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頭條·星發現 | 謝長清:39年堅守讓碣灘茶香飄四海

2019-08-26     掌上懷化

本欄目由懷化全媒體中心和湖南三通慧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辦

茶,在我國被譽為「國飲」。茶在我國有4700多年的歷史,它的功用幾經變化,始為祭品,春秋後被作為菜蔬,西漢初期又被推廣為藥草,魏晉時成為宮廷高級飲料,到唐代,茶的風雅展露,直至今日。茶歷史源遠流長,今天不說茶本身,就說說我們本地的一位制茶達人。他可是當代中國茶葉界響噹噹的人物,「碣灘茶製作大師」,沅陵縣茶葉技術總顧問謝長清。

碣灘茶歷史源遠流長

「你看這個碣灘茶,它這個味道是嫩香味,葉底的顏色也比較綠,三泡四泡了它的顏色還是綠的,顏色一點不變化。」 謝長清向記者介紹茶葉的品質。在謝長清的工作室,懸掛著一塊「碣灘茶製作大師」的匾牌,這是201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的榮譽稱號,也是對他39年來致力於沅陵名優茶的研製和技術指導工作的肯定。

謝長清,67歲,沅陵縣茶葉技術總顧問、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從事碣灘茶開發研究39年,他告訴記者碣灘茶得名於唐朝,是當時的宮廷貢品,後到明清時被稱為「辰州碣灘茶」。

碣灘茶茶葉的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山高出好茶,雲霧飄茶香」,峰巒挺秀,雲霧繚繞的山區地帶,正是產茶的好地方;在沅陵縣武陵山沅水江畔,碣灘上,散發著茶葉的芬芳。乘坐船隻,記者一行來到碣灘茶所在地碣灘,一到山上,就被這裡的景色折服:滿目翠綠的茶樹林在陽光的照射下吐露芬芳;山下,沅江湯湯而去,兩岸山巒颯然危色,對面肖家橋鄉的兩座山頭如被巨斧劈開,江水在對岸形成另一條壯觀水道,令人忍不住嘖嘖稱奇!

「那時候五強溪水電站還沒有建成的時候,下面有一個碣灘, 水流很急,春天種茶的時候,山上雲霧很多,灘頭水的急流把水蒸氣往山頭上趕冉冉升起的時候,山上的茶樹長勢都非常的好,書上說雲霧出好茶,碣灘茶由此出名。」謝長清說,碣灘茶在歷史上雖為茗茶,但此前在民間知者甚少,加上沅陵交通閉塞,疏於對茶文化的保護,碣灘茶几乎銷聲匿跡。直到1972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提到起這款茶的發展情況,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幾乎消失殆盡的碣灘茶原來在日本享有如此尊崇的地位。

謝長清說:「田中訪華以後,從中央、省、市到地方都十分重視碣灘茶 ,要恢復碣灘茶 ,那個時候我們想不但要把碣灘茶的品質恢復到唐朝時的品質,還要超過唐朝時候的品質,所以帶著這個任務, 我就來到了碣灘茶場。」

1979年,謝長清從湖南農學院黔陽分院茶葉專業畢業後,就一頭鑽到碣灘茶場從事碣灘名茶的恢復和研製,為了學習國內外先進茶藝,他博覽群書,每年自費訂閱12種茶葉方面的雜誌;積極參加全國名優茶技術培訓班;併到四川、江西等地考察,為名茶的研製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提高茶葉等級,他經過上百次試驗,終於掌握了一套名優茶製作技術新工藝。

一心專研,碣灘茶名揚四海

謝長清每天都是在摸索中度過。從觀察茶園開始,發現優良的變異品種到扦插培育,再到創新制茶方法,記錄各種數據,一切努力只為復原和超越「碣灘」這一歷史茗茶。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年研髮結束,1981年,碣灘茶進入正式鑑定階段,那一年送到省里,獲得了「省級優質茶」的稱號。此後一發不可收拾,連續16屆被評為湖南省名茶,1989年碣灘茶榮獲農業部金獎,並被譽為「中日友好茶」;1991年獲國際文化節「中國文化名茶」稱號,並授予金獎,被載入《中國名茶錄》。

「唐朝的工藝到現在早已失傳了,我們現在重新從茶葉的角度研發唐代碣灘茶,如何提高它的香氣?如何保存它的顏色?所以我們採取了新的工藝,現在的碣灘茶比唐朝的碣灘茶我相信只會優於傳統的工藝。」謝長清對現在碣灘茶的科學加工工藝信心滿滿。

在一個有著39年制茶經驗的匠人看來,一款好茶除了要有好的生長環境和品種外,要想成為名茶還需要輔以更加科學的加工工藝。用紗布包裹茶葉,再將其鋪到烘乾機上以合適的溫度烘烤,是前幾年謝長清又琢磨出來的一個提高茶葉品質的新方法。

「拿鐵鉗加火時,發現手上有鐵鉗的印子,我就意識到茶葉裡面『單寧』容易氧化,與鐵接觸以後發生化學反應,我用紗布鋪到烘乾機上面,把茶葉和鐵隔絕以後,顏色就保持了綠色。」在謝長清的努力下,沉睡了1300多年的唐代貢茶製作工藝終於得以恢復,並煥發出時代新的風采。現如今,沅陵縣已把全縣茶葉統一到了「碣灘」品牌之下,並以謝長清制定的工藝標準為碣灘茶行業標準。

新工藝造福茶農

「自從謝老來我們這裡教種茶新技術,我們的茶葉品質和價格得到了很大提高,對我們茶農來說是很大的幫助,現在我們種茶收入 ,每個家庭三四萬元, 在農村算是比較高的收入了 。」沅陵縣碣灘茶農陳小勤一提到謝長清就讚不絕口。為了幫助茶農們脫貧致富,謝長清積極將茶葉技術傳播到千家萬戶。官莊鎮沐瀖鋪村黨支部書記王愛華,家庭經濟困難。從2003年起,謝長清指導他建茶園,傳授他種茶技術,並幫他從浙江調運制茶機械,建立制茶加工廠,具體指導制茶工藝。現在,王愛平已是官莊赫赫有名的茶葉大戶了。他已投入茶業生產70畝,年產值達60萬元。長期以來,謝長清還堅持每年義務向茶農上課10餘堂,普及名優茶加工,技術指導,硬是讓一個個茶農明道理,懂技術,最終靠茶葉脫貧致富。

湖南省沅陵縣碣灘茶廠長李樹澤說「謝老是我們碣灘茶的創始人,他從學校畢業時就來碣灘茶廠了 ,我們廠里加工出來的茶葉 ,只要通過他評選出來,不管是在哪裡參加比賽, 都能獲得金獎 ,在技術方面那是獨霸一方 。」

39多年來,謝長清先後10多次被評為縣級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1999年被授予「懷化市十大新聞人物」;2000年被評為「湖南省先進工作者」「懷化市科技拔尖人才」;2006年晉升為研究員。2018年被湖南省授予「碣灘茶製作大師」稱號。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依然輾轉於沅陵各大茶場,負責名優茶研製工作和全縣茶葉生產技術指導工作。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謝長清等一批制茶工匠的引領下,懷化碣灘茶的未來之路將會更寬更廣。(記者 李普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tQ7zWwBJleJMoPMTi0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