團曾經訪問過青海,對青海發展旅遊業的潛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了解到青海省在建設第一個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過程中,著重從體制、科技支撐和綠色風尚、共建共享三個方面下工夫時,他非常認同這樣的做法。他說,冰島擴建了歐洲最大的冰川公園,一方面想吸引更多的遊客,另一方面又想要保護環境,青海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值得借鑑。

那麼,迎來「藍廳時刻」的青海,又將如何向世界講述自己的傳奇?

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亮出「四張名片」,動情講述「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的生動故事,讓全世界聽到了建設具有開先河意義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的最強音,讓全世界看到了青海的嶄新形象。

「第一張名片,三江之源。青海因水得名,是三江源,也是亞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最集中的地區,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0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42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每年向下游輸送600多億立方米的源頭活水。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兩條江河流經大半個中國,最後流入中國的東海和渤海,匯入地球汪洋,潤澤萬物生靈;瀾滄江就是中南半島所稱的湄公河,流經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6國,最後注入中國的南海,進入全球水系,造福鄰國人民。青海的源頭活水,成就了青海,改變著中國,影響著世界,我們將帶著『三江之源』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二張名片,生態屏障。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是北半球氣候的敏感區和啟動區,是全球生態系統的調節器和穩定器;青藏高原天藍地綠、生態靜美,擁有世界最大面積的高寒濕地、高寒草原、灌叢和森林等生態系統,涵蓋水面、濕地、林草的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四大超凈區之一;青海還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青海的生態資源總價值18.39萬億元,每年的生態服務價值7300億元。生態美好,是最大的美好;生態安全,是最大的安全。建設美麗青海、美麗中國、美麗世界,我們將帶著『生態屏障』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三張名片,國家公園。2015年,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落戶青海,開啟了中國建設國家公園的新紀元。今年,我們成功舉辦了中國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習近平主席為論壇發來賀信,囑託我們攜手創造世界生態文明的美好未來。中國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青海成功舉辦,打開了一扇青海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窗口。國家公園是青海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我們將帶著『國家公園』的名片走向世界。」

「第四張名片,資源能源。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能源,青海是資源王國、能源富集地,鹽湖資源得天獨厚,金屬礦產、石油、天然氣、頁岩氣等儲量豐富,已探明礦產資源潛在價值約105萬億元。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鹽湖,儲量600億噸以上。青海探明的鋰資源儲量1724萬噸,占中國鋰資源儲量的83%、全球鋰資源儲量的60%以上,是世界新能源發展重要接續地。青海是中國的清潔能源示範省,太陽能資源有10億千瓦,風能總儲量超過4億千瓦,水能資源總蘊藏量2400萬千瓦,水光互補發電項目全球最大,保持著連續15天360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資源能源是青海的未來、中國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我們將帶著『資源能源』的名片走向世界。」

對於青海而言,這無疑是一次面向世界進行展示的寶貴機會。

尼泊爾駐華大使利拉·馬尼·鮑德爾認為,青海省與尼泊爾有許多的共同之處,面臨著很多類似的挑戰。這些年,他看到了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很快,給自己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希望未來能夠發掘更多合作機會。

攜手共創發展機遇

與世界攜手的青海不斷迸發出活力與光彩。

「青海是『中華水塔』,青海是『希望原野』,青海是『宜業高地』,青海是『和諧家園』……」

青海省省長劉寧繼續向中外嘉賓發出熱情邀約。

那一份盛情,實力作證。

說她是「中華水塔」,是因為「這裡有巍巍崑崙、莽莽祁連、磅礴雄偉的唐古拉山,名列世界第三、第五和第七大河的長江、黃河、瀾滄江從冰川飛流而下,從大地奔涌而出,哺育河西走廊的三大內陸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也發源於此,這裡還有面積6.03萬平方千米、中國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可可西里……」

