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也造坦克:二戰義大利CV33輕型坦克,曾上打英倫下打土著

2021-02-04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沒錢也造坦克:二戰義大利CV33輕型坦克,曾上打英倫下打土著

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義大利研製出了一款非常迷你的輕型坦克,並且在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坦克成為了戰爭中最小的坦克之一,這便是坦克界中的明星:CV33。CV33因其超小的體型而為人所熟知,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義大利CV33坦克所走過的歷程,以及它出何原因成為二戰初期義大利裝甲部隊的主力,本文將對CV33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義大利發展坦克的開端,使用法國貨

雖然坦克的鼻祖是英國的「小遊民」坦克,但大部分西方國家坦克的起源都是法國的雷諾FT-17坦克,因為「小遊民」作為英軍的主力,很少出口或者租借給其他國家。而法國的雷諾FT-17因為性能更好、生產簡單,在一戰時和戰後出口到了許多國家,這其中便包括了義大利。義大利最開始研製的第一款坦克是菲亞特2000,但是並不成功。因此義大利向法國尋求幫助,並且在1917年成功搞到了一台完整的雷諾FT-17,這便是義大利坦克線的開端。

義大利仿製出來的菲亞特3000

義大利軍方指示菲亞特公司對這台雷諾FT-17進行仿製,大部分設計都沒有改變,只是最大程度上將其進行了國產化,一台嶄新的義大利版FT-17誕生了,但名字叫做菲亞特3000。以現在的眼光看,多好的發展基礎和底子,旋轉炮塔、後置引擎、輕型炮和同軸機槍一個不落。義大利人只要繼續將這條線發展下去,用不了多久坦克工業也會進入世界前列。但義大利這個時候卻遭遇到了一個致命的問題,也是現在各國軍隊最怕面臨的問題,那就是:「窮!」

菲亞特3000更普遍的武裝是兩挺機槍

一戰後義大利沒有撈到太多好處,僅獲得了一點奧匈帝國的領土、港口,除此之外一無所有。加之上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頹廢,這便讓義大利更加窘迫。陸軍雖然極其渴望大批量列裝菲亞特3000,並繼續發展這條坦克線,但上面就一個字:「窮!」。「窮」就無法大批量生產。但到了29年,義大利陸軍迎來了新的希望,英國的卡登-勞埃德MK6坦克。

英國卡登-勞埃德MK6坦克

超輕型坦克誕生

在1929年,雖然窮的義大利陸軍,但為了自己的坦克夢,仍舊向英國購買了4台卡登-勞埃德MK6坦克,以及其生產許可。義大利軍方期望這種生產成本非常低廉的坦克,能夠完成義大利陸軍對於坦克的夢想。卡登-勞埃德MK6坦克,與其說是坦克,一部分人更願意叫它裝甲車或者是牽引車。因為它的乘員艙設計是雙人並排,一名駕駛員一名射手,無炮塔、武裝僅為一挺水冷重機槍,且乘員是露天的。

義大利自己仿造出來的CV29

但義大利非常喜歡這樣的設計,認為這種坦克符合義大利當時發展的坦克學說,輕型、快速、能夠有效的護送步兵前往前線。在義大利的構想中,這種快速的輕型坦克將會搭配摩托化步兵,一同構成義大利的機械化力量(低配機械化)。在軍方的大力支持下,菲亞特公司在購買的這一年,就推出了義大利的國產版本:CV29,但CV29的動力和設計仍有不足,在經過4年的改進升級歷程後,CV33超輕型坦克誕生!

CV33坦克前面的縮寫CV,全稱是義大利語Carro Veloce,翻譯成中文譯為快車,也說明了該型坦克的使用定位。CV33一改之前的露天乘員艙,變成了全封閉式。同時為了解決CV29動力不足的問題,義大利專門為此設計了新式的水冷四缸汽油發動機。發動機也是菲亞特公司自己的產品,名為CV3-005式,雖然是四缸汽油發動機,但是由於義大利自身工業水平限制,僅能給CV33提供43馬力,好在CV33總重為3.2噸。仍可以讓CV33擁有最大43公里每小時的公路時速。

