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2077》出圈,「夜之城」的城市設計有怎樣的後現代美感?

2020-12-22   一夜美學

原標題:​《賽博朋克2077》出圈,「夜之城」的城市設計有怎樣的後現代美感?

(圖源:《賽博朋克2077》官網)

一夜之間,仿佛全世界都在玩 《賽博朋克 2077》。不管你玩不玩遊戲,這些天都可能見到過這個名字,它霸占了微博熱搜、知乎、朋友圈。「賽博朋克」這個詞更是又一次引發了熱議,很多賽博朋克愛好者都沒想到這種文化會以這樣的方式迅猛出圈。熱議歸熱議,要深入了解「賽博朋克」文化,也並非看幾條熱搜可以搞定,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從 《賽博朋克 2077》說起,聊一聊賽博朋克的城市設計美學。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賽博朋克2077》是波蘭遊戲開發商 CD Project RED(簡稱CDPR)開發的一款 RPG(角色扮演)遊戲。

遊戲以未來的賽博朋克世界為背景,畫面精良,原本我們只在一些科幻電影中看到的賽博朋克畫面,這一次我們可以親身來體驗一下。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一個叫作 理察·奈特的有錢人,投資建造了一座心目中的烏托邦城市,然而不久後,理察·奈特就被人暗殺了,城市被改名為 夜之城(Night City)。巨頭公司之間的戰爭,讓這座城市成了一座集摩天大樓、高科技、暴力、貧窮於一體的 「賽博朋克之城」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遊戲的故事,就在這座混亂又迷人的城市中展開。整座城市被劃分為6個區域,既有充滿未來感的富人區,也有罪惡泛濫的貧民窟。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圖源:《賽博朋克2077》官網)

在好好享受遊戲以及其背後的文化之前,我們有必要迅速了解一下關於賽博朋克的知識點:

「賽博朋克」源於英文Cyberpunk的音譯,這裡的Cyber並不是「電腦的,網絡的」,而是取自《控制論》中的Cybernetics一詞,代表的是人與機器內部信息傳遞和控制的技術,比如VR技術、人機結合技術等。賽博朋克更關注的是人與技術的結合。

賽博朋克最核心的本質是 「高科技,低生活」(High Tech,Low Life)。賽博朋克作品裡通常包含兩組反差:視覺層面上,極高的技術水平與極低的生活質量形成反差;故事層面上,強權的科技公司與弱勢的底層人民形成反差。在賽博朋克的作品中, 一邊是閃爍著霓虹燈光的摩天大樓,富人們在此享受奢靡的生活,但在陰暗的角落裡,到處是黑幫、流氓、搶劫犯的身影,窮人們只能靠電子產品來麻痹自己。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圖源:《賽博朋克2077》官網)

1984 年, 威廉·吉布森的小說《神經漫遊者》,神一般地預言了20世紀末期的網絡世界,小說設定了一個計算機網絡里的虛擬現實空間—— 賽博空間(Cyberspace)。這本書被看作賽博朋克的開山鼻祖,而遊戲《賽博朋克2077》中 「夜之城」的名稱,也出自這本書。

《神經漫遊者》開篇的描寫是這樣的:「黑色的東京灣向遠處伸展開去,海鷗從白色泡沫塑料組成的浮島上飛過。港口後面是千葉城,生態建築群落像一堆巨大的立方體,鋪滿了工廠的圓頂。港口與城市之間的一些古老街道組成了一片狹窄的無名地帶,這就是『夜之城』,而仁清街正在夜之城的中心。」

1984年《神經漫遊者》封面

(圖源:知乎)

最有代表性的,奠定了賽博朋克視覺風格的電影是《銀翼殺手》,以及續作《銀翼殺手2049》。我們從《攻殼機動隊》《黑客帝國》《人工智慧》《第五元素》《移魂都市》《阿基拉》《阿麗塔:戰鬥天使》《雲圖》等影片中也能找到類似的場景。

能夠體現賽博朋克風格的元素包括:巨構建築及摩天大樓、貧民窟、人造光霓虹燈,還有重要的一點便是東亞文化。小說《神經漫遊者》中有大量日本元素,電影《銀翼殺手》中的城市場景也是以東京為模板,而《攻殼機動隊》的場景設計參照了 香港九龍城寨,近幾年,重慶因其魔幻風的建築,也成為了賽博朋克愛好者心目當中的聖地之一。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圖源:《賽博朋克2077》官網)