說她是「希望原野」,是因為「青海幅員遼闊、厚積薄發。這裡氣候涼爽宜人,日平均最低、最高溫度僅為-1℃和15℃,是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之一,氣候和地理優勢明顯;聯疆絡藏、民族多樣、文化多元、宗教發育,文化和區位優勢獨特;擁有世界上最大面積的高寒濕地、高寒草原、灌叢森林等生態系統,水風光熱資源豐沛,生態和資源優勢突出……」

說她是「宜業高地」,是因為「這裡自古就是唐蕃古道、絲綢之路的樞紐,西寧、海東兩市正在積極推進蘭西城市群建設,展現出宜居宜業新貌;海西、海南兩州盆地經濟優勢明顯,產業特色突出;玉樹、果洛兩州正以古樸的新姿擁抱時代,潔白的哈達奉上的是源頭活水、水中鑽石;黃南、海北兩州如今白雲下面奔跑的是鐵馬般的列車、汽車,曾經的遠方不再遙遠……」

說她是「和諧家園」,是因為「這裡有遠古文明的崑崙神話、黃河發端的河湟文化、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民族團結和睦相處,凡到青海的朋友都會感受到以誠相待、以心相交的友好和熱情……」

巴基斯坦媒體記者薩博利對青海省的綠色發展,特別是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非常感興趣。他說,青海是生態大省,「綠電15日」再次改寫了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非常了不起。希望有機會去青海實地看看,對青海開發利用好清潔能源、保護好生態環境進行報道。

深入洽談、精細對接、合作共贏……

青海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資源王國、能源富集地。目前已經同182個國家和地區結成貿易夥伴,與17個國家建立了20對國際友城關係,中歐班列開發了3條線路。青海品牌產品不斷走出國門,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等已成為青海對外開放合作的金字招牌。

推介活動中,青海省人民政府還舉行了商務推介會,展示青海走轉型新路、不斷追求高質量發展、與世界共享新未來的美好願景,為各方深入了解青海、感受青海、拓展合作搭建平台。

農村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青海西寧西川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青海省農村河道綜合治理項目、青海能源革命綜合試點省項目、年產6萬噸動力電池用銅箔生產項目、電動汽車整車生產項目、動力及儲能電池項目、青海路橋集團和中青建設集團合作項目、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技術推廣項目……

推介會向中外嘉賓拋出九個「繡球」,這些項目是在充分考慮我省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資源優勢、發展規劃等方面的基礎上遴選的,涉及農田水利、生態修復、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以及股權、技術合作等不同領域。

青海的高海拔在維昌集團以色列公司董事阿米拉姆·拉文的眼中,卻成為發展農業的獨特優勢。他說,高海拔冷涼氣候有利於馬鈴薯的生長,並減少病蟲的危害。希望能在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技術推廣項目上和青海合作,在降低成本和提高馬鈴薯產量上發揮自己的優勢。

讓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進入外交部南樓三樓,濃濃的高原風撲面而來。首先迎接嘉賓的是一望無垠的青海湖,碧水藍天、煙波浩渺……逐一呈現,引人入勝。

長長的藍廳外走廊上,精彩展板、實物、模型,非遺演示等亮點紛呈。「牢記囑託、再啟新程」「壯麗70年·青海印記」「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和諧之美」「幸福之美」、非遺展廳等主題展區儼然是濃縮版的「大美青海」。

風景這邊獨好。

中外嘉賓徜徉展示長廊,盡情探尋青海之美。

「百聞不如一見。」嘉賓熊智健來自四川,他說,以前覺得四川西部的風光和青海大多類似,但通過參觀展板,發現了很多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美景。「青海是一個地貌多樣的省份,是一生中必須要去的一個地方!」

我省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次推介活動,將為我省搭建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台,也將推動全省進一步拓寬全球思維和視野,實現高質量發展,更有效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觀唐卡、看金銀銅器製作、體驗青海刺繡……透過一個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青海積澱的厚重文化魅力展露在世介面前。

