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是一個複雜的事,寫就是把想的事給寫出來,說出來就是語,寫出來就是文,二者構成了語文。
寫作第一要有一定的閱讀量,閱讀量越大越好,閱讀不同風格的文字,閱讀的時候要想一下,看到好的地方停一下,思考一下為什麼好。你不能單獨讀一個學科的書,你最喜歡的書不管是哪個學科,也一定要讀點其他門類的書,你看我們莊稼長起來也需要肥料均衡嘛。我們讀書不是要一種感官的快樂,而是要多一份思考,要細心觀察,抓住特徵。
比如我自己,我一年寫很多文章,我今天翻我這些年寫的手稿,我自個兒都嚇一跳,你讓我抄我肯定是抄不出來,我今天還是用筆在寫作,我不是不會用電腦,而是用筆有一種特殊的快樂,而且我用筆不用選擇,我的選擇都在腦子裡,用電腦有時有詞蹦出來,你會選擇,這種選擇有時候可能不是你的本意,或者不是你的真實表達,所以用筆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細節比情節重要,情節比故事重要。我們過去都非常注重故事,說那小說寫得好,故事好,覺得細節和情節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但是你注意,看電影的時候往往感動你的是細節,而不是整個故事。
比如我去看《阿凡達》,故事很簡單,一句話就說清楚了,拆遷與反拆遷的一個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人物設計的是帶有原始的尾巴的,我們本身都有一個尾巴,在進化的過程中人的尾巴就越來越短,到最後留下的就一截尾巴骨。這尾巴很有意思,它是表達情感的一個重器,我們今天人變得非常虛偽,你看不到他表達的內心,他全在腦子裡,喜怒不形於色。
《阿凡達》就設計了尾巴,尾巴溝通就特別有意思,當看到阿凡達重要的內心表達都是通過那個纏繞的尾巴去表達的時候,忽然覺得我們人活著挺累,我們人的溝通靠語言,語言溝通中有很多是瞎話。最簡單的一句話,男女雙方能接收到的這句話,叫我愛你,他是不是愛你,你不知道,我們不好意思說的話就要靠眼神,所以我們老說情節比故事重要,細節比情節重要,是為什麼呢?因為你記住的往往都是細節。
我們今天流行一句話叫金句,今天的段子裡都是金句,還有一個東西叫金線,金句是個段子,金線是一條拽住你作品往前走的最有力量卻看不見的線。
如果你的作品沒有金線,這作品就沒有力量,比如《西遊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這就是它的金線,這根金線拽著它往前走,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都不能改變他們去的方向。俠義精神是《水滸傳》的金線。金玉良緣是《紅樓夢》的金線,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寶黛釵這三角關係展開。
在金線以下就是金句。《紅樓夢》有什麼金句啊,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我便覺得濁臭逼人」,這就是《紅樓夢》中的金句。賈寶玉說的。
這書為什麼寫得好呢,你要分析了曹雪芹為所有主角的出場時候的描述,會發現他是有偏心的,比如他寫寶玉,他是由靜態寫入到動態,靜態一上來就說「鬢若刀裁,眉如墨畫」,最後寫到動態「雖怒時而似笑,即瞋視而有情」。但他寫到薛寶釵的時候就非常客觀,叫「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
所以我們今天談寫作,不談作文,每個人都應該要鍛鍊自己,即便你給朋友發一個簡訊,寫完了看一下,修改好了再發出去,表示一種完美。
那說明什麼呢?說明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表達,是思維方式的一種訓練,我們要想把寫作這個事情做好,就要多讀書,我不反對模仿,所有人寫作的初級階段都是模仿,模仿別人怎麼寫,為什麼要看範文,為什麼要讀名篇就是這個道理。
寫作實際上是我們一生中最需要的事情,除了語言的溝通,就是文字的溝通,而我們今天文字的溝通越來越多,我們過去打電話很多,今天每個人的電話都打得非常的少,人和人之間主要是靠信息溝通,信息實際上就是一種寫作,如果你想認真地寫作,從自己發的信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