小說中,遊戲中,電影中的賽博朋克城市景觀的設計,必然對現實產生影響,也會引發不少我們對現實設計的思考。

01

賽博朋克的城市構想:

一半高科技,一半貧民窟的城市,

正在變成現實

在引入賽博朋克城市理念之前,我們先來簡單梳理一下藝術家、建築師們對於未來城市的構想。

早在1927年,電影《大都會》就描繪了一個未來城市的景象,片中出現了高樓大廈組成的叢林,樓宇間立著一條條空中道路,汽車穿梭在其中。

電影《大都會》中的未來城市

(圖源:豆瓣)

電影中的城市和建築大師 勒·柯布西耶描繪的光輝城市有幾分相似,分區鮮明的城市,展現了機器美學的 「高效率」、「簡潔」和「有秩序」

柯布西耶《光輝城市》

1930年(圖源:時尚芭莎藝術)

美國建築師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則主張取消大型城市,採用分散的城市布局,以農業為基礎。

賴特構想的「廣畝城市」(Broadacre City)

(圖源:公眾領域)

20世紀60年代,倫敦一群建築師、藝術家組成了一個未來主義色彩明確的實驗小組—— 建築電訊派(Archigram)。小組成員彼得·庫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插件城市(Plug-In City),像拼樂高一樣,把住宅、寫字樓、配套設施等單元拼起來,就是一個城市。

插件城市

(圖源:Archigram Archives)

小組的另一位成員朗·赫倫,則提出了更為大膽的 行走城市(The Walking City)概念,讓整個城市帶著人走。

行走城市(The Walking City)

(圖源:pinterest)

然而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也逐漸意識到,科技可能並不會給世界帶來美好的未來,技術與財富可能會將世界撕扯為完全隔離的兩端。正如 柏拉圖在2500年前說過的: 「任何一座城市,不論它的規模有多小,其實都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窮人的城市,另一部分則是富人的城市。」

所以,賽博朋克的城市構想誕生了。賽博朋克城市總是被分成兩個部分,繁華而現代的 「上半城」與狹小破舊、髒亂差的 「下半城」形成了一種看似 不可能的組合。

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的城市

(圖源:豆瓣)

電影《全面回憶》中的密集城寨

(圖源:豆瓣)

電影《頭號玩家》劇照

(圖源:豆瓣)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圖源:《賽博朋克2077》官網)

賽博朋克的 城市構想並非一個悲觀的推斷,它在現實中的投射便是 香港。整個 香港就是一個被分為兩部分的巨型城市。我們在中環、尖沙咀等中心商業圈看到無數摩天大樓、打扮精緻的白領,但到了油麻地、九龍城寨,則看到陰暗潮濕、混亂不堪的另一面。

九龍城寨與周邊的新樓盤

(圖源:IDEAT理想家)

所以,現在已經被拆除的九龍城寨,成為很多賽博朋克作品的靈感來源。

攝影師鏡頭下被美化的香港九龍城寨

(圖源:鳳凰網)

電影《攻殼機動隊》對九龍城寨的復刻

(圖源:豆瓣)

密集城寨是由微型單元自然生成,引發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革命,蘊含了 反烏托邦的理想,在視覺上是極其震撼的。

2016年,英國衛報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未來20年里,全世界將有20多億人從鄉村搬入城市,屆時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城市居民將超過20億人。因此,這種密集城寨的發展將會和城市化的發展一樣迅猛,對這類建築的探討,也是現在 建築界、城市規劃界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02

賽博朋克的建築景觀:

摩天大樓與仿生建築

在賽博朋克作品中,現代主義建築盛行,很多建築像是筆直的方盒子,缺少裝飾和曲線,高科技技術也大量出現。

現實中的 「高技派」建築是指在建築設計中運用高科技技術的建築,比如著力表現工業技術力量的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

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

(圖源:archdaily)

賽博朋克城市建築中,高科技的應用表現為電子產品的普及,建築表面供應充足的光能,電子螢幕大量顯影,建築外表能停放車輛,屋頂停放飛行汽車……

最高級別的建築往往為技術壟斷公司所擁有,像是《銀翼殺手》中的泰瑞爾公司,他們擁有的高新技術正好與 「高技派」建築的外形相得益彰,建築有秩序感的外形也是一種權力的暗示,象徵著高層對於底層人民不可置疑的監控和壓迫。