推介活動現場,貴南藏繡傳承人拉毛葉忠沉浸在她的刺繡世界中,她身後的背景是一幅體現民族融合團結的巨幅藏繡圖。她告訴記者,這是她和她的12個姐妹們花一年多的時間繡出來的,看到田間地頭的傳統技藝開始走向世界,她有信心把這門技藝好好保護傳承下去。

藏毯是青海傳承上千年的手工藝品,青海也被譽為世界藏毯之都。在展示長廊,一幅描繪阿尼瑪卿雪山下草原美景的藏毯吸引了中外嘉賓的目光,大家紛紛走進「草原」合影留念。

嘉賓韋紫桐對「青繡」產品愛不釋手,她說,「通過這些作品,能讓人直觀了解到背後蘊藏的文化底蘊,尤其體現出當地民族特色,我覺得發展前景非常不錯。」

品創意高原菜,體驗舌尖上的青海,心意滿滿的冷餐會讓中外嘉賓大開眼界,大飽口福,颳起了一場舌尖上的風暴。

枸杞涼糕、黃菇包、黑松露洋芋卷、蕨麻糖葫蘆、三色藜麥球……看到精緻的美食,中外嘉賓細細端詳,嘖嘖稱奇。青海賓館行政總廚羅發榮向記者介紹,冷餐會不僅是讓中外賓客填飽肚子,更希望讓與會嘉賓們盡情品味青海味道,零距離體驗青海風采。這次展示的24道特色菜品是在150餘種菜品中遴選產生,可謂是百里挑一。

冷餐會前,一場選取有青海特色的格薩爾文化、唐卡、三江之水、世居六大民族等元素,生動展現青海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場景的表演掀起推介活動的高潮,而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工作人員現場發放的300份「青繡」小荷包、書籤和手絹等伴手禮備受青睞,短短几分鐘就發放完了。

推介活動上還發布了一枚選取青海年保玉則雪山、仙女湖以及正在放牧的藏族姑娘為主要元素,展現了青海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家園生動實踐的外交紀念封。

……

奮進新時代,青海用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讓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一個和諧包容、自信開放,充滿活力、彰顯魅力的大美青海,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介面前。

採訪手記

大美青海 走向世界

本報記者 李 欣

嘉賓現場觀摩。

嘉賓雲集。

11月26日,大美青海從三江源走向世界,全球目光聚焦大美青海!

青海,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唐蕃古道、南亞廊道、茶馬古道要衝。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青海從戰略後方變成向西開放的前沿地區,成為陸上絲綢之路在我國西部的重要通道。公路、鐵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底蘊深厚的多元文化和善良淳樸的各族人民吸引著眾多訪客紛至沓來。青海實現了從「鮮為人知」到「廣為人知」的轉變。

青海,雖然地處高原,但開放從未止步。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青海從貧窮走向小康、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後走向繁榮。

進入新時代,青海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以「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為內容的「一優兩高」發展戰略,大力培育生態、循環、數字、飛地四種經濟形態,與國家有關部委簽約合作,共同努力建設國家公園、清潔能源、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高原美麗城鎮、民族團結進步五個示範省,高原大地呈現出勃勃生機。

高原大地發生的故事,折射出新時代青海的顯著變化,也是新時代中國大踏步前進的生動寫照。如今,步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青海將一如既往,緊抓機遇,力爭抒寫新的華章。

誠如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推介所言:「青海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發展振興的一個縮影,是我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成功寫照。這個世界上有各種治理模式,不同發展道路,中國歷來主張各國根據自身國情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不管面對什麼樣的風浪挑戰,我們都將沿著這條正確的道路堅定不移地繼續走下去,而且一定會越走越穩健,越走越寬廣。」

新機遇,新征程。大美青海,走向世界。 (圖片本報記者 黃靈燕 祁國彪 攝)

作者:李 欣 來源:青海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Q1mrG4BMH2_cNUgW6I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