CV33的體積非常的小,這也是CV33的最大特點之一。長僅3.2米,車寬為1.4米,車高為1.28米,但那個年代的人們由於營養水平和生產力,平均身高還沒有現在那麼高,因此車組還是能夠完全坐進車裡的。駕駛員坐在右側,左面坐的是射手,坦克內部為了不讓乘員感到陰暗,特意將內部用白漆漆刷。前後左右均有觀察孔,車長和駕駛員還都有自己的潛望鏡供觀察。情況不是特別緊張時,駕駛員會把艙蓋打開操縱該車。

武器裝備

CV33最開始的武器裝備是一門6.5毫米水冷重機槍,後來在第一個量產型更改為空冷型的重機槍。在1934年開始生產的第二個量產批次中,CV33的武器才變成大家所熟知的兩聯裝的8毫米菲亞特M35機槍以及貝雷塔的M38機槍。射擊手可以通過缺口式照門來操作這門機槍射擊目標。

初期版本的CV33儘可能的使用了焊接

CV33最開始是全部採用了焊接工藝進行製造,但義大利人的焊接工藝質量並不好,同時為了儘可能地降低成本、擴大產量。在1935年,CV33便改為了傳統的鉚接工藝進行生產。這批用鉚接工藝生產出來的批次,也被稱為CV35坦克。後來便出現了由於英軍反坦克炮的射擊,乘員組被亂飛的鉚釘崩傷的事故。

CV33裝甲最薄處為7毫米,最厚處(正面)有14毫米。雖然7毫米有被步槍擊穿的可能,但CV33一般正面對敵,且正面的裝甲是14毫米帶斜角。因此並沒有CV33被步槍彈擊穿的案例,但CV33卻很難防住大口徑機槍或者是反坦克槍,反坦克炮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對於一個在1933年擁有上述裝甲和火力的坦克來說,各項數據在當時來看中規中矩,甚至優秀。德國在1934年研發的一號坦克,火力和裝甲都差不多,但是卻沒有CV33機動性好,因此CV33在當時來看並不過時。

CV33可以通過卡車進行運輸

體型小巧,可以用卡車運輸

總的來說,CV33的確滿足了當時義大利陸軍對於坦克的需要。義大利也的確組建了以CV33為主的機械化單位,部分旅使用CV33以及少量的菲亞特3000作為主要的裝甲力量,同時配備了坦克的旅團還會擁有大量的卡車作為運輸手段,能夠將CV33和步兵快速投放到前線。CV33自身由於僅重3噸,可以裝載到SPA38R卡車上,到了目的地再開下來進行作戰。這也是該車的優點之一,義大利自身缺少鐵路線,而讓坦克用自身動力行軍無疑會減少坦克使用壽命。因此從二戰爆發到結束,使用最多的裝甲單位也因此是CV33坦克。

CV33出征衣索比亞

在戰場上初試身手,上打英倫,下打土著

機械化單位組建完了,接下來是不是該找誰試試手了呢?墨索里尼最終準備挑一個軟柿子來捏,於是在1935年,義大利法西斯侵略了衣索比亞。在10月,首批CV33或CV35坦克總計150輛被投入到戰鬥中,取得了較好的戰果。客觀來說,CV33根本不可能發揮不好,衣索比亞軍隊缺少組織性,且嚴重缺少重武器,無法進行有效的反坦克行動,許多衣索比亞軍人甚至從未見過坦克。因此在義大利軍隊一邊倒的優勢中,衣索比亞軍隊自然而然地被CV33這種超輕型反坦克碾壓。

CV33噴火版,注意後面的燃料拖車

但CV33也在這場戰爭中把自己的優點展現了出來,衣索比亞的道路崎嶇,多山區,有些地方甚至僅有土路。CV33憑藉自己的超輕重量,以及較小的體積,可以輕鬆地爬上菲亞特3000爬不上去的地形。CV33還根據戰鬥情況進行了升級,在1935年,菲亞特公司在CV33身上安裝了一具車載噴火器,噴火器設置有同軸機槍。噴火器所需燃料在車內存儲60餘升,其餘500餘升燃料則裝載在特製的燃料拖車上,由CV33自行拖曳。

