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漲的消費稅,比垃圾分類還複雜,要把人逼瘋

2019-10-20   東瀛閒聊

今年10月1號開始,日本政府實行了消費稅從原來的8%增長到10%的制度。為適應新的稅率,很多店家都紛紛導入了新的稅率系統,但也因此產生了很多混亂和差錯。

買份蓋飯,在店裡吃收稅10%,外帶就收稅8%。按外帶價錢買了卻在店裡吃,還可能被「正義人士」逮住。

聊一聊:日本的「魔性」消費稅

日本的消費稅是指日本政府1989年4月新開徵的一種稅。屬於增值稅性質。徵稅範圍涵蓋所有的商品交易和勞務。

小到生活用品中的牙籤,大到買房買車,都需要向日本政府繳納消費稅。所以,關於消費稅上調問題,也一直是日本民眾關心的焦點。

商品價格標籤上會有兩種價格:本體價和含稅價

01.不惜支持率下跌,安倍堅持漲稅

日本政府從1989年4月開始徵收消費稅,最初稅率是3%,1997年上調至5%,2014年再次上調至8%。此次消費稅上調至10%,是日本自1989年來的第三次上調消費稅,也是安倍執政期間第二次上調消費稅率。

一般來說,漲稅會對經濟增長造成減速。

2014年日本政府將消費稅從5%上調到8%後,當年日本經濟就出現了衰退的跡象。

當時甚至還計劃在2015年10月將稅率上調至10%,但由於擔心這麼快的加大增稅對經濟造成打擊所以兩度推遲了增稅的步伐。

另外,漲稅也會損害執政者的支持率。

日本共同通信社在10月漲稅後的第五天,於5號和6號兩日進行了日本全國電話輿論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為53.0%,較上次調查下降2.4個百分點,不支持率為34.2%,較上次增加8.5個百分點。另外,有70.9%的調查對象對提高消費稅率後的日本經濟前景感到不安。

不過安倍政府表示,上調消費稅帶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社會保障支出,比如從10月1日起,日本開始實施的幼兒教育無償化。

02.消費稅上調前夕,日本國民「大爆買」

不過,日本消費稅上漲,對於外國遊客來說,影響很小。因為在日本購物外國遊客可享受退稅服務,只需要支付商品的本體價格就可以了。如果在日本當地的餐飲店吃飯的話,旅遊成本會比上漲前增加一丟丟。

但對於日本人來說,雖然只上調了2%,但積少成多,影響依舊不小。在消費稅正式上調前的一個月,全日本國民開啟了瘋狂爆買的囤貨模式。

日本各大商場和超市都提前備好是往日幾倍的庫存,掛出醒目的橫幅,讓日本民眾抓緊時間趕緊買買買。

像是衛生紙,洗衣液這類消耗量比較大的日用品,日本民眾都是一車一車的往框里的裝,有的家庭會一次性囤夠好幾個月的量。

像是珠寶,高級手錶,名牌包這類平常不怎麼買的奢侈品類,商家也是大打折扣吸引消費者「囤貨」。

但囤貨歸囤貨,庫存量也不能管一輩子吧。

10月1日零點零分開始,日本人的「噩夢」就開始了。因為伴隨著10%新消費稅的施行,另一個「輕減稅率」更是要把日本人逼瘋的架勢。

03.比垃圾分類更複雜的,是日本的消費稅

因為輕減稅率里有個「堂食價」和「外帶價」,在店家設置的飲食專區用餐就要支付10%的消費稅,如果外帶的話就維持原來的8%消費稅。

比如去吉野家點一份352日元的牛肉蓋飯。

堂食價:352円110%≈387円

外帶價:352円108%≈380円

但出現下面這種情況就讓人抓狂了。

比如在東武動物園的園內餐廳就餐,算堂食,結算時按10%的稅率。在園區的小賣店買東西是8%的稅率,但在小賣店附屬管理的室外桌椅上食用,也算堂食,需要向客人追加2%的消費稅。

但把小賣店買的東西,拿到其它地方食用,比如坐在園內供遊客休息的椅子上吃,就算外帶。

所以為了防止有客人拿著食物在店外的休息椅上開吃,讓客人追加2%的消費稅,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很多店鋪就乾脆撤掉了室外的桌椅。

所以,糾結了半天,這原來是個「椅子稅」?

不過該收取8%還是收取10%,由店員來判定。但當店員很忙,不能一一核查客人是堂食還是外帶時,就很麻煩了。(主動申告就要多付2%的稅金)

比如在設有飲食區的便利店,這就得全靠客人自覺,在結帳的時候自己在申告處理機器上選擇稅率,是堂食10%還是外帶8%。

除了上面說的堂食還是外帶把日本人弄得暈頭轉向外,還有一些很奇怪的漲稅標準真的要把日本人逼瘋。

比如,同樣是薯片,但稅率標準卻不一樣。左邊薯片沒有附帶遊戲卡片按8%來算,右邊薯片的外包裝附帶遊戲卡片就得按10%來算。

當大家都附贈有卡片時,稅率該一樣了吧。但是!按照食用部分的價格占比,消費稅率又不一樣了。

比如,左邊這袋薯片的食用部分不足整體價格的三分之二,就按10%來算;右邊這袋威化巧克力的食用部分占比超過整體價格的三分之二以上,就按8%來算。

所以,同樣是糖果,附贈有玩具的就得按10%來算。

但是像下面這種用特殊形狀容器包裝的巧克力糖果,根據功能不同,徵收的稅率也是不一樣的。吃完巧克力後,容器可以二次利用的,則按10%的稅率計算

下圖左邊帶有吹哨功能的煙斗型巧克力,巧克力吃完後,容器還可以當玩具繼續使用,所以價格按10%來算。而右邊這個手杖型巧克力,因為手杖包裝是為了產品概念設計,是必須有的包裝,巧克力吃完後,容器就直接扔掉了,不能二次利用,所以價格按8%來算。

同樣是味醂(用米酒做的調味料),看起來也一模一樣,但左邊的是味醂風味調味料,酒精含量不足1%,價格按8%消費稅來算。右邊的是純米酒做的味醂,酒精含量超過1%,所以價格要按10%來算。

在日本,酒精含量在1%以上的飲料都歸為酒類。所以,左邊這款無酒精飲料按8%來算,右邊這款生啤酒按10%來算。

更奇葩的是,同樣是水,瓶裝飲用水按8%來算,而自來水卻是10%...

定期訂閱的紙質報刊是8%,而電子版則是10%....

像這樣迷惑的稅率收費標準還有很多,就光看上面舉例的這些就已經頭暈的不得了了,比上海的垃圾分類還複雜。所以,別說日本人了,換誰都會崩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