《銀翼殺手》中的泰瑞爾公司大樓

(圖源:豆瓣)

《銀翼殺手2049》中的洛杉磯警察局總部

(圖源:豆瓣)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圖源:《賽博朋克2077》官網)

仿生建築也是賽博朋克建築中很有趣的一種類型,比如電影《雲圖》中男主角活動的大樓,外表有很多六邊形,加上金黃的顏色,是在模仿蜂巢,體現居住其中的人的平等性,人的價值的趨同化,建築給人的感覺是冷冰冰的。

電影《雲圖》劇照(圖源:豆瓣)

在賽博朋克的世界裡,仿生建築仿佛只是一種對自然的懷念,把原始的氣息融入在都市裡,就像博物館或是動物園一樣,只是為人類提供一種象徵物。

03

賽博朋克的街道與標識:

信息時代後現代美學的呈現

賽博朋克的世界中,總是有著大片灰青藍的色調,雜亂錯落的廣告牌,從中體現出的反烏托邦、世俗化、無體系性、倡導多元化等特點,這正是後現代美學的特質。

在賽博朋克電影中對城市交通系統的刻畫比現實世界更為生動,城市的交通道路層次豐富,地面的街道交通、半空中的互相穿插在城市建築之中的立交道路,形成優美的曲線,給整體城市景觀帶來了美感。

電影《第五元素》劇照(圖源:豆瓣)

電影《攻殼機動隊》劇照(圖源:豆瓣)

在賽博朋克城市中,人類又運用先進的 AR、VR 技術來製作廣告,廣告占據著城市更大的空間,並且使用動態化的效果來吸引人們,到了夜晚,巨大的廣告甚至取代了建築,成為城市的一部分。

電影《銀翼殺手》劇照

(圖源:豆瓣)

電影《銀翼殺手2049》劇照

(圖源:豆瓣)

電影《第五元素》劇照

(圖源:豆瓣)

城市中能夠傳遞信息的不僅僅有廣告,還有隨處可見的信息導航和交通指示,像是在《銀翼殺手 2049》里汽車飛離洛杉磯時,一個巨大的標識牌顯示 「您正離開大洛杉磯區」,還有人們在乘坐軌道交通時通過安檢的時候,螢幕會顯示個人身份信息。這些標識是為政府管理城市所設計的,在信息時代, 人們為了換取便利,而犧牲了自由與隱私。

我們通過對賽博朋克城市的觀察也可以看到,城市裡幾乎沒有任何綠化空間,不再以自然風景作為城市設計的手段,難道當娛樂業和體驗經濟足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時候,我們真的就不再需要自然了嗎?或許這就是 「高科技,低生活」最真實的寫照。

《賽博朋克2077》遊戲截圖

(圖源:《賽博朋克2077》官網)

未來的城市,或許是一個賽博朋克的城市,光明與黑暗並存,各種先進的科技改變了城市的面貌,但科技不能讓所有人的都受益,技術的壟斷將導致階級分化。

充滿技術奇觀的賽博朋克世界,或許真的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電影《頭號玩家》里,一個窮小子在遊戲中打敗了想要控制世界的壟斷公司,但並沒有改變悲慘的現實:人們已經沉迷於虛擬世界,真實世界淪為廢土。直到最後,主角放棄遊戲回歸真實,這才是賽博朋克帶給我們的思考: 如果科技真的給我們帶來負面影響,我們該如何選擇?

電影《攻殼機動隊》劇照

(圖源:豆瓣)

關於賽博朋克可以說的還有很多

你所認知的 「賽博朋克」是什麼樣子?

你的遊戲打通關了嗎?

……

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參考資料:

《賽博朋克城市:科幻小說與城市理論》(作者:卡爾·阿伯特)

《賽博朋克簡史》(利維坦,作者:Alex Spencer)

《<阿麗塔>再掀賽博朋克熱,科幻電影中的反烏托邦建築有何深意?》(時尚芭莎藝術 ,作者:張譽齡)

《賽 博 朋 克 到底是什麼意思?》(知乎日報)

鳳〡凰〡空〡間

設計類出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