噴火坦克在衣索比亞地區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和德國的三號噴火坦克一樣。經過升級改造的CV33,也將武器對準了無辜居民的聚居地,一部分CV33參與了燒毀聚居地的行動。事實上,法西斯的惡行不止如此,在戰局不見好轉時,墨索里尼甚至許可義大利軍隊在衣索比亞使用毒氣。而有趣的是,衣索比亞軍隊也通過原始手段,如推翻、澆上汽油焚燒等方式,擊毀了18輛左右的CV33坦克,甚至有資料指出,衣索比亞人生擒過數輛CV33並挪為己用,但沒有照片作為進一步的證據。義大利最終在1936年吞併了衣索比亞,但衣索比亞人民抵抗法西斯的活動,則一直持續到了戰爭結束。

在西班牙的CV33坦克

遠征西班牙

CV33在衣索比亞的表演已經落幕,但這並未結束。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德國和義大利當時已有同盟跡象,兩國同時宣布在武器裝備上支援弗朗哥領導的西班牙叛軍。而蘇聯宣布將會支持弗朗哥的敵人:共和國軍。二戰雙方的武器裝備便提前在西班牙這片土地上率先交鋒。德國和義大利向弗朗哥的軍隊送去了一號坦克和CV33,蘇聯則向共和國軍送去了T-26坦克和45毫米反坦克炮。

前面的這台裝的是20毫米機炮,但這個版本的CV33數量不多

一號坦克和CV33坦克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兩挺機槍,同時裝甲不超過20毫米。在西班牙內戰中,大多數一號坦克和CV33坦克都被共和國軍的45毫米炮擊毀。在西班牙的德、意觀察員分別向國內報告了這一信息,前者後來潛心發展出了裝甲更強、火力更強的二號、三號、四號坦克。而義大利決定升級CV33坦克的火力,因此在1938年推出了CV38坦克,本質上還是CV33坦克。但主要武裝變成了一挺13.2毫米貝雷塔M31重機槍,同時履帶和懸掛進行了一定的改進。同時,還有一部分CV33坦克將主武器變為了一門20毫米M1935型機炮。

所以一共有3個型號的CV33,分別是CV33、CV35、CV38。也有稱其為L3/33、L3/35、L3/38坦克的,這是由於義大利軍隊在開戰前對裝甲單位的編號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整理,L代表Leggero,譯為輕型,3表示為3噸。這樣L3/33的意思就是輕型3噸33版坦克。在進行上述改造和整編後,義大利就帶著這些「小不點」參加二戰了(義大利還有一條中型坦克線)。

博物館中的CV33,注意牌子上註明的是L3/33,北非塗裝

在開戰之初,使用CV33的義大利軍隊就明顯感到CV33在實戰中的無力。和衣索比亞軍隊不同,法國南方防線的法軍、北非戰場的英軍可以通過火炮炮火,輕易地摧毀這些「小不點。」在1941年1月31日,英軍派出了一檯布倫機槍牽引車引誘義大利坦克進入開闊地帶,CV33和其他型號的義大利輕型坦克前去追擊。結果進入了英國「瑪蒂爾達」步兵坦克的包圍圈,將義大利坦克挨個「點名」,全殲了義大利坦克部隊。在這次作戰後,CV33就從未再上過一線戰場,轉而在二線充當牽引車或通訊車。

作為輕型坦克,CV33的越野性能非常優秀

小結

總結來說,CV33的設計在1933年時,並不算過時。事實上,當時的裝甲部隊的確需要這一類輕型、快速坦克作為偵查、通訊的專用單位。英國、美國、德國的裝甲團都有類似作用的裝甲車輛存在,英國是「獵鹿犬」坦克/裝甲車、美國是「斯圖亞特」或M8「灰狗」。CV33作為偵查、步兵火力支援車輛,無疑是出色的。但是如果以CV33為主,組建摩托化、機械化部隊則不太現實。但義大利陸軍卻將其作為裝甲部隊的主力使用,因此在北非的失敗是註定的。

CV33的優點很多:小型、高速、越野能力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性價比。本文前段曾經講過義大利軍隊當時面對的主要問題:「窮!」,不止義大利窮,當時的許多國家都窮。因此CV33也成了其他國家軍隊的選擇,各型號CV33總產量在2700輛左右,其中1200多輛是用於出口的!中國曾經購買了20輛,裝備於國軍第200師,後有一輛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繳獲,現存於北京軍博中,是該博物館的重要藏品之一。其餘購買的國家有:保加利亞、奧地利、匈牙利等國。所以CV33有可能是義大利軍工史上,出口最多的坦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fl_bHcBMMueE88vFV-2.html